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篇“ 扬子板块西缘“的相关文章
扬子板块西缘黄草坝A型复式花岗岩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2024年
扬子板块西缘分布有一系列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中期的岩浆岩体,是探究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的重要窗口。黄草坝复式花岗岩体出露于扬子西南缘的云南牟定戌街地区,岩性包括有片麻状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在主量元素组成上均具有高SiO_(2)(70.77%~78.79%)、高碱(Na_(2)O+K_(2)O=7.15%~8.73%)、高FeO^(T)/(FeO^(T)+MgO)(0.70~0.98)值和高10000×Ga/Al(2.68~6.84)值,以及低P_(2)O_(5)(0.01%~0.06%)、低CaO(0.07%~0.90%)、低MgO(0.02%~0.88%)的地球化学特点。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均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具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表现为Rb、Th、U、K、Nd、Sm等元素相对富集,Nb、Zr、Hf等元素相对亏损,Ba、Sr、P、Ti等元素强烈亏损。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黄草坝复式花岗岩体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结果显示片麻状花岗岩(1090±24 Ma)和二长花岗岩(1063±5 Ma)均形成于中元古代时期,ε_(Hf)(t)=+4.3~+10.3,T_(DM2)年龄介于1.33~1.62 Ga,表明成岩物质来自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黑云母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782.4±8.2 Ma(ICP-MS U-Pb法),属于新元古代,其ε_(Hf)(t)=-7.3~-2.1,T_(DM2)年龄介于1.80~2.14 Ga,表明成岩物质可能来源于古老地壳。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分析,笔者等认为黄草坝A型复式花岗岩体形成于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时期多阶段造山旋回中的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中。
黄露玉陈友良郭锐殷桂芹范伟詹国鑫郭俏萍
关键词:扬子板块西缘RODINIA超大陆
荥经-峨眉地区上三叠统物源变化及对扬子板块西缘构造活动的启示
2024年
碎屑岩物源研究是当今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利用多种物源研究方法可以全面揭示碎屑岩的源岩信息,揭示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变化。三叠纪期间,扬子板块西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为挤压构造带,引起了显著的古地理格局和沉积体系的变化,但目前对这一转变过程仍缺乏研究。本文综合利用砂岩颗粒成分统计、电子探针测试重矿物成分和碎屑锆石U-Pb年龄方法,研究了荥经-峨眉地区上三叠统碎屑岩物源转变时间,并结合其他地区物源研究探讨了扬子板块西南缘的物源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的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电气石主要来自贫锂的花岗岩类和相关伟晶岩、细晶岩,其次来自富铝贫钙变质碎屑岩;铬尖晶石来自具有洋岛和大火成岩省背景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的主要分布在730~850Ma范围内。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由石英、岩屑和长石组成,具有再旋回造山带物源;电气石大部分来自富铝贫钙、贫铝贫钙的变质碎屑岩,小部分来自贫锂的花岗岩类和相关伟晶岩、细晶岩;铬尖晶石主要来自具岛弧背景的橄榄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200~300Ma、400~500Ma、650~850Ma、1750~1950Ma和2400~2600Ma年龄段。综合分析表明,马鞍塘组的物源为康滇构造带的新元古代花岗质结晶基底,并包含少量新元古代中酸性火山岩、变质碎屑岩和二叠纪基性-超基性火山岩;须家河组的物源包括松潘-甘孜褶皱带的三叠系浊积岩、花岗岩类以及龙门山断裂带的上古生界碎屑岩与新元古界基底。马鞍塘组与须家河组之间的物源转变,表明扬子板块西缘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取代康滇构造带成为新的地貌高部位和主要剥蚀区,这一古地理格局的转变发生于马鞍塘组沉积之后,即晚三叠世的卡尼期与诺利期之间或诺利期期间。
田亚杰魏国齐杨威金惠周国晓白壮壮
关键词:晚三叠世龙门山断裂带
扬子板块西缘早中生代“绿豆岩”成因及构造启示:锆石U-Pb年龄、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约束被引量:2
2024年
为了研究早中生代“绿豆岩”的火山灰来源,及其与古特提斯弧火山活动的时空联系,对滇东北乌蒙山地区两件绿豆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嘉陵江组绿豆岩谐和年龄为(250.0±2.8)Ma,εHf(t)值为-18.1~-9.5,二阶模式年龄T_(DM2)为2141~1674 Ma;关岭组底部绿豆岩锆石谐和年龄为(247.0±1.2)Ma,εHf(t)值为-16.4~-7.5,对应的T_(DM2)范围为2050~1559 Ma。两层绿豆岩相似的年代学数据、Hf同位素组成和模式年龄分布,表明两层绿豆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均为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熔融产物。锆石微量元素具有酸性岩浆锆石特征,表明绿豆岩原岩为长英质岩石。通过与区域数据对比,确定“绿豆岩”火山灰来源于三江造山带,且有证据显示在早—中三叠世期间,沿西南三江—宋马—十万大山一带存在一条由古特提斯洋发生俯冲消减形成的岩浆弧,两层绿豆岩都是古特提斯洋俯冲背景下的火山活动记录。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及项目研究成果,限定古特提斯弧火山作用至少于嘉陵江组绿豆岩形成前(254.9 Ma)启动,至关岭组底部绿豆岩形成时(247.1 Ma)仍在活动。
钏茂山胡乐蔺如喜毛崇祯李仕忠李锁明袁永盛
关键词:绿豆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岩浆弧
扬子板块西缘泸沽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扬子板块西缘广泛分布的岩浆岩是研究Rodinia超大陆演化过程的重要载体。本论文选择扬子板块西缘泸沽花岗岩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等研究,分析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浆来源、构造...
占沈薇
关键词:新元古代扬子板块西缘锆石U-PB年代学
扬子板块西缘同德鳞片状石墨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2023年
同德鳞片石墨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拥有超过500×10^(4)t鳞片石墨资源储量,是攀西地区石墨成矿带中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鳞片石墨矿床之一.研究表明:矿石中SiO_(2)含量为55.65%~61.68%,SiO_(2)/Al_(2)O_(3)比值4.59~5.42,Ni/Co比值6.23~12.88,富集Ba、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Zr、Hf、Th、U等高场强元素,ΣREE为149.13×10^(-6)~195.37×10^(-6),具有弱的Ce负异常和Eu负异常,代表了缺氧的海相沉积环境.通过镜下片度测定与统计,石墨片径0.08~0.9 mm,主要分布于0.15~0.4 mm(大于100目),占比53%,属于中—大鳞片石墨.碳同位素δ^(13)C_(V-PDB)值介于-25.0‰~-23.5‰,表明碳质来源于有机物.碳质经过沉积并通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石墨后,岩浆岩的侵入带来的热量将使石墨进一步富集并形成大的石墨鳞片.基于前人的研究和新取得的数据,针对同德石墨矿床提出并建立了一个三阶段成因模型,即碳源沉积、区域变质作用、后期岩浆-热液改造作用.
陈超刘治成龙波文真蓁郭宇衡郑毅吴得强彭松林
关键词:石墨矿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扬子板块
扬子板块西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斑脱岩研究——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2023年
奥陶系—志留系之交斑脱岩分布广泛,且发育数层,是研究该时期地层年代学、地层对比、事件地层及生物大灭绝的良好载体.通过对扬子板块西缘永善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地层中的斑脱岩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加权平均值443.5±1.7 Ma,限定了地层的沉积年龄,为扬子板块西缘奥陶系—志留系火山喷发事件及地层年代学研究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也为扬子板块周缘奥陶系—志留系高分辨率地层格架的建立提供基础信息.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具有I型花岗岩类特征,形成于岩浆弧或造山带.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多期次、高频率的火山活动可能是造成生物大灭绝的主导因素.
王万能庞占基王浩宇王东晖于一帆
关键词:扬子板块斑脱岩生物大灭绝
扬子板块西缘攀枝花二叠纪碳酸岩和正长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刘新阳
扬子板块西缘新元古代钠质和钾质花岗岩成因及意义
花岗岩K/Na比是陆壳成分变化的重要指标。太古代陆壳由富钠TTG组成,自晚太古代(~2.5Ga)以来向钾质演化,暗示重要的地球动力学转变(Nebel et al.,2018)。显生宙时期,活动大陆边缘是新生陆壳形成的重要...
齐涵赵军红
关键词:扬子板块西缘新元古代部分熔融
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标型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黄铁矿是重要的金属硫化物矿物,在多种矿床中均有产出,其标型特征对矿床成因、矿体空间分布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以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矿相学、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来对比研究浸染状、致密块状、斑杂状、网脉状矿石中黄铁矿的标型元素特征。结果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Fe、S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6.030%、52.815%,介于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之间,根据矿石特征,黄铁矿以岩浆成因为主,并有少量热液作用参与;将白草矿区黄铁矿δFe-δS特征与金川等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黄铁矿对比,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由于存在钒钛磁铁矿,Co/Ni值多小于5,说明钒钛磁铁矿与硫化物存在共生关系;岩浆内生成因黄铁矿S/Se值小于15000,白草矿区黄铁矿S/Se值为812~10466,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岩浆内生成因;Se/Te值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显示上述4类矿石黄铁矿结晶顺序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斑杂状矿石→网脉状矿石;原始地幔标准化主量、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兼具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综上所述,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成因主要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并含有少量热液作用。
张贵山邱红信彭仁孟乾坤温汉捷李石磊
关键词:黄铁矿电子探针热液作用成矿机制扬子板块西缘
扬子板块西缘盐边群及周边岩体地质年代学新格局被引量:1
2021年
扬子板块西缘的盐边群及其周边岩体,作为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动带的核心,是观察和研究新元古代大陆壳生长的重要窗口。查明这一构造岩浆活动带内地质体的产出时代及构造岩浆活动的轨迹,是揭示新元古代大陆壳产生、发展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点环节。对盐边群及周边岩体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1)区内大规模的岩浆事件集中在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荒田组海相玄武岩的喷发最早出现在1 122~1 038Ma B.P.;关刀山岩体早期的锆石U-Pb年龄为988±51Ma(N=6)和924±17Ma(N=9),并延续至857Ma B.P.;同德岩体的年龄主要集中在886~814Ma,峰值年龄为847.2±4.9 Ma(N=39)。(2)盐边群的渔门组和小坪组沉积时代晚于荒田组玄武岩、关刀山和同德岩浆岩体。(3)盐边群的碎屑沉积锆石与盐边群周边岩体锆石U-Pb年龄接近一致,是否存在成因关系,需进一步证实。以盐边群及其周边岩体为核心,同时向南、东、北方向延伸开展研究,核实区内主要岩浆地质体的产出时代、空间分布及物源特性,是重建扬子板块西缘新大陆壳生长及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必要前提。
施泽进尹观王勇田亚铭田亚铭王沧
关键词:扬子板块

相关作者

徐士进
作品数:146被引量:1,208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花岗岩 地球化学 同位素 地质意义 丹巴地区
沈渭洲
作品数:172被引量:2,735H指数:3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花岗岩 钕
宋谢炎
作品数:190被引量:1,154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岩体 铜镍硫化物矿床 PGE 含矿岩体 峨眉山玄武岩
颜照坤
作品数:81被引量:445H指数:1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龙门山 汶川地震 晚三叠世 前陆盆地 地震
李勇
作品数:144被引量:945H指数:18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龙门山 汶川地震 晚三叠世 地震 孔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