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3篇“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相关文章
一种草甘膦转基因大豆PCR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草甘膦转基因大豆PCR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所述试剂盒包括检测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E‑J16化体DNA的第一引物对和第一探针;所述第一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
苗朝华金芜军董美 杨秀英 文婷婷 刘卫晓宛煜嵩高进王迪
不同除草方式下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环境安全性研究
申晴
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野大豆杂交F_(3)代表型性状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评估转基因大豆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基因漂移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选取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携带外源基因cp4-epsps)与野大豆(来自内蒙古包头)杂交F_(2)代种皮颜色为黑色、褐绿色和褐黄色(与野大豆种皮颜色相近)的种子,对这些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植株的19个定量性状和5个定性性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F_(3)代植株及其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并对不同组F_(3)代的定量和定性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_(3)代幼苗中性植株与非性植株的分离比符合“5∶1”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定量性状中,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最小(4.65%),其余1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14%,其中,单株种子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5.68%)。不同种皮颜色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植株均以强缠绕型占比最高;F_(3)代植株中,90.7%的果荚为弯镰形或弓形,且80.0%的果荚颜色为黑褐色;黑色种皮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种皮颜色无性状分离,褐绿色和褐黄色种皮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种皮颜色均出现性状分离;F_(3)代种子中,82.7%的种子有泥膜。聚类结果显示F_(3)代植株被分为3组。不同组F_(3)代中,Ⅰ组的多数性状最低,且株高等5个性状显著低于野大豆;Ⅱ组的9个性状最高,且单株结荚数等15个性状显著高于野大豆,仅株高显著低于野大豆;Ⅲ组的部分性状最高,且单株结荚数等12个性状显著高于野大豆,株高等3个性状显著低于野大豆。综合比较认为,Ⅱ组的竞争能力最强,Ⅰ组的竞争能力最弱。Ⅰ组的不缠绕型植株占比最高,而Ⅱ和Ⅲ组的强缠绕型植株占比最高。3组F_(3)代的种皮颜色均以黑色占比最高。综上所述,供试的不同组F_(3)代植株均能完成生活史并产生后代。若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基因通过花粉漂移到野大豆上并成功杂交,则会产生不同适应性杂交后代,增加生态风险。
刘佳丽刘金悦纪雪勤强胜宋小玲
关键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野大豆性状分离
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内蒙古包头野大豆杂交F_(2)适合度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与野大豆基因流动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方法]以草甘膦转基因大豆TS(父本)和内蒙古包头野大豆WS(母本)人工杂交F_(1)的自交种F_(2)为对象,研究F_(2)在农田土和荒地土2种土壤以及无杂草竞争和有杂草竞争2种种植条件下的适合度;并观察不同硬实率的F_(2)自交种子的种皮结构。[结果]F_(2)的出苗率为75.00%,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对于单株结荚数、单株饱粒数,4种种植方式下,F_(2)均显著低于WS;除在混种荒地土下F_(2)低于TS外,其他条件均高于TS或与TS相当。F_(2)的株高、百粒重以及地上部干生物量均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F_(2)自交种子出现种皮色和硬实率的明显分化,且种脐的开放程度及种皮表面是否有凹陷小孔是影响硬实率的关键因素。[结论]F_(2)均能完成生活史,且产生饱满种子,说明转基因大豆的花粉漂移到野大豆并产生杂交后代,杂交后代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定植的可能性。
纪雪勤刘金悦胡玉琪盛泽文强胜宋小玲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野大豆适合度硬实率
一种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营养土铺摊、种子铺摊、种子培养、筛土、种子浸泡及出料,通过营养土铺摊工序和种子铺摊工序交替进行若干次实现接料箱内的呈现一层营养土和一层大豆试验种子交替堆叠的状态,...
刘长海于晓春张安宏刘新海王美玲丁海龙张晶晶
文献传递
一种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涉及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植物领域。所述培育方法中,构建包含目标基因I.variabilis‑EPSPS*基因的载体pTWGM1,将含有表达载体pTWGM1的农杆菌菌株与大豆子叶节外...
凌飞刘宝红
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营养学实质等同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评价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的实质等同性,对两种大豆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部分营养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大豆的粗蛋白含量差异不大,除酪氨酸外,转基因大豆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低于非转基因大豆,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含量远低于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的粗脂肪含量高于非转基因大豆,脂肪酸种类及含量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转基因大豆中检测出13种脂肪酸,非转基因大豆检测出8种脂肪酸,且转基因大豆的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占比远高于非转基因大豆,亚油酸和亚麻酸占比则远低于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大豆球蛋白含量较高,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较低。因此,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在营养学上不具有实质等同性。
黄小霞张家国张长峰俞涛涛华茂圳孙崇德王林波
关键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实质等同性营养成分脂肪酸抗营养因子
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性鉴定与环境安全性评价
随着世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持续增长。转基因大豆在提高粮食生产力和促进耕地自给自足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种植转基因大豆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和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性状稳定性也备受...
李荣兴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抗性鉴定抗性机制生物多样性
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后代的适合度及表型性状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的祖先,两者同属G染色体组,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2n=40),在自然条件下能够发生基因互渗。中国...
刘金悦
关键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野生大豆杂交后代适合度
一种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涉及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植物领域。所述培育方法中,构建包含目标基因I.variabilis‑EPSPS*基因的载体pTWGM1,将含有表达载体pTWGM1的农杆菌菌株与大豆子叶节外...
凌飞刘宝红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邱丽娟
作品数:603被引量:3,662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豆 分子标记 大豆胞囊线虫 抗性 SSR
陶波
作品数:291被引量:1,23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除草剂 草甘膦 氟磺胺草醚 氯嘧磺隆 玉米
彭德良
作品数:411被引量:1,30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孢囊线虫 禾谷孢囊线虫 大豆孢囊线虫 线虫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曹越平
作品数:67被引量:32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研究主题:大豆 抗性 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彭焕
作品数:164被引量:23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孢囊线虫 禾谷孢囊线虫 孢囊线虫病 LAMP 线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