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篇“ 折价现象“的相关文章
- 清代福建契约中的约定银钱折价现象研究
- 2024年
- 在清代福建契约特别是典契中,长期、大量存在银钱折价记录。其折价有相对固定并远低于银钱时价者,也有浮动并与时价接近者。对相对固定的折价,以往学界或认为当中所涉白银纯为虚银,或将此银数作真实典价看待。本文指出了此中误读,认为该格式下的银钱折价仅是钱计物价的特殊表达。将典契中的各种折价置于典交易具有跨期回赎特点、铜钱货币使用范围扩张、银钱时价不断波动中理解,则土地交易会与货币兑换的“保值一套利”行为融合,形成一种特殊的土地金融市场。详细解释典契中不同的银钱折价,对于厘清契面货币与实际交易货币有别,理解时人在多货币跨期交易中所采取的特定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 胡岳峰
- 关键词:清代土地金融
- 中国可转换债券折价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
-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导致国内资本市场间接融资占据主要地位,直接融资占比较小,因此“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资本市场的波动也变得...
- 徐霄玮
- 关键词:可转债市场折价现象B-S模型
- 我国A股大宗交易折价现象研究--基于减持新规的实证分析
- 近年来,我国A股大宗交易市场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关于大宗交易机制及其市场定价规律的研究,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国A股大宗交易市场存在...
- 陈浩
- 关键词:大宗交易折价率流动性
- 政府创投支持的科创板企业IPO折价现象研究
- 作为注册制的先行者,科创板两年多以来的成功实践,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了多维度创新成果,政策与制度建设层面愈加完善。在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背后,有诸多风投机构(VC)的参与,其中不乏政府创投基金(...
- 沈钰泞
- 有关中国科创板新股折价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 2021年
-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科创板上市股票的折价现象,并以信号加说及马车效应来进行解解释。经研究发现,在我国科创板,新股发行首日存在折价现象。通过对其首日收益率进一步研究,验证了信号假说和马车效应假说。本文对新股折价问题的研究不仅能揭开新股折价发行的谜题,而且对即将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新股发行价格的制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沈维佳
- 关键词:超常收益率
- 中国股票市场月频动量效应消失之谜——基于T+1制度下隔夜折价现象的研究被引量:17
- 2020年
- 月频动量效应作为海外资本市场最强劲的因子之一,被广泛用于资产配置;但动量效应在中国A股市场上却表现不佳,被称为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月频动量效应消失之谜"。文章从微观市场交易制度的角度出发对A股市场"月频动量消失之谜"给出了理论解释,基于2000-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日内与隔夜收益率拆解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A股市场存在日内动量、隔夜动量以及由T+1制度导致的日内与隔夜动量的强反转关系;而日内收益动量、隔夜收益动量的相反作用则抵消了总体收益的动量效应。(2)在将动量形成期收益率拆解为日内和隔夜两个部分后,在T+1制度下,高风险股票的隔夜收益率低,而低风险股票的隔夜收益率高,从而表现出日内隔夜之间的强反转效应。(3)当市场波动率较高(低)时,T+1约束更强(弱),日内与隔夜反转更强(弱),此时动量策略表现更差(好)。文章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动量效应成因及其背后的经济学机制的理解,也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加了解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的潜在影响。
- 白颢睿吴辉航柯岩
- 关键词:动量效应
- 互联网企业上市前末轮融资折价现象研究
- 本文研究了新创互联网公司的末轮融资折价现象。这一现象指这些新创公司在其IPO之前的最后一轮权益融资中,以折价形式向互联网寡头企业发行权益融资由于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很晚,既有的文献并未对这种折价现象进行过讨论。类似文献——...
- 张利香
- 关键词:折价现象数据流量
- IPO折价现象解析
- 2016年
- IPO的折价发行现象是新股问题中研究得最早,且研究得最广泛的问题。IPO高折价率问题被称为一个"谜",由于IPO发行的环境、程序复杂,对该问题的解释多种多样。本文将目前流行的解释IPO折价的理论及原因进行梳理,对它们进行回顾、提炼。
- 李红
- 关键词:IPO折价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中国新股折价现象研究评述被引量:2
- 2014年
- 新股折价现象指的是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格普遍高于新股发行价格,这一现象一直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新股在上市后的短期均衡价格反映了所有信息,那么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意味着新股发行价格显著低于其内在价值。国内外对中国新股折价现象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分类主要按照发行公司、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两两关系,实证研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信息不对称、行为因素和制度因素。文献分析表明,信息不对称和行为因素是影响中国新股折价的主要原因。
- 沈哲蔡丛露黄霖
-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 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的实证研究
-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之谜是国内外基金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的封闭式基金也深受高折价之苦,从而导致了封闭式基金市场发展陷入瓶颈。分别从市场有效假设和行为金融学理论出发,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
- 金华成
- 关键词: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投资绩效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周军

- 作品数:54被引量:388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实证研究 股利政策 融资结构
- 梅士强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 研究主题:封闭式基金 行为金融学 折价现象 羊群行为 封闭式基金之谜
- 刘秀竹

-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大股东 财务管理目标 定向增发 上市公司 折价现象
- 代东升

-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创业板IPO 成本竞争优势 成本管理 产业发展问题 产品质量
- 钱士进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发行量 可转换债券 竞争环境 卖空机制 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