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4篇“ 政治动因“的相关文章
-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朝鲜灾难援助的政治动因分析
- 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问题的加剧,自然灾难愈加频繁,对全球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并深刻地影响着国家间的关系。灾难援助是灾难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概念。灾难援助中“灾难”的一般定义是突然或渐进的事件,该事件造成相当大的破坏,超出...
- 刘洪汝
- 关键词:美朝关系
- 统一高考制度建立的政治动因分析
- 2023年
- 统一高考制度作为新中国的创举最早建立于1952年,是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基础上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在同类考生中择优选拔出国家所需专业人才。高考制度的建立历经自主招生、联合招生以及统一招生三个阶段,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因素影响。从政治因素来看,统一高考制度建立的政治动因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政权变更为统一高考制度的诞生奠定基础;第二,政体更新使统一高考制度应运而生;第三,政局稳定有利于统一高考制度顺利推行。
- 刘子豪
- 关键词:统一高考
- 美国文学中赛博格形象的嬗变历史及其文化与政治动因
- 2023年
- 美国文学中的赛博格形象几经变:从20世纪之前的赛博格怪物,到20世纪初至80年代的赛博格超人,再到80年代以降的后性别赛博格。这一嬉变过程不仅受到多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两种政治思想的影响:多元文化主义和身份政治。因两种政治思想并存于美国文学的赛博格书写中,且两者内涵相互冲突,故而美国文学围绕赛博格形象建构的政治话语遭到了自我质疑与自我拆解。这些政治话语成为文学领域赛博格美学的表现方式而非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实践纲领。
- 帅仪豪
- 关键词:美国文学多元文化主义身份政治后人类
-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经济动因与政治动因研究
-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在沿线国家的OFDI发展状况引人注目,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但随着参与国家的不断增多、区域不断扩大、行业不断多元化,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及运营的潜在...
- 张绪道
- 关键词:一带一路资源寻求政治关系政治风险
-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布局调整——基于政治动因与经济动因叠加的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冲击引发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隐忧。实际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布局已经逐渐呈现由离岸布局向近岸、在岸布局转变的趋势,而这背后有深刻的经济动因:产品内分工的深化导致跨境贸易的成本快速上升,国际分工的收益相对下降,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深刻影响了制造业的要素投入结构,弱化了发达国家发展制造业在劳动力方面的约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暴露了复杂产业链和供应链应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出于国家安全的政治动因与上述经济动因叠加,会加速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布局调整步伐,中国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紧迫性显著增强。中国要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市场和消费升级优势,坚持利用外资不动摇,持续扩大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构筑并完善境内重点区域和跨境区域性产业链集群,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强化科技自主创新,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控制力,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 郝身永
- 美国国会涉藏立法的国内政治动因研究(1987—2020)被引量:9
- 2021年
- 美国国会涉藏法案从每年新增数量、法案类型、内容、提案人数量上看,呈现出从逐渐进取到渐趋保守再到热度回升的态势。文章认为这一现象挑战了单纯以为美国国会通过涉藏立法制衡中国或在意识形态驱使下操纵涉藏立法的观点,因为无论是现实主义维度的制衡中国还是从意识形态角度的反共反华,涉藏立法活动要么是随着中国崛起不断升级,要么伴随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维持不变,不会出现较大起伏波动的状况。文章以"双重国会"理论为基础,结合府会政治、议员行为动机、利益集团影响以及东方主义和涉藏心理等理论,提出府会关系和涉藏议题社会热度影响国会涉藏立法行为的观点。希望通过挖掘美国国会涉藏立法行为的国内政治动因,深化对于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本质规律的认识。
- 肖杰
- 关键词:美国国会
- 沙特外交政策转向中的家族政治动因被引量:3
- 2020年
- 自2015年萨勒曼国王上台以来,沙特一改往日居中调停的稳健外交形象,在中东地区发动了一系列外交和军事攻势。与此同时,沙特王室家族内部的政治争斗迭起。作为绝对君主制国家,沙特对外政策的制定受到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萨勒曼政权对外政策制定与王室政治的关系突出表现为,沙特家族内部的权力博弈导致执政者倾向于通过采取进攻性对外政策来转移内部压力并攫取更多权力。从历史来看,这种压力转移式集权策略并非毫无限制,而是受制于多重因素,特别是内部分裂程度与外界反应强弱的影响。
- 王霆懿
- 关键词:家族政治
- 印度锡克民族主义及其宗教-政治动因探析被引量:3
- 2020年
- 在印度民族主义的谱系中,存在着宗教民族主义,其中又有着宗教教派主义的维度。举其要者,它至少包含了印度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的宗教教派主义。关于前两者已有文章加以论析,本文专就锡克教的情况作一考察。鉴于源自锡克教的社会政治运动还没有走到导致印度国族分裂的地步,因此这里在弱化的意义上只使用“锡克民族主义”一词。锡克教的起源和最初发展既有印度教和佛教的基础,也吸收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思想资源。在某种异己的教派格局和政治处境中,莫卧儿王朝时期的锡克教已通过积极勇猛的行动实现了宗教与民族的自我认同,并两度建立了分离的政治王国;印度独立后,锡克教也通过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而赢得了较高程度的民族宗教自治。
- 欧东明
- 关键词:锡克教
- “中国奇迹”背后的政治动因
- 2019年
-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套用在解读“中国奇迹”上,却不能不说有些反转:对于当今中国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究竟用哪种理论来解释呢?主张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的西方新自由主义者们屡屡解读失误,自诩“现代社会科学范式缔造者”的西方人在“中国奇迹”面前深感困惑,这是不争的事实。
- 弘文
- 关键词:中国奇迹政治动因政治民主化自由主义者经济自由化科学范式
- 唐代武则天科举改制的政治动因被引量:1
- 2018年
- 唐代武则天的科举改制具有深刻的政治动因。武则天重视科举,是因为科举的斗争性品格有助于她解决通往最高权力道路上的两个最大难题:女性角色和庶族出身。在颠覆李唐、打击旧门阀的过程中,崇文抑儒、破立结合是她科举改制的基本策略。初始阶段,主要是打压儒学,突围儒学排斥女人参政的正统思想,弱化旧门阀的文化根基。革命既成阶段,一边分化儒学,支持和拉拢新儒学势力,以壮大新贵族群体;一边大力宣扬儒学的忠孝观念,在科考中灌输奴化思想,巩固既得成果。武氏以文经国,科举文学化的精神属性与文儒合一的士人结构类型,以及诗赋取士的基本格局,正是武周革命科举改制下的产物。
- 韩宏韬
- 关键词:武则天政治动因
相关作者
- 张会芹

- 作品数:5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 研究主题:企业社会责任 产权性质 政治动因 公益捐赠 资本市场
- 孙烨

- 作品数:77被引量:173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财务管理 上市公司 环境信息披露 高管 董事
- 朱启超

- 作品数:94被引量:71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国防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美军 人工智能 风险管理 项目管理 特朗普
- 周喆

- 作品数:6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 研究主题:不平衡 加权变异系数 经济发展 地区间 反倾销
- 岳蓉

- 作品数:20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 研究主题:海上丝绸之路 地缘政治 华人族群 华人 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