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99篇“ 收入分配结构“的相关文章
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之“提低扩中”效应——兼论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现状被引量:4
2024年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与必经之路,教育则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结构,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措施。采用2012-2018年微观与宏观数据就我国收入分配结构现状以及教育的提低、扩中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优化,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但低收入群体仍占较大比重;上海、北京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已超50%,其余地区的收入分配结构正处于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过渡的阶段;教育对社会收入分配具有提低、扩中的作用,它能显著降低低收入群体占比,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教育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结构主要通过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提低、扩中作用显著高于基础教育;相较于教育数量扩展,教育质量提升对于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更具改善作用。因此,要将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动力基础;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促进高等教育的优质均衡化发展;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何沛芸云如先黄斌
关键词:教育共同富裕
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测算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序列数据的实证被引量:4
2024年
本文利用资金流量表、住户收支调查、财政收支等数据,采用拟合法对1952年以来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进行系统测算,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的发展变化,并以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和劳动者报酬占比为主要指标,对比分析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与发达经济体的差异。基于数据测算和分析,进一步使用1953—202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滚动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收入分配相关指标对消费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住户部门收入份额总体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逐步有所回升,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平均高于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20个百分点左右。第二,与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进行同期对比显示,我国住户部门收入份额低约20个百分点,从相似发展阶段对比看也低10个百分点左右;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差距大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表明我国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偏低与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不足有关。第三,实证研究显示,投资、消费和出口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高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资本形成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带动经济增长,但从其作用效果的发展变化看,提高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对消费的提振作用有边际递减趋势。
熊小林李拓余曼
关键词:宏观收入分配居民消费资本形成经济增长
旅游业发展有利于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吗?被引量:2
2023年
要素收入分配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如何优化资本和劳动要素分配结构,是发挥初次分配基础性作用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课题,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旅游业等新型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份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旅游业发展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能显著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并降低资本收入份额,有利于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旅游业发展对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正向作用在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2008年后开始凸显;分位数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劳动收入份额较高的分位处更为突出。本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和旅游收入效应视角,证明旅游业发展能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要素禀赋等相关理论在旅游业等新型服务业中的应用范畴,也能为发挥旅游收入效应在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中的积极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王佳莹张辉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劳动收入份额
江苏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推进共同富裕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不断完善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制度和实践,但对照省委、省政府“在率先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全省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成效。
戚晶晶周莉雅邱美琴薛玮
关键词:收入分配结构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治国之道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共享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选择
2023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当前,收入分配存在城乡间及城乡内部收入差距较大、劳资关系失衡等多层交织问题,面临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现行财政体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效应有待加强等现实挑战。就未来发展而言,可以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初次分配制度,做大蛋糕;以财税制度改革为核心,强化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制度,分好蛋糕;以规范社会捐助等慈善事业为依托,建立合理有效的第三次分配制度;从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多元化提升低收入群体致富能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建立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加以审慎谋划。
马蔡琛黄少含
关键词:共同富裕收入分配结构政策绩效财税体制改革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制度质量的调节作用
国际贸易现如今逐渐细化到产品内,形成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不同经济体因自身优势的差异负责同一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分工任务,拥有资本和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一般负责价值链高端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环节,发展中国家依赖自身的劳动要素和自然...
赵常青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收入分配
共同富裕目标下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优化路径被引量:22
2022年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新时期共同富裕被赋予新的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与之相匹配。围绕共同富裕目标,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在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技术替代劳动力、扩大中等收入重点群体规模等层面发生了新变化。然而,现阶段收入分配领域仍面临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结构不优、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朝向共同富裕迈进的步伐。因此,构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结构,应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解决初次分配不公问题;强化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解决再次分配不优问题;规范管理社会捐助与慈善事业,解决三次分配"不足"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分配秩序"不法"问题。
罗娟彭伟辉
关键词:共同富裕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差距要素参与分配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推进共同富裕被引量:8
2022年
实现共同富裕既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需要。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收入分配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通过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并使其向上流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以构筑橄榄型社会结构、规范和调节高收入并鼓励高收入人群参与第三次分配等措施,使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相互协同,才能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杨文杰韦玮
关键词:共同富裕收入分配结构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
2022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及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加大国内循环,重构国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一种新要求,寻找重构经济循环的动力机制十分关键。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以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消费需求的大小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性直接相关。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必须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以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完善各种再分配机制以缩小收入差距。
陈可马一鸣
关键词:收入分配经济循环经济增长
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收入分配结构被引量:5
2022年
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金融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并对企业内员工收入分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2012—2019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加剧了企业内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金融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员工收入差距会拉大0.94到1.78个百分点,且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东部中部及规模大的企业其金融化水平对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主要通过管理层薪酬支付这一渠道影响收入分配。抑制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脱实向虚问题,而且有助于控制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黄宝竹陈享光
关键词:收入分配中介效应高管薪酬收入差距

相关作者

宋晓梧
作品数:116被引量:31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研究主题:政府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收入分配结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劳动力市场
胡钧
作品数:189被引量:51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资本论》 中国模式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沈坤荣
作品数:430被引量:13,071H指数:5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中国经济 实证分析
徐秀红
作品数:37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委党校
研究主题:收入分配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 收入分配 风险投资业
余丽生
作品数:69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财政厅
研究主题:财政 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 财税政策 财政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