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3篇“ 撤县设区“的相关文章
- 区域一体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基于“撤县设区”的实证研究
- 2025年
- 城市经济韧性是韧性城市打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旨在打破区域市场割裂的区域一体化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渠道。基于撤县设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中国2007—2021年夜间灯光数据,在市辖区的微观层面,实证地考察了区域一体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可以有效增强城市经济韧性,这一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集聚效应是区域一体化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主要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财政自给率较低和市场整合难度较低的城市,区域一体化更加显著地提高了城市经济韧性。上述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区域一体化建设、探索城市经济韧性提升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
- 汪阳李庆利
- 关键词:撤县设区
-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产业链韧性——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 2025年
- 以“撤县设区”改革的制度冲击作为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指标表示,基于2009—2021年中国内地地区278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否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链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创新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市场规模扩大是市场一体化正向影响发挥的主要渠道。相比较而言,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营商环境更优越、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更高、规模更大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并且,市场一体化的正向影响效应随着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改善存在非线性递增特征,发育良好的要素市场和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环境更能充分释放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链韧性的强化作用。
- 宋美喆
- 关键词:区域市场一体化
- 多地撤县设区搁浅
- 2024年
- “青岛胶州设区进展到哪一步了?”2024年9月,有网友在青岛民生在线网留言咨询。胶州市市长于冬泉回复称:“行政区划应当保持总体稳定,必须变更时,应坚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等方针,制订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
- 周群峰
-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撤县设区行政区划
- “撤县设区”的公共资源再配置效应
- 2024年
- 中国式“撤县设区”给县域带来了什么?是增进了与大城市共享发展还是导致了县市公共资源被汲取?本文以中国内地地区公交车站点空间布局为例,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撤县设区”改革对公共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撤县设区”显著降低了县域公交车站点的新建概率,即这一改革对县域更多扮演着“资源汲取”角色。(2)动态效应上,“撤县设区”导致的汲取效应呈现不断增强趋势。(3)影响机制方面,一方面,“撤县设区”改革调整了公共交通资源的空间再配置:在省级层面,受政策冲击的地市在改革中受损而其他城市受益,呈现出省内统筹再配置格局;在地级市内部,被“撤县设区”的县域是这一改革资源配置受损方,而城市其他部分受冲击较小。另一方面,这一改革带来的差异化资源配置效果取决于基于改革意愿、经济实力的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博弈环境。本文从公共资源空间布局角度评估了中国“撤县设区”改革的真实效应,同时也对中国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模式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 卢盛峰卢盛峰阳子熠
- 关键词:公共资源配置
- 撤县设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 党的“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可以看出,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规划进入了...
- 邢睿
- 关键词:撤县设区城乡收入差距行政区划
- 撤县设区、空间一致性与县域经济发展被引量:1
- 2024年
- 县域经济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发展的主战场。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代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突破统计数据受制于行政区划的空间限制,获得空间一致且跨时间可比的县域经济衡量指标。这不仅可避免因使用统计数据可能导致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还可以同时分析“撤县设区”对县(市)和市辖区的影响,为“撤县设区”的研究提供更细致完整的图景。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无论对被撤并县(市),还是对原市辖区的经济发展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原因在于,尽管“撤县设区”能够促进县域企业吸收更多人力资本,但却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固定资产净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撤县设区”改革不能显著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因。
- 王兰兰赵建梅
- 关键词:撤县设区经济发展
- 撤县设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地区间产业关联被引量:1
- 2024年
- 稳妥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正成为“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调整将深刻影响区域间的经济关系。使用多期动态双重差分DID方法,分析“撤县设区”这类行政区划调整对地区间产业关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关系上,可贸易部门发展水平越高的相邻地区之间,其产业关联度越高。但“撤县设区”改革,使得被撤并县与临近地区的产业关联度下降。撤县设区本质上是一种由市级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模式,被撤并县实施了更有利于不可贸易部门发展的土地政策,而缩减了对于可贸易部门的土地支持政策,导致了地区产业结构从可贸易部门为主,向以不可贸易部门为主的经济转型,最终降低了地区间产业关联。为此,科学审慎地推动撤县设区改革,优化财权事权改革方案,有助于高质量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李博施瀚
- 关键词:产业经济撤县设区产业结构
- 市级政府撤县设区行为的土地出让收入逻辑
- 2024年
-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前提是精准识别地方政府行为逻辑,这也是健全地方政府治理激励机制的关键。本文聚焦中国2008~2019年期间市级政府的撤县设区行为,尝试通过呈现从目标到行动的完整逻辑链条,建立一个地方政府行为逻辑的识别策略,以验证市级政府撤县设区追求土地出让收入的行为逻辑。实证结果证实,市级政府为了扩大土地出让收入,通过撤县设区这种行政区划调整实现撤并县的管理权集中,在此基础上利用其城市发展规划权,对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空间再配置,将更多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到土地溢价更高的中心城区用于商住开发。同时,其通过推动空间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撤并县)房地产价格的联动。本文基于市级政府撤县设区行为逻辑的研究丰富了行为经济学的应用场景,拓宽了财政管理权集中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健全地方政府改革激励机制提供新思路。
- 李永友张真真
- 关键词:撤县设区行为逻辑
- 撤县设区对粮食安全责任分配的影响研究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是增强粮食自给能力。县域是承担粮食生产责任的重要基层单位,明确各级政府的粮食生产属地责任,并将相应责任压实到县级单位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基于此,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从战略高度提出...
- 黄永洲
- 关键词:撤县设区行政区划
- 为什么国家严控撤县设区:基于粮食安全的新解释
- 2024年
- 撤县设区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行政区划调整政策。但2021年以来,国家多次表态要严控撤县设区。将撤县设区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9年县域经济社会数据,运用多期DID、PSM-DID、CMP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分析了撤县设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粮食安全视角对国家严控撤县设区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研究发现:首先,撤县设区政策不利于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这一结论在更换回归模型、更换被解释变量、调整样本量等检验后仍然稳健,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存在长期性;其次,撤县设区政策通过农业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和“政府注意力”转移两个方面对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最后,这种负面影响还存在地区异质性,撤县设区对非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导致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失衡。建议谨慎推进撤县设区,平衡不同省份粮食安全责任,有序推进县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 鲍曙光陈亚平张海鹏
- 关键词:撤县设区粮食安全粮食生产
相关作者
- 卢盛峰

- 作品数:82被引量:1,721H指数:20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政府 实证分析 财政分权 公共服务 撤县设区
- 王跃堂

- 作品数:120被引量:4,239H指数:3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产权性质 公司治理 实证研究 经济后果 审计
- 李宁

- 作品数:62被引量:56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农地 产权 农地产权 农地产权结构 农户
- 倪婷婷

- 作品数:19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 研究主题:增值税转型 撤县设区 代理成本 融资约束 产权特征
- 陈思霞

- 作品数:63被引量:1,58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 研究主题:政府 实证分析 倍差法 经济增长 财政转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