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9篇“ 政治上层建筑“的相关文章
- 论“法律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被引量:3
- 2021年
- 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中,法律的上层建筑与政治的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长期以来被忽略的问题,所对应的实际上是法律(法)与国家权力(政治权力)关系的问题。法律与权力的关系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法律附属于权力,成为国家权力维系统治的工具;一种是法律贯彻法的精神,发挥制约国家权力的作用。今天需要强调的是法律相对于国家权力的独特地位、自主地位,依靠法律完善来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但也应避免一味崇尚法律、贬低权力,将权力定性为恶,夸大二者对立。法治的目标不应该是在把权力永恒地设定为恶的前提下去规制权力、束缚权力,而是转变权力、改造权力,让政治权力的"政治性"不断弱化,使其最终成为社会的、联合起来的个人的共同力量。
- 陈培永
- 关键词:政治上层建筑权力法律法治
- 科学技术与政治上层建筑关系刍议
- 2007年
-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性质、特点和影响,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科学技术与政治上层建筑关系的客观性和社会历史性,可以为促使它们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原则。
- 龚友清
- 关键词:政治上层建筑
- 科技与政治上层建筑互动关系及现实意义探究
- 科技的发展与政治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完善以及它们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实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突出的意义。本文主要围绕科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及现实意义而展开。
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科...
- 龚友清
- 关键词:政治上层建筑和谐社会互动关系
- 文献传递
- 科学技术引起政治上层建筑变迁的历史轨迹被引量:1
- 2006年
- 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演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已毋庸置疑。通过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政治上层建筑诸领域的影响,深入探讨科学技术对政治上层建筑变迁的“诱发”作用。
- 龚友清
- 关键词:政治上层建筑
- 论生产力发展中的政治上层建筑问题被引量:1
- 2005年
- 中国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取决于深层改革。“深层问题”存在于上层建筑领域。上层建筑与生产力有直接联系 ,它为生产力发展提供社会环境和条件 ,制约生产者生产活动的空间 ,整合系统力量 ,协调社会发展。上层建筑的作用与其运作方式密切相关。历史发展到今天 ,“间接—放权—法治”应当成为我们的选择。
- 鲁鹏
- 关键词:生产力上层建筑政府
- 也谈政治上层建筑的归属问题
- 2002年
- 政治上层建筑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它虽通过社会意识而建立,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在当代社会,它与经济关系越来越融为一体,因此它应属于社会存在。现有的哲学教科书把政治上层建筑划归社会意识,在逻辑上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在现实中是同客观事实相矛盾的,其论据也是难以成立的。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有必要根据上述情况对现有哲学教科书在这方面的论述进行梳理和修正。
- 刘俊杰
- 关键词:政治上层建筑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 我国政治上层建筑的特征与政治体制改革
- 2001年
- 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特征,从政治性质上看,是无产阶级专政;从政治形式上看,是民主共和政体。因此,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 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 丁银高李心华
- 关键词:中国政治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专政政治体制改革
- 政治上层建筑也是阶级性与继承性的辩证统一
- 1986年
- 现行哲学教科书肯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阶级性与继承性的统一,对政治上层建筑则只讲阶级性、而不讲继承性。我认为,这是片面的。政治上层建筑也是阶级性与继承性的辩证统一。
- 刘芳
- 关键词:政治上层建筑阶级性继承性社会意识形态哲学理论
- 全文增补中
- 政治上层建筑应属于社会存在范畴
- 1985年
- 政治上层建筑是属于社会存在还是属于社会意识,在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争议。有的认为应属于社会意识,有的认为应属于社会存在。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一种观点则认为既不能简单地归属于社会存在,也不能简单地归属于社会意识,并提出了新的范畴来概括社会现象。我们认为政治上层建筑应属于社会存在范畴。本文以分析持相反观点者的主要“论据”为线索,并结合这种分析正面阐述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 刘明贵
- 关键词:政治上层建筑自然历史过程国家政权市民社会
- 論“农民政权”不是封建社会的經济基础所决定的政治上层建筑
- 1979年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乃是我们研究历史科学时必须遵循的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①斯大林在谈到'上层建筑是由基础产生的'这一点之后,又指出:'但这决不是说,上层建筑只是反映基础,它是消极的。
- 罗仑
- 关键词:上层建筑封建社会
相关作者
- 包心鉴

- 作品数:508被引量:1,264H指数:1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理论
- 龚友清

- 作品数:6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政治上层建筑 和谐社会 传统孝文化 和谐家庭建设 和谐家庭
- 李心华

- 作品数:50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列宁 斯大林 政治革命 政治文明
- 李志宏

- 作品数:93被引量:23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审美 美本质 审美发生 美学 实践美学
- 王道君

- 作品数:46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研究主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原理 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