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6篇“ 抗倒伏能力“的相关文章
提高小麦玉米抗倒伏能力的种植管理策略
2025年
倒伏是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和收获效率。结合邢台的气候、地理条件,重点探讨了提高小麦和玉米抗倒伏能力的种植管理策略。通过选育抗倒伏品种、优化种植密度与布局、精准水肥管理、调节作物生长过程,以及加强田间管理与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倒伏风险,保障作物稳定生长。其中,矮秆品种与坚韧茎秆品种的推广、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茎秆强度等手段,不仅能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还能提升产量和品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赵立坤
关键词:小麦玉米抗倒伏能力
OPR-7S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小麦抗倒伏能力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OPR‑7S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小麦抗倒伏能力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构建了OPR‑7S超表达的转OPR‑7S小麦,然后通过将转OPR‑7S小麦和野生型四倍体小麦Kronos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发...
缑金营王梦露张国梁倪中福
不同灌溉方式下化控对玉米抗倒伏能力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2025年
为研究化控技术对春玉米抗倒伏能力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在浅埋滴灌和膜下滴灌条件下,于玉米6叶期,以喷施化控剂“玉黄金”(胺鲜酯乙烯利)为化控处理(R1),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R0),研究了不同处理下玉米农艺性状、茎秆力学特征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玉米株高、穗位高表现为膜下滴灌高于浅埋滴灌,株高、穗位高以及穗位系数,在2种灌溉方式下R1均显著低于R0;第2节至第5节茎粗表现为R1显著高于R0,第6节在膜下滴灌下R1显著高于R0,第7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第2节至第7节节间长度均表现为R1显著低于R0,以第3、第4节表现尤为明显;茎秆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表现为R1显著高于R0,灌溉方式间以膜下滴灌表现较为明显;玉米籽粒产量在滴灌方式间表现为浅埋滴灌高于膜下滴灌,相同灌溉方式下R1与R0之间差异不显著。玉米6叶期进行化控处理,提高了茎秆抗倒伏能力,且有效降低了膜下滴灌玉米生育后期早衰而造成的倒伏风险,是玉米浅埋滴灌和膜下滴灌密植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
吴梦茹杨恒山张玉芹刘晶任凌玥张瑞富
关键词:玉米灌溉方式化控抗倒伏
叶面喷施硅肥对粳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叶面喷施硅肥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粳稻宁粳8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了0(CK)、100和200 mg/L 3种浓度的叶面硅肥处理,测定水稻的折断弯矩M等抗倒伏力学指标,及茎粗、壁厚和节间长度等节间配置,以及节间充实度。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200 mg/L叶面硅肥提高了水稻茎秆的折断弯矩M、断面模数Z和弯曲应力BS;增加了水稻茎粗,茎秆长轴和短轴的内外径;对水稻株高无明显影响,降低了基部第一、二和三节间的长度;对基部节间充实度影响较小。综上,合理喷施叶面硅肥主要通过增加水稻茎粗及茎秆长轴和短轴的内外径,同时降低基部第一、二和三节间的长度来提高水稻茎秆的机械强度,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以200 mg/L的叶面硅肥处理效果较佳。
翁飞汪溢李庆魁许乃霞
关键词:粳稻抗倒伏
不同时期喷施二氢卟吩铁对粳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叶面喷施二氢卟吩铁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形态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选用粳稻W3668进行田间试验。叶面喷施二氢卟吩铁,特别是在拔节期进行喷施,是一种提高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有效方法。拔节期喷施二氢卟吩铁显著增加了茎粗和茎秆内外径,而苗期喷施则显著提高了茎壁厚度。此外,相比于叶面喷施,拔节期喷施更有效地抑制了基部节间的伸长,显著增加了基部节间的充实度,增强了茎秆的机械强度。产量方面,拔节期喷施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优化了水稻产量构成。研究表明,拔节期喷施二氢卟吩铁在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和增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翁飞汪溢许乃霞李庆魁
关键词:粳稻抗倒伏
PH8蛋白或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的株高、穗长或抗倒伏能力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植物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PH8蛋白或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的株高、穗长或抗倒伏能力中的应用;所述PH8蛋白为细胞色素P450 CYP78A15,所述植物为稻属植物。所述PH8蛋白包括如SEQ ID NO.1...
邢永忠张波祁飞翔刘倩
灌溉方式对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2025年
设置6.0×10^(4)~13.5×10^(4)株/hm^(2)渐密的6个密度水平,漫灌、沟灌、滴灌3种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形态、基部节间干物质积累、茎秆机械强度等变化趋势,明确灌溉方式对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与漫灌和沟灌相比,滴灌的茎秆折断力在吐丝期分别提高11.1%~16.7%和8.7%~11.4%,成熟期分别提高14.3%~31.1%和8.2%~19.4%;滴灌第3节间单位长度干重在吐丝期分别提高7.6%~17.4%和6.6%~10.9%,成熟期分别提高15.0%~31.9%和8.4%~14.3%。滴灌可以通过提高茎秆基部节间直径和干物质积累以获得更高的茎秆强度来抵抗倒伏
姚森崇张国强侯鹏明博王克如谢瑞芝李少昆李少昆
关键词:玉米灌溉方式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力学特性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2025年
以安玉706、郑单958等7个品种为材料,设置6.75万(T_(1))、7.5万(T_(2))、8.25万(T_(3))、9万株/hm^(2)(T_(4))4个种植密度,对抽雄散粉期和生理成熟期的玉米茎秆力学特性和倒伏倒折率进行测定,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由T_(1)增加至T_(4)时,倒伏率由12.6%增至33.9%,倒折率由1.4%增至5.2%。在T_(4)密度时,郑单958倒伏率为52.2%,倒折率11.3%;安玉107分别为11.8%和2.6%。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参试品种茎秆弯折力、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呈降低趋势,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分别降低1.7、2.9和8.2 N。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弯折力、抽雄散粉期和成熟期茎秆第3节穿刺强度与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综合考虑密度、茎秆性状、倒性,安玉107、安玉706为耐密、倒型品种,适宜种植的最高密度为8.25万株/hm^(2)。
张盼卢道文孙海潮董文恒李永江张莹莹史丽丽牛永锋
关键词:玉米抗倒性
一种判断甘蔗抗倒伏能力强弱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甘蔗抗倒伏能力强弱的方法,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选取甘蔗收获期茎秆倾斜角度、1~5节重量占比、11~15节重量占比、茎秆纤维分、节间直径趋势线的斜率绝对值和节间体积趋势线的斜率绝对值为评价...
梁强林善海李翔李毅杰宋修鹏刘晓燕宁德林梁光凤李冬梅李杨瑞梁宏卫韦淙凯沃尔玛
二氢卟吩铁和乙烯利复配喷施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研究二氢卟吩铁、乙烯利不同用量复配并于始穗期喷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设置2个二氢卟吩铁处理A1、A2,用量分别为22.5、45.0 g/hm^(2);4个乙烯利处理B1、B2、B3、B4,用量分别为1.8、1.5、1.2、 0.9 L/hm^(2),兑水量300 L/hm^(2),两两组成8个处理,并以喷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相较于CK,该复配剂于始穗期喷施有利于冬小麦实现稳产甚至增产,其中二氢卟吩铁用量45.0 g/hm^(2)与乙烯利复配可实现平均增产5.82%,增产的原因在于穗粒数增加,同时花后叶片光合生产能力增强,叶绿素降解趋缓。该复配剂能够降低小麦株高和倒1节间、倒2节间的长度,而不影响穗长,也能够增加倒1节至倒5节的节宽,以及基部3个节的壁厚和折力,以乙烯利用量1.8、1.5 L/hm^(2)与二氢卟吩铁复配,其综合抗倒伏效果更好。结合产量因素,认为二氢卟吩铁用量45.0 g/hm^(2)与乙烯利用量1.8、1.5 L/hm^(2)复配处理,能兼顾小麦产量和抗倒伏能力,可作为进一步开发倒增产调理剂产品的基础配方。
蒋伟勤宋佳敏车阳李可文章荣文廷刚李其胜杜小凤杨文飞顾大路杨威徐永刚贾军刘汉松
关键词:冬小麦植物生长调节剂抗倒伏性状

相关作者

张亚东
作品数:440被引量:1,944H指数:27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优良食味 基因
董志强
作品数:248被引量:1,963H指数:25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 抗倒伏 春玉米
周丽慧
作品数:311被引量:1,379H指数:21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优良食味 基因 条纹叶枯病
朱镇
作品数:405被引量:1,847H指数:26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优良食味 基因
杨艳华
作品数:22被引量:199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水稻 抗倒伏能力 抗倒性 蛋白质组学 南粳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