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篇“ 换血量“的相关文章
-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儿科输血指南》构建流程——以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的最佳换血量为例被引量:3
- 2022年
- 儿童在血容量、血液组成成分水平、免疫系统成熟度以及机体对低血容量和缺氧的生理反应等方面不同于成人,其输血实践也较成人更为复杂。据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卫生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其中换血治疗是新生儿溶血病的常用治疗策略。该文以新生儿溶血病的最佳换血量这一问题为例,探讨指南制定的循证流程,通过构建PICO、系统全面地检索文献、证据方法学质量评价、筛选以及评级,对该问题给出基于循证证据的推荐,为输血临床实践及指南制定提供有效的证据整理及评级方案,并阐述如何运用循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
- 黄雪原黄蓉董航刘海艇陆路周雄辉姜贞贞陈佳睿桂嵘
- 关键词:循证医学PICO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换血量
- 不同的换血量治疗ABO溶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换血对ABO溶血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指标的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20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1例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7例。三组分别给予3∶1重组血换血治疗,换血量分别为单倍量、双倍量、三倍量。比较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糖、平均动脉压、心率、电解质(钾、钠、氯、钙)、血清白蛋白,分析三组患儿二次换血比例。结果与换血前比较,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血清白蛋白、血清钠离子、平均动脉压下降,血糖、心率升高(P<0.05);换血前后血清氯离子、血清钙离子、血清钾离子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三组血清总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血清钠离子、血清白蛋白、平均动脉压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B组、C组,血糖和心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A组(P<0.05),但三组血红蛋白、血清钾离子、血清氯离子、血清钙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二次换血占比高于C组(P<0.05)。结论使用双倍量换血能有效降低由ABO溶血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胆红素值,并能降低再换血比例,三倍量后并未减少二次换血比例。
- 许风芝张红桃王永明马利勇
- 关键词:换血新生儿ABO溶血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1~1.5倍总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1~1.5倍总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48例为观察组,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量为90~120 ml/kg;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并对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及血生化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2)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换血后血清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P<0.001),血糖升高(P<0.001),血钾下降(P<0.001),尿素氮、肌酐、钠、氯、钙等虽有下降,但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5倍总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减少换血量,缩短换血时间,而且节约用血,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庭的经济负担,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李丽萍陶静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
- 不同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单倍血容量换血法和双倍血容量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分别观察采用单倍血容量换血法的1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双倍血容量换血法的2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单倍血容量换血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0.13±107.62)umol/L、(193.40±37.86)u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双倍血容量换血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21.90)umol/L、(216.83±63.66)u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8%。2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胆红素换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倍血容量换血法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新生儿换血较理想的方法。
- 朱为钟瑛刘彩霞朱亚萍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交换输血护理
- 不同换血量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2011年
- 目的评价不同换血量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比较。方法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试验组60例,采用1.5倍换血量;对照组60例,采用2倍换血量,比较两组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变化,及两组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置换率进行比较。结果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P<0.01),直接胆红素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置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疗效好,1.5倍换血量即可达到满意效果,节约了血源,也减轻了患儿的经济负担。
- 赵晓芬刘玲蒋榆辉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 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量与胆红素水平关系的回归再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加大样本量的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适用于一般临床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应用的反映换血量和总胆红素(TBIL)下降关系的回归方程。方法对75例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换血前TBIL数值高低依序分为5组,对每换血50 ml/kg进行TBIL值检测和回归分析,并对回归方程参数的95%置信区间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 (1)每增加50 ml/kg换血量,TBIL累积换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经200 ml/kg换血后TBIL的累积换出率均值为61.5%。(2)换血过程中TBIL浓度(y)与换血量(x)呈线性相关(r值在0.96~0.98之间,P<0.001)。(3)分组系列回归方程的斜率(a)与换血前TBIL浓度初始值(y0)也呈高度线性相关,其(r=0.99,P<0.001)。(4)各组方程参数回归效果的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均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对换血回归方程参数适用区间95%置信度的检验结果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分别对换血过程TBIL浓度值y与换血量x相关性依模型y=y0-ax以及对方程斜率参数a与换血前TBIL浓度初始值y0相关性依模型a=αy0+β进行的线性回归分析,可建立适用于临床指导换血用量的综合单自变量线性回归方程y=y0-ax=y0-(0.0035 y0-0.081)x。
- 林静陈兴月卢维城李春蕾明静
- 关键词:总胆红素换血
- 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量与胆红素水平关系的回归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研究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量和总胆红素(TSB)下降关系的一般适用的回归方程。方法 对2 0例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换血前总胆红素水平的数值高低分两组,对每换血5 0ml/kg进行总胆红素检测,并对方程回归参数的95 %置信区间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每换血5 0ml/kg前后总胆红素的平均环比换出率k稳定在2 0~2 3 %之间,差异性对比无显著意义,P >0. 5 ;每增加5 0ml/kg换血的总胆红素累积换出率的差异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 1 ;经15 0ml/kg换血后总胆红素的累积换出率约为5 0 %。换血量(X)与总胆红素浓度(Y)呈线性相关关系,两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Ⅰ=0.93 5 6和rⅡ=0 8798,P <0 .0 0 1 ;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Ⅰ=5 2 3 0 7- 1 86X及YⅡ=3 60 83 -1 2 8X ,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RⅠ2 =0. 875 4及RⅡ2 =0 . 774 0 ,回归效果显著,P <0. 0 1 ,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回归方程的适用范围由回归参数95 %置信水平区间决定,利用线性插值原理,更能反映换血量与总胆红素浓度水平关系并可一般性用于临床预测和控制指导的回归方程形式为Y =Y0 -aX ,其中:Y0 为换血前总胆红素浓度值;当Y0 ≤4 0 0时,可近似取a =1 3 0 ;当Y0 =4 0 0~5 0 0时,可?
- 林静陈桂芳卢维
- 关键词:胆红素水平换血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胆红素浓度线性插值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换血量与胆红素水平关系的探讨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换血量与总胆红素(TSB)下降的关系。 方法 对1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前及每换血50ml/kg进行TSB检测。 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每换血50ml/kg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对比均有显著降低(P <0. 001);每换血50 ml/kg前后总胆红素TSB的平均换出率在20%~23%之间,前后的差异性对比无显著意义(P >0 5);每换血50 ml/kg前后总胆红素TSB的累积换出率的差异性对比有显著意义(P <0. 01);在换血150 ml/kg后总胆红素TSB的累积换出率为51 .62%±3 .68%。 结论 换血量(X)与总胆红素浓度下降(Y)呈高度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Y=Y0- 1 60X,适用范围为 Y0= 385 ~452μmol/L;相关系数r=-0. 9914, 回归决定系数R2=0 .9828;在回归参数在95%水平时的置信区间内,可根据回归方程可预测推算所需要的换血量或换血后胆红素的水平。
- 林静明静
- 关键词:换血量血清总胆红素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胆红素水平高胆红素血症
- 两种途径部分换血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对照研究及换血量探讨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途径(抽血-输液)部分换血(PET)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P)的疗效及最佳换血量。方法:把60例需要部分换血治疗的NP患儿随机分为周围静脉-周围静脉途径30例和桡动脉-周围静脉途径30例。换血量根据病情轻、重分为4~10.9mL/kg和11~25mL/kg。结果:两种途径部分换血后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下降,分别从换血前的0.67±0.03和0.66±0.03降至换血后24h的0.57±0.03和0.58±0.04,两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间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种不同换血量均可使NP患儿血化验指标恢复正常,不同程度疾病的换血量差异有显著性,重度红细胞增多症组换血量多于轻度组(P<0.01)。结论:周围静脉-周围静脉途径与桡动脉-周围静脉途径部分换血治疗NP均有效,且效果相同,周围静脉-周围静脉途径操作简便,临床上尤其是基层临床可采用此途径及时救治NP患儿。4~10.9mL/kg和11~25mL/kg换血量均可治愈NP患儿,疾病程度愈重换血量愈大。
- 何玲王启新陈丽萍卢文清辛萍
-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换血量疾病程度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量与胆红素水平的关系再研究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再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量和胆红素下降的关系及修正其公式。方法 对 1 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换血前及每换血 2 5ml/kg时行胆红素系列检测。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每换血 2 5ml/kg前后血清总胆红素 (TSB)间接胆红素对比均有显著降低 ,每换血 2 5ml/kg的换出率在 6~ 1 1 %之间 ,前后对比无显著意义 ,累积换出 50ml/kg、75ml/kg、1 0 0ml/kg、1 2 5ml/kg和 1 50ml/kg的TSB换出率分别是 1 7 2 1 %± 8 52 %、2 6 1 3%± 1 0 1 1 %、30 0 2 %± 1 0 6 7%、36 82 %± 1 3 1 7%、4 3 6 5%± 1 3 6 7% ,与第一个 2 5ml/kg的换出率对比 ,均有显著意义。换血量 (X)与胆红素下降 (Y)呈正相关 ,r=0 542 ,F =51 1 2 ,P <0 0 1。回归方程为Y =4 6 8 71 - 1 373X ,t =2 7 86 ,P <0 0 1。结论 总胆红素的下降与换血量成正比关系 ,累计换出率逐渐增加 ,但每换血 2 5ml/kg的换出率无明显变化。根据回归方程可预测推算所需要的换血量或换血后胆红素的水平。
- 邓皓辉陈健华张素芬邝玉子李锐钦
- 关键词: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量高胆红素血症小儿
相关作者
- 林静

- 作品数:25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结膜炎 换血量 B基因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 邓皓辉

- 作品数:52被引量:2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儿童 高胆红素血症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交换输血 新生儿
- 李锐钦

- 作品数:61被引量:29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 张素芬

- 作品数:36被引量:2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手足口病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 邝玉子

- 作品数:30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高胆红素血症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小儿 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