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2篇“ 放牧时间“的相关文章
不同放牧时间对荒漠草原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研究放牧时间对草原土壤颗粒组成和分形维数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放牧干扰下草地土壤质量和草地生态状况,为草地适时放牧提供理论依据。以宁夏荒漠草原为对象,设置禁牧封育(FY)、传统时间轮牧(FG)、延迟开始轮牧(YG)、提前结束轮牧(TG)、延迟开始并提前结束轮牧(YT)5种不同时间放牧处理,研究了不同放牧时间下荒漠草原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处理下荒漠草原土壤质地以粉粒、极细砂粒和细砂粒为主,0~40 cm土层处理间土壤颗粒组成差异显著(P<0.05),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2.11~2.75,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总体上土壤YG粉粒含量、分形维数最高;0~10 cm土层除FY最低外,其余土层粉粒含量与分形维数均以FG处理最低。土壤分形维数与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极细砂粒和细砂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1,P<0.05),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有机碳、总孔隙度呈正相关,与容重、速效钾、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研究认为,分形维数可表征荒漠草原土壤质地变化,延迟放牧改善了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有利于土壤质量发展,可作为荒漠草原适时放牧的参考依据。
姜海鑫周瑶胡科丁占胜马红彬
关键词:分形维数放牧时间荒漠草原
不同放牧时间对荒漠草原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探讨不同放牧时间对荒漠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建模的方法对荒漠草原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放牧时间(早期、中期和晚期放牧)、根层(0-100 cm层)以及放牧时间和根层的交互作用对群落地下生物量均产生极显著影响,中期放牧时各根层平均地下生物量达到最大;无论哪一时期放牧,第一根层的地下生物量均为最高,且随土层加深呈递减变化趋势;构建统一的拟合预测模型显示,早、中、晚放牧小区拟合度均接近或达到90%;中期放牧有利于维持较大的地下生物量,对地上种群自身的生长发育及其抵抗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有利。
任佳卫媛吕世杰聂雨芊卫智军张爽刘红梅
关键词:荒漠草原放牧时间地下生物量
放牧时间对羊肉多不饱和脂肪酸沉积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分析不同放牧时间对羊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40只乌珠穆沁去势公羔,按照体重和出生月份接近的同质原则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舍饲组(0H,对照),放牧2h组(2H)、放牧4h组(4H)、放牧8h组(8H)和放牧12h组(12H)。舍饲组圈养,4个放牧组在清晨6:00出牧,依组次分别在8:00、10:00、14:00和18:00归牧。试验期102d,预试期15d,正式期87d。放牧试验结束后,从各组挑选体重接近的6只屠宰,取背最长肌,测定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抗氧化物浓度。结果表明,1)放牧时间显著影响羊肉中抗氧化物的浓度。舍饲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P〈0.001)高于4个放牧组,且4个放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放牧4~12h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P=0.020)低于舍饲组,但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P〈0.001)高于舍饲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放牧时间与羊肉中的MDA、SOD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MDA先降低,至放牧10h后升高,SOD先升高,至放牧10h后降低;GSH-Px水平与放牧时间呈负线性关系,放牧时间越长其值越低。3)放牧4,12h组的PUFA和高度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HP-PUFA)均显著高于放牧2h和舍饲组(P〈0.01)。PUFA和HP-PUFA沉积量与抗氧化物浓度之间关系密切。绵羊每天放牧2~10h,可以改善羊肉的氧化稳定性,防止PUFA氧化,从而延长高品质羊肉的保质期。
金艳梅张晓庆王冲李美王燚严沁
关键词:放牧时间绵羊抗氧化物多不饱和脂肪酸
南方典型栽培草地山羊有效放牧时间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跟踪观察法和称重法,研究了贵州黑山羊在南方典型栽培草地上的牧食行为变化及羊只体重增量趋势.结果表明:放牧第1~6h山羊以采食行为为主,采食时间显著高于第7h、第8h(P<0.05),而第7h、第8h以站立、卧息行为为主,二者时间均显著高于第1~6h(P<0.05);随着放牧时间(4h、6h和8h)增加,山羊体重增量呈递增趋势,而增重速度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增重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南方典型栽培草地上,山羊有效放牧时间为6h,而以4h为最佳.
任春环黄桠锋张彦王强军张子军
关键词:称重法采食行为放牧时间
不同放牧时间对滩羊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不同放牧时间滩羊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代谢的变化,选取4月龄体重相近(15.62±0.33)kg、体况状况良好的滩羊公羔5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0只羊,每天分别放牧0(舍饲)、2、4、8、12 h,放牧时间为120 d。试验0、60 d和120d采血,试验结束后屠宰,取背最长肌和股肌样品。结果表明:不同的放牧时间主要影响血液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试验60 d时,放牧处理对血糖含量影响显著(P〈0.05),试验120 d时,2 h和4 h组血糖和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0 h和12 h组(P〈0.05)。不同的放牧时间处理对滩羊背最长肌糖原、血红蛋白和IGF-1含量影响不显著。背最长肌中无氧酵解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不受放牧时间的影响,而股肌中乳酸脱氢酶则随放牧时间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P=0.08)草地放牧组滩羊(2、4、8 h和12 h)背最长肌和股肌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均比0 h组高(P〈0.05)放牧2 h和8 h组滩羊背最长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比0 h组高(P〈0.05)。结果显示放牧时间影响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的含量,提高了肌肉中有氧代谢酶的活性,
陈勇罗海玲刘学良王朕朕刘玉宏
关键词:放牧时间荒漠草原滩羊血液生化指标
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对放牧时间的响应
2014年
以青海湖北岸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传统放牧样地与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样地中植被群落的特征变化,为缓解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生态退化提供新的措施。采用野外随机样方调查方法,在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选定常规放牧与牧草返青前至种子脱落后放牧试验样地进行草地群落特征数据调查。研究表明: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群落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同时,放牧时间改变对高寒草原植物群落伴生种组成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重要值显著增加,常规放牧时间下耐牧性品种占优;此外,放牧时间改变对群落丰富度有显著影响,但对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可见,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缓解高寒草原生态退化。
罗立夏黎明刘雪明赵春鹤雷生春王柳英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放牧时间草地退化
放牧时间对青海湖流域冬春草场高寒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缓解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生态退化提供新的措施,以青海湖北岸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传统放牧样地与牧草返青前至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样地中植被群落的特征变化。试验以野外样方调查为主。结果表明:牧草返青前至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群落盖度;同时,放牧时间改变对高寒草原植物群落亚优势种与伴生种组成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禾本科牧草重要值显著增加,而常规放牧时间下耐牧性较强的莎草科牧草重要值增加,但两者对牧草优势种组成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放牧时间改变对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放牧时间改变能一定程度缓解高寒草原退化。
罗立夏王柳英黎明刘雪明赵春鹤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放牧时间草地退化
青海湖流域冬春草场不同草地群落对放牧时间的响应
本文以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中温性草原、弃耕地草场、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四种草地为研究对象,对避开牧草生长敏感期(10月底至次年4月初)再放牧与常规放牧(9月至次年5月)两种放牧时间段下草地群落特征的测定,揭示放牧时间对草...
罗立夏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草地群落聚类分析
文献传递
我也曾经放牧时间
曾翎龙著
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对高寒混播草地牧草营养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9
2007年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牧草总能和粗灰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粗蛋白质、磷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粗脂肪、粗纤维、钙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不显著(P>0.05);放牧时间对粗蛋白质、粗纤维、钙、磷、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放牧区牧草平均总能和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粗蛋白质和粗纤维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
关键词:放牧强度放牧时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相关作者

王鸿岭
作品数:53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衡水市桃城区畜牧兽医局
研究主题:诊治 发病情况 继发 奶牛养殖小区 急性瘤胃臌气
邢廷铣
作品数:184被引量:60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特种动物 饲料 营养价值 畜牧业 养殖业
李光梅
作品数:43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
研究主题:青海细毛羊 高寒牧区 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 绵羊 羊毛
刘红梅
作品数:204被引量:1,327H指数:21
供职机构: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荒漠草原 贝加尔针茅草原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黄顶菊
王柳英
作品数:84被引量:617H指数:16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
研究主题:黑土型退化草地 牧草 青海草地早熟禾 燕麦 燕麦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