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4篇“ 挟沙力公式“的相关文章
- 西方学者水流挟沙力公式剖析研究
- 2024年
- 水流挟沙力计算是解决河流动力学理论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环节。西方学者水流挟沙力研究比我国起步早,对学科发展过程影响较大。本文系统回顾了西方学者的水流挟沙力公式研究发展状况,详细阐述公式建立思路、推导过程以及细节处理,剖析理论和实用价值及缺陷。结合黄河下游悬移质泥沙为主的实测资料检验,表明西方及受其学术思路影响学者的挟沙能力公式的建立多参照了推移质输沙公式思路,物理图形不符合黄河的悬移质输沙实际,故相比于常用国内学者公式,计算精度明显较低,难以满足多沙河流上工程计算需要。针对各公式的具体结构形式,本文将水流挟沙力公式表达为阻力系数项、水流动力项、泥沙因子倒数项与常数项的乘积,结合黄河土城子河段高精度水流挟沙力观测资料,辨析相关因子特征,认为西方学者及受其影响的水流挟沙力公式在结构上弱化了泥沙影响因素的作用,且大都存在水流挟沙力同阻力系数成正比的理论缺陷,难以体现河床和水流的自动调整作用,不能通过实测资料率定系数、指数的途径提高公式的使用价值。
- 杨张辉张红武
- 关键词:水流挟沙力水流阻力
- 低含沙量条件下黄河下游水流挟沙力公式及其应用
- 2024年
- 水流挟沙力公式及其参数的选择,对泥沙输移过程计算有重要影响.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发生低含沙量洪水的频率增大,因此挟沙力计算关系的适应性需要重新研究.基于河床冲淤判别指标,筛选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黄河下游低含沙量条件下各水文断面处于冲淤相对平衡时的实测水沙要素,确定了挟沙力系指数与水沙综合参数的计算关系,并应用于黄河下游典型少沙年的水沙输移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挟沙力系指数与水沙综合参数呈密切的函数关系,且随着水沙综合参数的增大逐渐减小并最终保持不变;对比了不同挟沙力模式下2017年黄河下游水沙输移过程的计算结果,当挟沙力系指数采用提出的计算式确定时,游荡段含沙量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与挟沙力系指数取常数相比,各水文断面平均相对误差降低50%~67%.因此该计算式确定的挟沙力系指数能较好适应水沙条件的沿程变化,可以提高水沙数学模型的计算精度.
- 程亦菲夏军强周美蓉鲁俊
- 关键词:输沙平衡黄河下游
- 水流挟沙力公式的理论剖析与检验被引量:7
- 2023年
- 为提升河流动力学学科水平,给学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选取水流挟沙力公式提供依据,本文系统回顾典型水流挟沙力公式的研究进展,针对各公式依据的原理、推导过程、技术细节、影响因子等环节进行阐释分析,指出其亮点与不足,修正了水流挟沙力的定义。结合大量实测资料检验和公式适用性的评价,发现尽管资料率定能提高公式精度,但对于理论有缺陷的公式却不能体现河床和水流的自动调整作用。进一步分析认为,张红武挟沙力公式合理地将挟沙效率系数与水流阻力系数作为综合系数处理,能避免不少公式存在的水流挟沙力同水流阻力呈正比的理论错误,并通过挟沙系数为c(a+bS_(v))^(m)的形式,体现了不同大小含沙量对挟沙效率的影响,能够保证公式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高精度。
- 侯琳张红武赵君驰李琳琪
- 关键词:水流挟沙力含沙量黄河水流阻力
- 低含沙量条件下张瑞瑾挟沙力公式中参数确定及其在荆江的应用被引量:7
- 2021年
- 水流挟沙力公式及其参数选取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悬沙输移及河床冲淤变形的计算精度。在少沙河流,张瑞瑾水流挟沙力公式被广泛应用,但其系数和指数在不同研究中取值差异较大。本研究首先选取长江中游相对冲淤平衡状态下的水流含沙量资料共计573组,将其近似等于水流挟沙力;然后点绘水流挟沙力和水沙综合参数的关系,从而确定参数k和m的计算关系;最后将完善后的水流挟沙力公式嵌入到一维水沙动力学模型中,模拟了长江中游荆江段2016年的水沙输移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当挟沙力公式中参数采用计算式确定时,各水文站计算和实测含沙量平均相对误差在26%~36%之间;而这些参数取为常数时,含沙量平均相对误差范围为39~49%。因此当采用计算式确定张瑞瑾挟沙力公式中的参数时,相较于取值为常数,水沙输移过程的计算精度更高。故该方法解决了以往在低含沙量条件下不易确定挟沙力公式中关键参数的难题,提高了水沙数学模型的计算精度。
- 周美蓉夏军强邓珊珊刘鑫
- 关键词:冲淤平衡水流挟沙力荆江河段
- 两种挟沙力公式在黄河游荡段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基于黄河游荡段花园口断面、水文站及夹河滩断面、水文站的实测数据,对张瑞瑾挟沙力公式和张红武挟沙力公式在黄河游荡段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张瑞瑾公式结构简单,但准备数据过程复杂,通过分段函数拟合,给出了确定系数K和指数m的有效办法;张红武公式结构复杂,准备过程简单,且计算结果更贴近45°线。此外,张瑞瑾公式不需要实测的体积含沙量,强调一定水流条件下能够携带的碎屑物质量,适用范围更广;张红武公式则需要实测体积含沙量,强调挟沙水流对河床的冲、淤趋势,计算精度更高。与实测数据相比,两者均能反映水流挟沙力的情况,对所选用数据二者计算结果相关系数达0.985,说明在计算黄河游荡段挟沙力时两者均适用。
- 刘欣刘远征
- 关键词:挟沙力非均匀沙水尺
- 不同挟沙力公式在新疆托帕水库的应用分析
- 2019年
- 水流挟沙力公式的确定是数学模型法在水库冲淤计算中应用的关键,直接影响模拟成果的精度。根据托帕水库概况及其下游恰其噶水文站的实测数据,采用相关系数法对各种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在水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张红武公式的相关系数为0.89;张瑞瑾0.78;涂启华0.77,韩其为0.76。以张红武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度最好。
- 姚鹏亮
- 关键词:泥沙冲淤挟沙力公式
- 黄河三湖河口站断面水流挟沙力公式探讨
- 2017年
- 文章通过对几位专家所得出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的研究与对比,得出适用于黄河干流三湖河口站的水流挟沙能力计算公式,利于进行该站测站特性分析计算。
- 裴云王文海靳廓吴冬魏亚男
- 关键词:水流挟沙
- 废黄河口水流挟沙力公式探讨
- 2015年
- 利用废黄河口夏季和冬季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多个典型的悬移质挟沙力公式进行应用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系数法、标准化最小距离法、集中系数法、偏离系数法4种检验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河口水流挟沙力公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废黄河口水域的水流挟沙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各种检验方法,因为侧重点不同,所得到的检验结果会产生矛盾,所以建议采取多种检验方法对挟沙力公式进行综合评价。
- 林伟波尚进孔得雨
- 关键词:挟沙力相关系数
- 一般形式的挟沙力公式及其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摘要:将浑水潜流动量方程延拓到整个含沙水流水深的范围,在稳定条件下,推出平衡含沙量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采用水流最小能耗率原理,得到一般形式的挟沙力公式,挟沙力系数与阻力系数成正比。论证了在不同条件下,公式可以与刘家驹、韩其为、维利卡诺夫、窦国仁和张瑞瑾等公式的形式一致,并指出各公式表达形式的不同是由于阻力系数与水流雷诺数的不同依赖关系导致的。从理论上说明了各公式的适用范围,其中张瑞瑾公式中的指数范围应为0.67—1,韩其为公式指数11/12即0.92对应为紊流过渡区水流流态;刘家驹公式适用于淤泥质底床,且其系数不是常数;维利卡诺夫公式和窦国仁公式适用于紊流粗糙区水流,维利卡诺夫公式的系数是相对糙率的函数,与雷诺数无关。通过河流及近岸实测资料对文中导出的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 李瑞杰郑俊张文虎曹宏生
- 关键词:挟沙力雷诺数
- 鳌江下厂渔港段水流挟沙力公式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2009年5月9-10日大潮期间所测得的鳌江下厂渔港段146组泥沙数据,对多个典型的挟沙力公式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直接利用这些公式不能较地反映全潮过程垂向分布的挟沙力状况。结合各相关因子,考虑垂向因子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并引入流向因子,分析得到全潮过程垂向分布的挟沙力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该段河道实际挟沙力相符。利用鳌江口、飞云江口及平阳近岸海域近1,000组数据对公式进行验证,均得到较好的拟合效果,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也说明了公式同时适用于河道、河口及近岸水域挟沙力分析。该研究为今后鳌江河道治理、港池维护、近岸工程建设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萧云朴廖君武蔡西栗陈羿
- 关键词:挟沙力
相关作者
- 夏军强

- 作品数:302被引量:1,312H指数:2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黄河下游 三峡工程 水沙条件 游荡 河段
- 周美蓉

- 作品数:155被引量:43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黄河下游 三峡工程 长江中游 河段 荆江河段
- 李瑞杰

- 作品数:134被引量:526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波浪 缓坡方程 挟沙力 数学模型
- 洪建

- 作品数:7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研究主题:水流挟沙力 挟沙力公式 相关系数 水流 高含沙
- 张红武

- 作品数:279被引量:1,652H指数:25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黄河下游 黄河 数学模型 泥沙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