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9篇“ 执政权“的相关文章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执政权的复合逻辑
- 2024年
-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立足于与传统执政权力视角有别的法理逻辑,执政权可视为认知和解释“党的领导与执政”的元概念,包含权利、权力和权威三重复合要素。作为法学概念的执政权,正当性基础来自事实性权威、规范性权力和价值性权利。以此为基础,执政权相应的义务要求,与“权利—权力”“权利—权威”“权力—权威”的复合逻辑一道,共同型构了执政权的复合性法治逻辑,并通过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执政”“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理念、规范、实践层面的勾连,嵌入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化表达之中,最终得以建立起全新的执政权法治理论体系。
- 蒋银华
- 关键词:执政权依法执政中国式现代化
- 党的领导逻辑中的执政权:政治内涵与时代要求被引量:5
- 2022年
- 坚持党的领导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表明: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始终都是相辅相成的,党的执政权始终都是建立在党的领导权基础之上的,掌握与行使执政权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有力方式。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紧密联系党的领导权来深入思考党的执政权。比较而言,党的领导权属于“政治范畴”侧重强调“合公意性”,执政权属于“法律范畴”侧重强调“合法律性”;二者在内容范围、实践机制与方式上有所不同。只有从党的领导逻辑中来认识党的执政权,才能深刻把握党的执政权的政治本质、基本内容、基本特点与基本要求。从党的领导逻辑看,党的执政权兼具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双重属性,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合法律性”与“合程序性”、时空性与边界性。新时代履行党的执政权,必须将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有机统一起来,加强党对国家机关的政治领导与政治监督;必须增强长期执政意识、树立长期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必须与时俱进地改进党的执政体制与执政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与时俱进地增强执政本领,以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政治局面取信于民。
- 刘红凛谭雅丹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内涵法治要求
-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巩固执政权威的思考与探索
- 2022年
- 列宁以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为实践基础与逻辑起点,就如何巩固政党执政权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阐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延续并强化执政权威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借鉴。在列宁看来,注重道义威信与权力威信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的基本内容;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的根本前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的重要内容;提高党员质量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最重要的任务;争夺并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的关键;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的根本途径。
- 柴国娜
- 关键词:列宁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权威政治认同
- 意见权:党的执政权属性新探被引量:4
- 2020年
-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党的执政权既不是直接的命令权,也不是普通的建议权,而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意见权,其实质是党对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决策权。意见权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主动意见权和受动意见权,独立意见权、联合意见权和融合意见权,宏观意见权、中观意见权和微观意见权,主要以党的规范性文件和党的领导法规予以体现。主动意见权实际上是准议案权,受动意见权实际上是准审批权、协调权,这就是意见权不同于命令权和建议权的特征。
- 蒋清华
- 关键词:执政权建议权依法执政
- 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研究
- 在政党政治时代,执政权威作为民众对执政党政治认同与服从的直接反映,是执政党赖以存在并维持和延续政治生命力的必要基础,是执政党实现稳定执政和有效治理的根基所在。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符合国情的正确主张、全心全意为...
- 柴国娜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意识形态自我革命执政绩效
- 论妨碍民粹主义政党在当代欧洲获得执政权的因素
- 2020年
- 当前,民粹主义政治浪潮在欧洲各国发展迅猛,但民粹主义政党却极少能够在中央政府层面获得完整执政权,其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国家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抵制民粹主义的社会氛围;民粹主义政党因所奉行的意识形态的特点而经常发生分裂;民粹主义政党相互之间无法结成稳固的政治联盟;部分民粹主义政党因不能坚持自己的主要立场而无法持续获得选民的支持;某些国家的选举制度限制了民粹主义政党的发展;某些国家的传统主流政党接受了民粹主义政党的一些主张,争取到民粹主义政党支持者的支持;部分民粹主义政党的言行过于极端化。
- 夏庆宇张莉
- 关键词:民粹主义政党政府政治
- 论新时代党执政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基于恩格斯权威思想的分析
- 2019年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最高原则。恩格斯认为政党权威必须且长期存在,究其实质是意志的服从,但权威不是绝对“坏的东西”,它与自治是辩证的统一,是“天底下最革命的东西”。本文基于维护和巩固党执政权威的现实诉求,以恩格斯权威思想为理论起点,分析新时代党执政权威面临的现实挑战,认为党应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基础之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在全方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之中强化党的执政权威。
- 李康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恩格斯
- 冲击力、行动力与控制力:新媒体与执政权力关系的思考被引量:2
- 2017年
- 互联网+”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其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已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甚至“颠覆性”的变革。作为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政治进步,也可能引发一定的政治社会危机和政局动荡。对追求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互联网+”条件下虚实相生的多维执政空间迫切需要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从网络游戏产生的“边缘革命”到新媒体在意识形态传播方面的特点,从信息公开到舆论引领,从党内监督到政府决策,都需要对“互联网+”的积极影响与风险防范进行认真研究,这样才能借助新产生的网络空间加强执政权威的建构,增强党的执政自信。
- 王多
- 关键词:社会转型执政能力政治风险
- 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之辨——“执政权”之歧义和误用被引量:26
- 2016年
-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权,具有宪法法律之规范依据、宪制运行之实践基础、法学名家之理论认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概念。法学文献使用的"执政权"一语,或指执政资格(权利);或是与国家权力相混淆;或指执政权能,即仅指党对国家政权之领导,乃领导权的一个下位概念。就当代中国宪制而言,党的执政权既不宜从党的领导权中割裂出来,也不应成为替代领导权的概念。执政权术语被误用的根源在于,一些法学研究者对"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分析框架的片面演绎、对政治与宪法学理区分的绝对化,忽视或漠视了"领导党"才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宪法身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应将党的领导权作为一个核心的宪法学概念予以研究。
- 蒋清华
- 关键词:领导权领导党
-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力论被引量:4
- 2016年
-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来行使执政权力的党。中国共产党在行使执政权力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以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认可和巩固。另外,中国共产党行使执政权力只有符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要求,探索如何有效地制约执政权力,正确行使执政权力,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最为需要的根本利益问题,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 孙英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力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关作者
- 孟亚萍

-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
- 研究主题:执政权威 执政权力 执政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 于延晓

- 作品数:19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法治 权利 合法性基础 执政权
- 曹丽琴

-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倡廉 总统选举 在野党 执政权 朝鲜核问题
- 蒋清华

- 作品数:53被引量:33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宪法 法治思想 领导权 党内法规 国家权力
- 陈星

- 作品数:69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
- 研究主题:民进党 两岸关系 政党政治 陈水扁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