搜索到13篇“ 敌枯唑“的相关文章
- 敌枯双和敌枯唑对人胚上腭间质细胞(HEPM)生长抑制作用
- 1991年
- 本文利用HEPM,测试了敌枯双和敌枯唑对HEPM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者均可抑制HEPM生长,并呈现S型剂量反应关系。敌枯双和敌枯唑IC50(细胞生长抑制为对照组50%时的剂量)分别为1.32×10-6M和1.97×10-4M。
- 林惠芬黄雷鸣金锡鹏顾学箕
- 关键词:敌枯双人胚剂量反应关系间质细胞上腭
- 地面水中叶枯灵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被引量:2
- 1995年
-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普法,在质控条件下,对河水、塘水两种地面水中叶枯灵的检验方法进行了测试。用ShimapckODS柱为分析柱,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并用冰醋调pH至4~5,紫外检测波长281nm,两种水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7~96.3%,90~95.8%,相对标准偏差为4.3%,最低检出限为0.0261mg/l.为地面水中叶枯灵卫生标准的实施提供了简便、灵敏、正确的配套测试手段。
- 孙爱民杨卫东傅丽孙棉龄
- 关键词:地面水高效液相色谱法敌枯唑
- 大鼠原位肝灌流液中叶枯灵及其代谢产物的GC—MS...
- 1993年
- 高宁
- 关键词:敌枯唑GC-MS法
- 叶枯灵在稻田生态环境中的滞留和降解规律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叶枯灵简称BHD,化学名称为2-苯甲酰(酉井)叉-1,3二噻茂烷(2-Benhzoyl-hydrazono-1,3-dithiolane),分子式为C_(10)H_(10)N_2OS_2,分子量为238,是由重庆农药厂农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有机硫杀菌剂.它对于亚洲国家防治水稻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白叶枯病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由于该药迄今国外尚无商品化生产,为预测和评价其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安全性,避免污染并合理使用,我们进行了下述的试验研究.
- 楼根林张中俊高劲张帆
- 关键词:敌枯唑稻田生态环境降解
- 农药叶枯灵在大鼠原位灌流肝中的代谢研究
- 1992年
- 采用反相HPLC、TLC、UV、IR和MS对农药叶枯灵经大鼠原位灌流肝代谢后所形成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叶枯灵在大鼠肝脏中进行了广泛的代谢,包括S-氧化作用、水解作用、丙酮酸缩合作用和乙酰化作用,共分离鉴定出5种代谢产物。
- 高宁王宇孙棉龄
- 关键词:敌枯唑毒性代谢
- 新农药叶枯灵的体外代谢转化研究
- 1992年
- 本文采用 HPLC、TLC、UV、IR 和 MS 对叶枯灵经体外代谢后所形成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叶枯灵经体外代谢后所形成的3种代谢产物分别为肼叉-1,3-二噻茂烷,2-苯甲酰肼叉-1,3-二噻茂烷-S-氧和苯甲酸。叶枯灵经酰胺酶的催化可进行水解作用。叶枯灵还可经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进行 S-氧化反应。
- 高宁孙棉龄王宇
- 关键词:代谢转化敌枯唑
- 农药敌枯双致畸作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被引量:6
- 1991年
- 敌桔双对实验动物(大鼠、小鼠和猴)有致畸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种属差异,对大鼠是强致畸物(TD_(50)为2.18mg/kg)。毒物动力学研究也提示这一点。敌枯双可抑制实验动物胚胎组织DNA和RNA合成,以及抑制人胚上腭间质细胞生长(IC_(50)为1.32×10~6mol/L)。在理论上对人有潜在的致畸。两次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均未揭示使用敌枯双地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有明显增加;对生产敌枯双女工妊娠结局健康调查,也未表明敌枯双对人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居民食用喷药3次或1次后,稻米的接触日剂量为大鼠致畸阈剂量(TD_(01)为0.22mg/kg)的1/367和1/4400。在目前还未找到有效的农药取代敌枯双情况下,在切实加强危险度管理的基础上,敌枯双可以作为农药使用。
- 顾学箕钱超薛寿征陆其明金锡鹏林惠芬
- 关键词:农药敌枯双致畸作用敌枯唑
- 新杀菌剂叶枯灵中试研究
- 叶枯灵新杀菌剂系国内首创,国外尚无此商品。经四川省农科院1979-1987年间观测的田间药效表明,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病保产效果极显著,平均防效为80.63%,平均保产率为17.14%,优于国内已投产的川化-018及日本进...
- 关键词:
- 关键词:敌枯唑杀菌剂药剂防治白叶枯病
- 新农药叶枯灵的环境毒理和代谢降解研究(编号75-38-01-10)
- 该项目在完成叶枯灵农药毒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次系统全面地对其在体内外的代谢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它阐明了叶枯灵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规律;建立了体内外三个代谢系统的研究模型;对代谢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合成、定量和毒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代谢农药毒理学农药敌枯唑
- 噻枯唑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 水稻白叶枯病(rice bacterial blight)是水稻生产中主要的病害之一,它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噻枯唑是中国...
- 梁晓宇
-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噻枯唑抑菌活性防卫反应
相关作者
- 孙棉龄

- 作品数:62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全胚胎培养 发育毒性 砷 致畸作用 体外培养
- 林惠芬

- 作品数:43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敌枯双 急性中毒 上腭 人胚 急性
- 王宇

- 作品数:15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叶枯灵 代谢产物 杀菌剂 代谢物 有机硫
- 顾学箕

- 作品数:84被引量:33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敌枯双 医学教育 职业卫生 矽肺 《预防医学》
- 高宁

- 作品数:113被引量:355H指数:10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细胞凋亡 熊果酸 白血病 偏二甲基肼 叶枯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