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8篇“ 控煤作用“的相关文章
- 蒋庄煤矿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控煤作用研究
- 2024年
- 蒋庄煤矿构造较为复杂,厘清矿区内构造发育规律并揭示其构造控煤作用,有利于该矿的高效和安全生产。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矿井断层及褶皱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纳总结了不同构造组合对主采煤层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现,矿区内断层与褶皱以NE—SW向为主,普遍发育的正断层以70°~79°的高角度切割褶皱,且断层落差普遍大于20 m,逆断层较少发育。分析发现断层的平面延伸长度越长,其落差越大。矿区中部发育连续宽缓褶皱,褶皱区内断层发育较少,西北部有燕山期闪长玢岩侵入煤层。以研究区构造组合特点,归纳总结出4种构造控煤样式:①地堑、地垒式构造控煤样式;②阶梯式断层构造控煤样式;③断褶型构造控煤样式;④断层与岩浆侵入型构造控煤样式。其共同的最大特点是将煤层切割为走向NE的狭长型断块。
- 周中平王印邓一卓王安民朱利岗曹代勇宁树正黄佳威
- 关键词:断层褶皱控煤作用
- 近海断陷盆地古近纪煤系沉积控煤作用与成煤模式--以山东黄县盆地为例被引量:3
- 2023年
- 我国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量丰富,然而海域煤型烃源岩的研究程度却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勘探。选取与海域区煤盆地成煤时代基本一致、地质条件相似、研究程度高的近海断陷含煤盆地——黄县盆地为例,开展沉积控煤作用与成煤模式研究。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细重建了成煤期的古地理格局、演化及其沉积控煤作用。结果表明:(1)黄县盆地古近纪煤系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可以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煤层主要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时期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环境。(2)综合恢复了涵盖古近系整个成煤过程的层序I湖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层序II低水位体系域和湖扩张体系域的层序−古地理格局,并分析其沉积演化特征与沉积控煤作用;煤层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平面缓慢上升的辫状河三角洲前部湖沼环境,并逐步向辫状河三角洲扩展;其次,煤层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的中晚期,湖平面频繁变浅−变深的湖沼−浅湖沉积环境。(3)建立了古近纪近海断陷盆地2种典型的沉积成煤模式。一是滨浅湖湖沼−辫状河三角洲成煤模式,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水平面缓慢抬升的过程,煤层厚度较大但分布相对局限,如煤4、煤2。二是滨浅湖湖沼−浅湖成煤模式,主要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中−晚期湖平面下降−上升的过程中;湖平面升降频繁导致成煤环境频繁出现−消失,形成的煤层厚度较小但分布较广,如煤1、煤上1等。本研究阐明的近海断陷盆地煤层发育规律和建立的沉积成煤模式,将为海域区煤型烃源岩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吴悦王东东王海亮刘海燕李增学郑雪
- 关键词:成煤作用古近纪
- 准东煤田构造特征及控煤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构造控煤在采矿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有资料对准东煤田构造研究较少,为使煤炭安全高效开采,需有针对性地进行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研究。以准东煤田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断裂构造信息,使用分形维数(分维)定量表征了构造复杂程度,探讨了准东煤田现今构造特征和构造动力成因,分析了构造特征对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东煤田断裂以正断层发育为主,少量大型走滑断层;通过对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表征,煤田大部分区域构造分维为0.5~0.9,表明煤田的总体构造格局较复杂。准东地区主要经历了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四期构造运动,其中在侏罗系煤层形成后,燕山期南北和东北向挤压应力对煤田改造作用较大,且在该期构造运动后准东煤田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受多期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准东煤田形成了多种典型控煤构造样式:复向斜型褶皱构造划分了卡拉美丽山前凹陷带的构造格局;叠瓦式逆冲构造主要表现为构造上盘剥蚀严重,含煤性较差,而下盘煤系保存较好,两侧逆冲断层使得煤层遭受切割,煤层在断层的分界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增大了开采难度;推覆式构造主要表现为使煤系在垂向上重复出现,在煤田勘探时增加了找煤难度,发育部位普遍地应力较大,挤压构造应力的集中,在煤矿生产时易出现矿井动力灾害。因此,针对不同构造样式的煤层,需提出相应的开采模式。
- 王猛马如英单雅迪闫一超
- 关键词:构造控煤几何学特征准东煤田准噶尔盆地
- 将乐县石门溪矿区构造控煤作用及今后找煤方向
- 2023年
- 通过对石门溪矿区构造特征的分析与研究,探讨构造对含煤地层的控制作用,指出矿区找煤方向。
- 饶秋英
- 关键词:控煤作用找煤方向
- 六盘水煤田云脚勘查区断层特征及其控煤作用
- 2022年
- 六盘水煤田云脚勘查区受赵子河向斜、土城向斜、鲁那断层、丫口寨下拉达断层等北西向及北东向构造影响,发育一系列北西向及北东向为主的断层组合,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及延续性。本文对勘查区的断层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断层的控煤作用机制,并对煤层开采提出建议。认为云脚勘查区煤层赋存主要受断层影响,落差大于30 m的断层5条,外围断层3条,其中对煤层赋存影响较大的有F_(1)、F_(2)、F_(5),在生产系统布置中应考虑上述断层断煤情况。
- 安鹏
- 关键词:断层特征控煤作用煤层开采
- 西庙勘查区滑脱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
- 2022年
- 据西庙勘查区以往二维地震资料分析,区内二维地震解释落差大的断层3条,分别为DF3断层、DF4断层、DF5断层,均为正断层。据以往地质及钻探资料分析,西庙勘查区发育有以DF5为主滑脱面的滑覆型滑脱构造,滑脱面主要发育在延安组煤系中,上覆系统包括13号煤层及其以上侏罗系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地层,而13号煤层及其以下侏罗系延安组、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则构成下伏系统。区内滑脱构造属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伴生的次级构造上海庙背斜东翼,它的发育使部分压应力得到释放。发育于13号煤层内部的滑脱构造,导致煤变质程度的提高和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
- 马祖飞杨明刘晓东任慧敏
- 关键词:滑脱构造
- 宁东煤田构造控煤样式及典型控煤作用探析
- 2020年
- 为了掌握宁东煤田构造特征和含煤地层赋煤规律,指导该区的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在系统地总结宁东煤田地质构造发育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控煤和地球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认为:宁东煤田为逆冲推覆构造模式,构造控煤样式以褶皱和逆冲断层为主要特征;宁东煤田构造控煤样式可划分为四类九型。通过对几种典型构造样式及控煤作用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宁东煤田地质的构造发育规律和煤层赋存规律。
- 毛兴军刘金科马永祥余永鹏
- 关键词:地质构造控煤作用
- 青海省北祁连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北祁连赋煤构造带位于青海省北部高海拔地区,呈NW向展布,该赋煤带构造复杂,区域性大断裂发育,自北向南可将本区分为2个构造隆起带和1个构造凹陷带,北祁连现今的控煤构造样式以挤压、逆冲型为主,可分为压缩构造样式和滑动构造样式两大类,分析了北祁连控煤构造与煤炭资源赋存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 岳宏刘国荣马忠德
- 关键词:北祁连控煤作用
- 叠瓦状逆冲断层构造特征及控煤作用——以六盘水煤田麦子沟煤矿为例
- 2020年
- 聚煤期后的控煤构造是控煤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了找煤方向及煤炭勘查和开发难度。根据地质、钻探工程、测井数据等勘查资料对六盘水麦子沟煤矿的构造特征进行构造解析,探讨了煤矿的控煤构造。研究显示:煤矿断层组合属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该组合对煤层进行破坏和改造,造成含煤地层缺失及重复;叠瓦状逆冲断层主断层F3的上覆系统为逆冲叠瓦扇,下伏系统为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形成之前的褶皱构造,上下两套系统属不同的构造类型且具有明显的位移;上覆系统的滑移距离约为170~820m,且具有逆时针旋扭的性质。六盘水麦子沟煤矿控煤样式属于逆冲叠瓦扇型。
- 杨维张博徐大杰
- 关键词:控煤作用
- 永定昌福山中井田F2断层特征及控煤作用分析
- 2020年
- 总结了昌福山中井田F2断层形成过程及断层特征,对昌福山中井田煤系地层赋存情况进行分析,探讨F2断层的控煤作用。
- 杨金
- 关键词:煤系地层控煤作用
相关作者
- 曹代勇

- 作品数:483被引量:3,672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煤系 煤田构造 煤 煤田 煤层气
- 刘耀华

- 作品数:17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永春煤矿
- 研究主题:煤矿 控煤作用 井田地质 地质构造特征 天湖
- 刘建安

- 作品数:15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省197地质大队
- 研究主题:天湖 赋煤规律 控煤作用 推覆 煤矿区
- 朱炎铭

- 作品数:214被引量:2,724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 研究主题:页岩气 页岩 龙马溪组 煤层气 煤系
- 刘文敢

- 作品数:11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省197地质大队
- 研究主题:控煤作用 童子岩组 聚煤规律 煤矿区 构造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