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36 篇“ 携带者 “的相关文章
脆性X综合征携带者 筛查遗传咨询专家共识 2024年 脆性X综合征是遗传性智力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最常见的单基因病,以X连锁不完全显性方式遗传。大约99%的脆性X综合征为FMR1基因CGG扩增动态突变导致,CGG扩增达到前突变或全突变时,可能出现相应的表型。近年来,脆性X综合征携带者 筛查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遗传咨询能力相对不足。为了更加规范地进行遗传咨询并提供后续生育指导,单基因病携带者 筛查共识专家组、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遗传咨询学组通过多次讨论,对脆性X综合征携带者 筛查的适用人群、检测前和检测后的遗传咨询内容形成了共识,并通过德尔菲法形成了推荐意见。 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共识专家组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遗传咨询学组 周希亚 戚庆炜 常清贤 卢彦平关键词:脆性X综合征 炎症在HIV携带者 中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由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规范使用,艾滋病患者 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与年龄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日渐增多。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HIV携带者 (people living with HIV,PLWH)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对于PLWH来说,除了存在传统的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外,HIV本身刺激、HIV感染后免疫激活、肠道菌群易位和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等,均可以驱动炎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高血压的发生。本研究简要综述了HIV感染相关的因素驱动炎症从而参与PLWH发生高血压的机制,旨在为PLWH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毛亚超 付海艳 杜映荣 陆霓虹关键词:HIV携带者 高血压 炎症 免疫激活 中国杜氏肌营养不良携带者 筛查的临床实践指南 2024年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单基因病,多以男性起病,表现为严重的、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其致残致死性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女性携带者 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因此,DMD携带者 筛查是降低患儿出生率的关键。该实践指南目的旨在快速明确DMD的病因,及早干预,并指导家系成员再生育,进一步促进DMD的规范化防控。 《中国杜氏肌营养不良携带者筛查的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组 杨飞 曹雅关键词:杜氏肌营养不良 X连锁隐性遗传病 临床实践指南 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 筛查遗传咨询专家共识 2024年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人群携带 率高达1/60~1/40,且临床症状严重、致死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昂。开展针对SMA的携带者 筛查,检出高风险夫妇,是降低其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我国对于SMA的携带者 筛查正在逐渐开展,但遗传咨询能力相对不足。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在SMA携带者 筛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从筛查方法、适用人群、筛查流程、筛查前后的咨询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规范其临床应用,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共识专家组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遗传咨询学组 胡婷 郭君荣 刘珊玲 卢彦平 常清贤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抗病毒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现状 2024年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V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关于CHBVC抗病毒治疗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NA)单用方案,α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IFNα)单用方案及NA+IFNα联合方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文献,并使用Stata17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涉及1623例CHBVC患者 接受抗病毒治疗。有效性分析:HBsAg血清清除率为20%(338/1421),其中HBeAg阴性组HBsAg清除率高达52.9%,阳性组仅为1.5%;HBeAg阴性组中HBV DNA<200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为45.6%,HBV DNA<2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可达59.9%。HBsAg血清转化率为15.3%(196/946),其中HBeAg阴性组HBsAg转化率较高(38.2%),阳性组未见明显变化;HBeAg阴性组中HBV DNA<2000 IU/mL组的HBsAg转化率为34.5%,而HBV DNA<20 IU/mL组的HBsAg血清转化率可达49.4%。HBeAg血清阴转率为6.6%(34/46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在192周时可达8.8%。HBeAg血清转化率为8%(63/700),在96周时最高(24%),同时NA+IFNα联合方案比NA单用更具优势(8.1%vs.5.4%)。HBV DNA血清阴转率总体达到70.1%(500/738)。安全性分析:共有494例患者 被纳入8篇文献进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5.4%(28/494)。结论:CHBVC抗病毒治疗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A+IFNα联合方案及长期治疗方案对改善CHBVC效益更为明显。 李芮 唐霓 游子杰 姚云清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抗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 Α干扰素 META分析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 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作用评价 2024年 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 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10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 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常规护理是试验1组采取的护理方法,精细化护理是试验2组采取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 心理状态、分娩结局和预后效果。结果 试验2组患者 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评分低于试验1组,且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乙肝疾病知识和护理满意度等均高于试验1组,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 围分娩期护理,采取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发挥出较高效果,可改善妊娠结局。 张艳秋关键词:妊娠 乙肝病毒携带者 围分娩期 精细化护理 中国伴皮质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携带者 筛查专家共识 2024年 伴皮质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ML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由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方式遗传。MLC主要临床表现为婴儿期出现的大头畸形、运动发育迟缓、智能减退、癫痫及渐进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目前,MLC的治疗缺乏特效药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开展对MLC携带者 进行筛查,降低患儿出生率是防控关键。该专家共识的目的是指导对MLC携带者 进行筛查,提供降低生育风险的遗传咨询和干预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促进对MLC的规范化防控。 《中国伴皮质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携带者筛查专家共识》制订组 杨飞 肖波关键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基于IMB模型的多样性心理干预对乙肝病毒携带者 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产后抑郁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多样性心理干预对乙肝病毒携带者 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产后抑郁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乙肝病毒携带者 产妇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多样性心理护理,观察组45例给予联合IMB模型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产后抑郁状况、育儿胜任感。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母乳喂养家庭支持水平及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抑郁、焦虑情感缺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自我效能、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多样性心理干预应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 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改善抑郁状况,提高育儿胜任感。 于利华 岳艳丽 樊丹丹关键词:乙肝病毒 产妇 抑郁 甘肃地区育龄夫妇基因扩展性携带者 筛查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育龄夫妇单基因遗传病携带 情况,为对高危家庭进行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87对育龄夫妇,采用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技术进行100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扩展性携带者 筛查(expanded carrier screening,ECS)。有3个家系的母亲于妊娠18~21周抽取羊水15 mL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在887对育龄夫妇中检出31对高风险夫妇,其中25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高风险夫妇,6对X连锁隐性遗传病高风险夫妇。在1774人(887对夫妻)中,678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携带者 。高风险夫妇中GJB2基因携带 率最高,其次为PAH基因与CFTR基因。有3对高风险夫妇妊娠期进行了产前诊断,1对夫妇因胎儿为囊性纤维化患儿选择了终止妊娠;另两对夫妇分别因胎儿为携带者 和野生型表型选择继续妊娠,2例生后新生儿表型均正常。结论:育龄夫妇进行ECS有助于实施精准的产前诊断及生育指导,对降低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 刘芙蓉 张钏 周秉博 陈雪 田芯瑗 马盼盼 惠玲 郝胜菊关键词:单基因遗传病 产前诊断 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 筛查及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索SMA携带者 筛查及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SMN1基因7号外显子(E7)拷贝数缺失检测,并对结果为阳性的孕妇其配偶进行检测,夫妇均为携带者 对胎儿行产前诊断。结果 2472例孕妇共检出SMN1基因E7纯合缺失1例,携带者 34例,携带 率约为14%。SMA患者 女儿诊断为杂合缺失携带者 。召回配偶18例,其中1对夫妇检出均为为SMN1基因E7杂合缺失,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未检测到明确致病变异。1例SMA先证者 家庭再生育发现:先证者 为SMN1基因E7纯合缺失,先证者 母亲及父亲为SMN1基因杂合缺失,二胎进行SMA产前诊断,未检测到明确致病变异。结论 本研究通过开展孕妇携带者 筛查,可为当地SMA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并对高风险胎儿使用多技术平台进行产前诊断,可有效避免SMA患儿的出生,对出生缺陷防控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李毅 曾宪琪 周慧 龙嘉欣 伍丽婷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 产前诊断 杂合缺失
相关作者
周大桥 作品数:301 被引量:1,168 H指数:17 供职机构:深圳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软肝冲剂 肝硬化 贺劲松 作品数:206 被引量:803 H指数:16 供职机构:深圳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脂肪肝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童光东 作品数:237 被引量:830 H指数:15 供职机构:深圳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中医药疗法 刘士敬 作品数:644 被引量:802 H指数:1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研究主题:乙肝患者 乙肝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 治疗乙肝 邢宇锋 作品数:103 被引量:351 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病毒携带者 慢性HBV携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