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16篇“ 抢救成功率“的相关文章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
2025年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年限:2021年10月~2023年9月。研究对象:于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急诊科选区取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搜集资料顺序平均分为2组,每组30例,参照组(常规抢救护理),研究组(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观察指标:抢救效果、不良症状、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的抢救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的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通过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能及时对患者实行抢救,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的额外伤害,并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素质。此外,该模式还能增加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紧急救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钱海燕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
脑出血昏迷患者开展急诊护理对其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的影响研究
2025年
探究开展急诊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出的60例患者均为脑出血昏迷而于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抢救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到接受急诊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的小组中,对比两种方案实施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拥有更好的临床指标和更高的抢救成功率、GCS 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更低的并发症风险和更少的血肿量(P<0.05)。结论 为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为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刘海燕
关键词:脑出血昏迷急诊护理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
急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抢救成功率的研究分析
2025年
分析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以及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在本院接受抢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依据“抽签法”分入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急诊护理路径),各44例;观察护理后的抢救有效率,记录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抢救有效率统计后发现,研究组为97.73%(43/44),参照组为81.82%(36/44),相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各项时间指标,研究组抢救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相对较高,(P<0.05)。结论 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且各项抢救时间可得到相应的缩短,抢救效率较高,能够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吕锐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抢救成功率
基于流程路径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于流程路径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开封一五五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7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路径优化组(n=37)、对照组(n=38),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路径优化组在此基础上行基于流程路径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抢救成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路径优化组气管插管、静脉用药、分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路径优化组抢救成功率97.30%高于对照组78.95%(P<0.05);路径优化组医患纠纷发生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23.68%(P<0.05);路径优化组家属满意度83.78%高于对照组52.63%(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基于流程路径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能改善急救相关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
马瑞门翠雯张倩杨丽娜
关键词:急救护理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医患纠纷
创伤院前急救 提高抢救成功率
2024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活动和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导致各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上升[1]。发生意外伤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创伤患者未能及时进行有效地救治,可能会突然出现心脏骤停、休克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创伤后1小时是抢救患者的“黄金一小时”,创伤后的10分钟更是急救的“白金十分钟”。及时、有效地进行创伤院前急救,并尽快将伤员转运至附近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2]。
吴志强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伤员转运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交往范围
三定急救护理提高异位妊娠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
2024年
异位妊娠,也称作宫外孕,即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地方着床发育,比较常见的是在输卵管内。该病的处理主要取决于出血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整体情况,轻微出血仅需观察与监测,并使用甲氨蝶呤等药物展开保守治疗,阻止胚胎继续生长与发育,从而控制出血。但严重出血则应实施紧急手术干预,来进行止血与移除异位妊娠组织。某些情况下,可能还要通过输血来补充失血。因此,若未能及时诊断并提供针对性的抢救治疗与干预,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以往临床在这类患者救治中主要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这种护理方式因流程繁琐、反应不够快速等弊端导致抢救成功率偏低,为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使得医患纠纷事件频发。随着临床研究的日渐深入以及理念的不断完善,发现三定急救护理在提高该疾病抢救成功率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故而本文对日常工作开展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
陆利珠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急救护理子宫腔异位妊娠护理方式医患纠纷
护患配合,提升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
2024年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呈现出危急、变化快等特点,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总是将病情监护及生命抢救作为此阶段的工作重点,常常忽视患者的个人需求,护患配合较差,致使患者极易出现心理和情绪上的异常变化,不利于后续疾病转归及预后康复。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进步,在护理中重点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而这也是当前护理工作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将着重分析急危重症患者护患配合的要点,为后期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楼炫磊
关键词:急危重症患者疾病转归护理理念抢救成功率临床护理工作护患
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对儿科急诊患儿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2024年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对儿科急诊患儿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78例儿科急诊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取常规急诊服务流程,B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对比两组急诊抢救情况。结果 急诊过程中,B组的急诊等待时间和诊疗时间分别为(7.41±4.26)min、(45.26±8.97)min,低于A组的(12.14±5.43)min和(53.19±11.85)min;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评分为94.87%、(93.17±3.08)分,高于A组的84.62%和(89.53±4.26)分,P<0.05。结论 在儿科急诊患儿抢救过程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等待时间,提高诊疗效率,改善儿科急诊服务质量。
金艳
关键词:急诊护理抢救成功率
绿色通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改善探讨
2024年
探索绿色通道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潜在好处。方法 是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入院的10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并用绿色通道和常规急救进行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成功率、急救时间和心脏功能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 < 0.05),急救成功率提高(P < 0.05),急救时间缩短(P < 0.05)。结论 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绿色通道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丘芬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并发症率
院前急救CRAMS创伤评分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作用研讨
2024年
探讨院前急救创伤评分(CRAMS)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以2022.1-2022.12我院10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数据,对照组50名患者实施常规急救;实验组50名患者在常规急救基础上联合院前急救创伤评分。对比两组患者诊治效果。结果 实验组各项急救指标(现场急救成功、现场明确急救诊断、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院前急救时间(出诊时间(s)、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min)、呼救至入院治疗间隔时间(min)、住院时间(d))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致残、死亡、投诉、医疗纠纷)低于对照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创伤评分对院前急救患者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
唐利文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

相关作者

岳茂兴
作品数:800被引量:1,551H指数:2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救治 救治 四氧化二氮 疗法 MODS
何忠杰
作品数:325被引量:1,895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白金十分钟 急救 心肺复苏 创伤急救 创伤
朱保锋
作品数:143被引量:31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诊 急诊抢救 中毒救治 急性中毒 创伤患者
李王安
作品数:55被引量:203H指数:7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血管痉挛 抢救成功率 严重创伤 急诊
王立祥
作品数:531被引量:1,511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 腹部 心脏骤停 C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