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31篇“ 放射性食管炎“的相关文章
-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食管癌患者放射性食管炎预测模型
- 2025年
-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ML)算法构建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CRT)过程中发生≥2级放射性食管炎(RE)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接受CRT的27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E分级标准评估是否发生RE,以发生≥2级RE为结局事件。通过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变量后重新建立数据集,将数据集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93)及测试集(n=83),纳入到随机森林(RF)、决策树(DT)、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支持向量机(SVM)4种ML模型中。在训练集中进行数据训练、模型优化,测试集用于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效果,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精确度、准确度、敏感性、F1分数对模型进行评估,使用SHAP分析解释最优模型。结果至随访结束,91例(32.97%)食管癌患者在CRT期间发生≥2级RE。≥2级RE发生组(n=91)与未发生组(n=185)患者肿瘤病灶长径(Z=-5.53,P<0.001)、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χ^(2)=5.92,P=0.01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χ^(2)=4.01,P=0.045)、高血压(χ^(2)=15.35,P<0.001)、糖尿病(χ^(2)=13.06,P<0.001)、白细胞计数(Z=-6.59,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Z=-6.72,P<0.001)、放疗剂量(χ^(2)=9.81,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LASSO回归筛选最终选择出7个特征变量,分别为肿瘤病灶长径、ECOG评分、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高血压、糖尿病、放疗剂量。ROC曲线分析显示,XGBoost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其AUC为0.90、准确度为0.82、精确度为0.80、敏感性为0.73、FI分数为0.76,RF模型AUC为0.89、准确度为0.78、精确度为0.76、敏感性为0.48、FI分数为0.59,DT模型AUC为0.72、准确度为0.72、精确度为0.44、敏感性为0.60、FI分数为0.52,SVM模型AUC为0.74、准确度为0.82、精确度为0.52、敏感性为0.88、FI分数为0.65。通过SHAP分析对XGBoost模型进行解释,�
- 高威张玲吴田磊胡丽丽荣枫
- 关键词:食管肿瘤化放疗放射性食管炎
- 叶酸对肺癌同期放化疗导致放射性食管炎影响的RCT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肺癌同期放化疗患者全程口服叶酸降低放射性食管炎(RE)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N 2~N 3期肺癌患者(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采用简单随机法按1∶1分为试验组(叶酸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肺部病灶及纵隔转移淋巴结的放射治疗(放疗同期完成≥2个周期一线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接受放疗剂量≥40 Gy,分20次)。从两组出现RE开始,每周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事件改良分级标准评估RE严重程度,至放疗结束后1周。RE常规处理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分级标准中的建议进行。叶酸组从放疗开始时口服叶酸至放疗结束,30 mg/d;对照组无药物干预。记录并分析RE的开始时间、程度及持续时间、常规治疗后食管不良反应程度的变化,并测定放疗开始前及放疗结束时患者血清叶酸值、血清维生素B 12值及同型半胱氨酸值。对于连续性定量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对于计数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在观察期间,叶酸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4级及以上的RE,0、1、2、3级RE发生率分别为10%(4/40例)和5%(2/41例)、70%(28/40例)和41%(17/41例)、15%(6/40例)和51%(21/41例)、5%(2/40例)/和2%(1/4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但叶酸组0~1级R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Z=2.72,P=0.006)。叶酸组和对照组出现RE的中位时间分别为放疗开始后12 d(范围为7~52 d)和15 d(范围为11~56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456);但个体最严重RE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2 d(范围为4~36 d)和21 d(范围为7~3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P=0.039)。叶酸组在经叶酸干预后的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分级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在RE发生后2周的降低较明显(P=0.001、0.002),�
- 张浩祝义滢欧阳伟炜苏胜发马筑李青松耿一超杨文刚陈霞霞卢冰
- 关键词:肺肿瘤叶酸放射疗法放射性食管炎
- 一种利用改良生肌玉红膏油剂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改良生肌玉红膏油剂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改良生肌玉红膏油剂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方法,初步阐明放射性食管炎患者体内TNF‑a和IL‑8的波动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病人体液中TNF‑a和IL‑8的含量,分...
- 孙玉映郑金书
- 探析肺癌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 2025年
- 探讨针对罹患肺癌开展放疗治疗引发放射性食管炎的患者实施精准护理干预效果对负面情绪影响。方法 选取罹患肺癌开展放疗治疗引发放射性食管炎的患者共计60例,以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为具体的收治时段,随机完善有效分组处理,各精准录入30例,对照组在展开照护过程中,依托常规干预完成,观察组引入精准护理手段。结果 观察组所涉放射性食管炎的病例免疫功能指标即CD4+项目数据、CD3+项目数据表现为更高的情形(P<0.05)。观察组经开展对负性情绪的评测,其分值表现为更低的情形(P<0.05)。营养状况数据表现为更高的情形(P<0.05)。生活质量数据表现为更高的情形(P<0.05)。结论 针对肺癌依托放疗治疗引发放射性食管炎的患者,积极施以精准护理干预,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缓解负性情绪,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生活质量。
- 荀玉妹
- 关键词:肺癌放疗放射性食管炎护理效果负面情绪
-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放射性食管炎(RE)是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不当常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西医治疗的单一性以及有效性是导致RE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治疗RE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具有副作用小、针对性强、疗效好等优势。近年来,有关RE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传统中药、中成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动物实验相关研究逐渐增多。未来,提高放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将成为RE的重要研究方向。
- 许鑫雨章杰余卓然叶菁黄挺
- 关键词:放射性食管炎放疗中医药治疗
- 肿瘤放疗诱发放射性食管炎的评估技术研究现状
- 2024年
- 肿瘤放疗目前已进入精准放疗时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生物标志物评估放疗不良反应,可为实现个体化的精准放疗提供支持。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在进行放射治疗时,易诱发放射性食管炎,进而限制放疗剂量,甚至中断放疗计划。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调研,对基于生物分子的放射性食管炎的评估技术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放疗研究提供借鉴。
- 董娟聪程娇王超刘红艳
- 关键词:放射性食管炎生物分子
- 调强放疗致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影响肺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Ⅱb~Ⅳ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行调强放疗,总照射量60~66 Gy。同步化疗47例、靶向治疗15例,采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分级标准,观察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分级情况,比较发生和未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0例完成调强放疗计划周期后,有48例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其中1级40例,2级4例,3级2例,4级2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0.00%;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年龄≥60岁、Ⅲb~Ⅳ期、存在同步化疗、靶向治疗、有糖尿病、食管照射长度>10 cm占比均高于未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患者(P<0.05),且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照射总剂量、平均剂量、体积百分比V20、V30、V40、V50均高于未发生放射性食管炎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同步化疗(OR=40.005)、同步靶向治疗(OR=42.479)、食管照射平均剂量高(OR=63.688)、V20(OR=52.300)、V30(OR=36.525)、V40(OR=40.366)、V50(OR=47.276)高是影响肺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同步化疗、同步靶向治疗、食管照射平均剂量高、V20、V30、V40、V50高为影响肺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在制定放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分割方案来制定治疗计划,避免出现过度损伤食管的情况。
- 何佳欣朱小辉奚和明王小翠金秀赵小静
- 关键词:调强放疗肺癌放射性食管炎
- 改良蛋珍油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改良蛋珍油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AR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食管鳞癌拟行放射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改良蛋珍油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改良蛋珍油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蛋珍油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改良蛋珍油组的ARE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蛋珍油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略高于对照组的8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改良蛋珍油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蛋珍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降低ARE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 周晓阳王丽萍李珊高红丽郑瑾刘书晓
- 关键词: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炎症反应食管鳞癌
- 辐射诱导的大鼠放射性食管炎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利用定量蛋白组学研究电离辐射对大鼠食管组织中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揭示放射性食管炎发生发展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25 Gy照射组和35 Gy照射组,每组8只。照射后7 d收集食管组织提取总蛋白。通过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究大鼠受照后食管组织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对两个关键蛋白Hp和Ndufs4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 Gy照射后共有847个差异表达蛋白(上调483个,下调364个),35 Gy照射后共有699个差异表达蛋白(上调443个,下调256个)。不同剂量照射后共同上调的蛋白有326个,主要涉及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共同下调的蛋白有210个,主要涉及能量产生和代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筛选出节点蛋白共155个,其中上调节点蛋白最相关的功能途径分别是先天性免疫应答、补体和凝血级联以及先天性免疫系统,下调节点蛋白最相关的功能途径分别是通过氧化有机化合物获得能量、氧化磷酸化以及三羧酸(TCA)循环和呼吸电子传递。这些功能分别富集到9个补体相关的上调节点蛋白和5个线粒体相关的下调节点蛋白。电离辐射后,H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t=27.94、10.96,P<0.001),Ndufs4蛋白表达显著下调(t=59.27、54.07,P<0.001),与蛋白测序结果一致。结论电离辐射可引起大鼠食管组织中蛋白表达谱的改变,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涉及到多种免疫过程、炎症反应和能量代谢异常等放射生物学相关的功能通路。筛选验证的关键蛋白可以为放射性食管炎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 张月华刘杭丰张舒羽杜梦洁蒙晓晨涂文玲
- 关键词:放射性食管炎差异蛋白
- 食管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 目的:分析影响食管癌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因素,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放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放射性食管炎,将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40例患者纳入到发生组;将...
- 陈晓雪
- 关键词:食管癌放疗放射性食管炎
相关作者
- 张莉

- 作品数:49被引量:24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 研究主题:放射性食管炎 食管炎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癌性发热 煎煮时间
- 沈莉

- 作品数:102被引量:345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性食管炎 血小板 食管炎 病毒灭活 血液
- 路军章

- 作品数:82被引量:49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竹叶 放射性食管炎 中医药疗法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中医药
- 祝淑钗

- 作品数:481被引量:2,415H指数:2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预后 食管鳞癌
- 单保恩

- 作品数:987被引量:3,420H指数:25
- 供职机构:河北省肿瘤研究所
- 研究主题:食管癌 抗肿瘤作用 乳腺癌 SYK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