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9篇“ 接触变质作用“的相关文章
接触变质作用对煤基石墨烯量子点的影响研究
2022年
为研究煤的接触变质作用对煤基石墨烯量子点性质的影响,以形成于深成变质、区域岩浆变质的煤为对比,采用氧化剥离法进行煤基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对原煤及制备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煤级升高,脱灰煤的结构缺陷减少,芳香片层逐渐增大,晶体结构向有序化方向进行。以煤为碳源制备而成的量子点,粒度均一性良好,并随煤级升高粒径有更大的趋势。碳元素以C—C/C—H形式为主,氧主要存在于碳氧官能团中,C∶O≤7∶3,且氧含量随煤级升高而升高。在紫外光(λ=297 nm)的照射下,样品散发蓝色荧光,且在煤级较低时荧光强度较大,并随煤级升高逐渐降低。相较于深成变质、区域岩浆变质形成的煤,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煤,产物具有更多的COO—结构,而C==O键含量降低;荧光强度在煤级较低时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并在高阶烟煤达到最大;受接触变质作用影响的煤,具有更加规则的石墨化结构。
樊江涛唐跃刚宋晓夏王绍清李瑞青董敏
关键词:
辽西杨家杖子隐伏花岗岩及其接触变质作用研究
为了进一步确定杨家杖子钼矿区向斜构造下部是否存在隐伏花岗岩地质体,以及隐伏花岗岩接触变质作用特征,本文主要依托“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项目,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地震、钻探等一系列验证,结果显示:上富儿沟JK...
崔一兵
关键词:接触变质作用隐伏花岗岩大地电磁测深
辽西杨家杖子向斜构造下部隐伏花岗岩接触变质作用
2019年
为了进一步确定杨家杖子钼矿区向斜构造下部是否存在隐伏花岗岩地质体,以及隐伏花岗岩接触变质作用特征,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和钻探验证,结果显示:上富儿沟JK-1井于1 727 m、杨家杖子岭前矿南沟JK-2井于1 514.79 m、喜鹊沟JK-5井于1 159.92 m分别钻遇到花岗岩地质体;大地电磁测深显示杨家杖子向斜构造下部1 160~1 750 m存在隐伏花岗岩地质体,虹螺山大岩基与杨家杖子向斜构造下部的花岗岩体是连通的。以喜鹊沟JK-5井为例,隐伏花岗岩接触变质影响厚度780 m±,接触变质内带,角岩-矽卡岩带,变质程度为辉石角岩相,影响厚度约500 m,发育辉钼矿化;接触变质中带,透辉石大理岩带,角闪角岩相,影响厚度100 m±,发育含有透辉石大理岩;接触变质外带,为含透闪石微晶大理岩,钠长石-绿帘角岩相,宽度180 m,180 m以上过渡到未变质石灰岩。杨家杖子钼矿的主要矿体均产于石灰岩与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和斑状花岗岩中,属于矽卡岩-斑岩型钼矿床。
郑常青崔一兵崔一兵徐学纯刘云虎徐学纯
关键词:接触变质作用隐伏花岗岩大地电磁测深
接触变质作用标志初步判别北京房山岩体的岩浆侵位机制被引量:4
2018年
近同心状房山岩体接触变质晕中变斑晶-基质关系与变质作用P-T轨迹样式的结合可以区分岩浆底劈式侵位与气球膨胀式侵位机制.例如,该房山岩体南侧接触变质晕中的下马岭组泥质变质岩的变斑晶-基质关系显示强烈的面状压扁应变变形,其变质作用P-T轨迹具等压加热趋势,综合前人成果估算该岩体4个依次侵位的岩石单元的最终就位岩浆结晶深度彼此近于一致,倾向于认为该岩体的岩浆侵位机制为气球膨胀式.
陈能松陈冰寒Roger Mason杨婷婷夏彬刘嵘王国庆徐冉
关键词:接触变质作用P-T轨迹房山岩体岩石学
东天山早中生代尾亚环状杂岩的接触变质作用研究
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天山造山带上发育有很多高级变质岩石,它们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南部构造演化和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窗口。关于其中尾亚麻粒岩有很长的研究历史,前人有多种不同的认识:或认为它代表与早古生代板块俯冲有关的区域造山事件...
毛玲娟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东天山接触变质作用
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地层接触变质作用研究初探被引量:13
2011年
内蒙古中部晚古生代地层由于中生代岩浆的侵入,部分发生接触变质,变质程度多处于沸石相或葡萄石-绿纤石相。通过对典型剖面的泥质岩石中的粘土矿物、伊利石结晶度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只在极少数样品中有伊蒙混层和蒙脱石,多数缺乏伊绿混层;(2)伊利石结晶度为0.22-0.40;(3)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1.5-4.0。其结果表明:在岩浆侵入地区有小规模的接触变质,为极低级变质带,并未发生大规模的低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而且这种变质只影响到晚二叠世以前沉积的地层和油气,分布范围有限。
李娟郑常青金巍崔芳华施璐王虎
关键词:伊利石结晶度粘土矿物
内蒙中部地区晚古生代地层接触变质作用矿物转化研究
内蒙古中部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中朝板块以及东北地块夹持的部位,在晚古生代时受华力西运动影响,本区晚古生代地层发生埋深作用而遭受变质。其中局部地层受岩浆运动的影响遭受了接触变质,发现了红柱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并且其伊利石结...
孙长利
关键词:晚古生代接触变质伊利石结晶度
接触变质作用条件下无机天然气成藏模型——以郯庐断裂带南段双山为例被引量:14
2003年
系统地研究了接触变质作用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规律,模拟计算了二氧化碳气的释放量。以郯庐断裂带南段双山地区接触变质带大理岩为实例,研究了碳酸盐岩变质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的围岩和侵入体条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释放与围岩性质关系密切,包括围岩的热传输性质、岩石渗透率、孔隙度和连通性等。接触变质作用条件下侵入体成分、深度、规模和产状等要素对二氧化碳释放有一定的影响,岩体侵入导致围岩破裂并产生大量孔隙,这有利于流体运移和汇聚,接触变质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形成工业二氧化碳气藏的可能。在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接触变质作用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的圆台型模型,据此提出找寻二氧化碳气藏不一定只集中在含油气盆地中,还应该扩大到盆地以外的接触变质带地区的新认识。
杨晓勇刘德良陈永见戴金星
关键词:接触变质作用二氧化碳气藏郯庐断裂带成藏模型油气勘探
接触变质作用期间的流体迁移:定向流体包裹体轨迹在时间/空间重建...
1991年
Cathe.,M
关键词:岩石流体变质作用包裹体
岩浆作用与煤变质——煤的岩浆热液接触变质作用被引量:12
1990年
煤的岩浆热接触变质作用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亚类。规模小、定位浅的岩体多与煤层直接接触,换热过程中热系统相对开放,传导换热快,形成窄的煤变质带。最高变质产物为天然焦。规模大、定位深的岩体多与煤层间接接触,热系统相对封闭,传导换热慢,形成宽的煤变质带。煤的次生显微组分具区域性分布特征,最高变质产物为石墨。这两亚类变质作用形成的煤,在煤岩学、煤化学和变质带的空间变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岩体、围岩、煤层和构造条件控制着煤变质带的分布。
陈儒庆袁奎荣
关键词:岩浆作用煤变质作用

相关作者

杨晓勇
作品数:388被引量:2,296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白云鄂博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作用 金矿
刘德良
作品数:203被引量:1,697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郯庐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 天然气 糜棱岩 郯庐断裂
李振生
作品数:106被引量:649H指数:15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韧性剪切带 CO 二氧化碳 火山岩 松辽盆地北部
谈迎
作品数:42被引量:284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研究主题:松辽盆地北部 CO 松辽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流体包裹体
宋晓夏
作品数:33被引量:339H指数:10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煤层气 水力压裂 井田 煤 大同煤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