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3篇“ 成矿年代学“的相关文章
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4年
右江盆地是全球仅次于美国内华达地区的第二大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由于成矿时代的不确定性,盆地内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动力背景一直不清。为准确确定这些金矿床的成矿时代,近四十年来国内外矿床家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从早期以石英裂变径迹和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法为代表的定年,到中期以硫化物Re-Os等时线法为代表的单矿物溶样法定年,再到最新以热液金红石、独居石和磷灰石U-Th-Pb法为代表的微区原位定年,其定年对象和方法见证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历程。现已基本明确,右江盆地主要发育两期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分别为215~200 Ma和155~140 Ma,相当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其动力背景分别对应于印支-华南-华北地块碰撞后的印支期陆内造山过程以及燕山期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岩石圈伸展作用。
高伟胡瑞忠李秋立李秋立李献华
关键词: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成矿时代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成矿年代学新进展
2024年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一个以轻稀土为主的岩浆热液型稀土矿床,目前为我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对其成矿年龄还存在争议。为此,以郗山稀土矿最新勘探钻孔矿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矿物年代学研究,采用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精确厘定了郗山稀土矿的成矿年代。5件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郗山稀土矿床成矿时代可分为2期:早期为(125.5±0.5)~(122.2±0.5)Ma,晚期为(112.3±0.6)Ma,其中早期年龄与前人得出的矿床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而晚期成矿年龄则是首次报道,表明郗山稀土矿床可能存在2期成矿活动,值得关注并开展进一步工作。
张鹏刘珊珊兰君李衣鑫邢楠刘敬杰刘袁坤康志强杨锋
关键词:氟碳铈矿
单种矿物单颗粒Rb-Sr同位素等时线定年的成矿年代学应用前景被引量:1
2024年
矿床成矿年龄的厘定一直是矿床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深入研究矿床成因的基础。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定年矿物、不同矿物之间同位素平衡以及矿物多期生长等因素,长期以来通过同位素定年技术确定成矿年龄还存在诸多限制。不同者或不同体系同位素定年结果常常存在明显差异,严重制约了矿床成因和成矿系统的深入研究,也难以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近年来,随着化分离纯化技术和热电离质谱计性能的提高,可以准确测试低含量样品的同位素组成,进而为单颗粒矿物同位素定年提供了技术前提。文章简要回顾了Rb-Sr同位素等时线定年技术在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单种矿物单颗粒Rb-Sr同位素等时线定年技术的优点和难点。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Rb-Sr同位素等时线定年,单种矿物单颗粒等时线定年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同时、同源、封闭、平衡”的同位素定年基本原则。在同种矿物不同颗粒中,母体与子体同位素87 Rb/86 Sr比值的差异可以达到最大范围,进而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等时线,得到高精度的成矿年龄。单种矿物单颗粒Rb-Sr同位素等时线定年技术能够有效地突破矿床定年的技术瓶颈,为诸多类型的热液矿床成矿年龄厘定和矿床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何俊齐泽秋李为用王智毅赵静欣肖平贺剑峰
关键词:地质年代学热液矿床RB-SR同位素
中国金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3年
成矿年代研究对于金矿成矿规律总结和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整理了全国610个大、中、小型金矿的近4000个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数据来源为截至2021年12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我国金矿7个主要成矿期,即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成金期(五台期)、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成金期(晋宁-雪峰期)、早古生代成金期(加里东期)、晚古生代成金期(海西期)、早中生代成金期(印支期)、晚中生代成金期(燕山期)和新生代成金期(喜马拉雅期);文章探讨了我国不同地质时期金矿的分布特征、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矿床在各个地质时期都有产出,最早的金矿形成于太古宙,燕山期是我国金矿成矿的高峰期(主要集中于105~145 Ma),其次为印支期。同时,近年来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喜马拉雅期金矿不断被发现,也是我国金矿重要的成矿期之一。总结出中国不同时代金矿的特点为:成矿强度老弱新强、叠加成矿时间跨度大、新生代金矿资源潜力大。
秦燕王成辉王登红王岩黄凡
关键词:金矿床成矿年龄成矿期
赣南牛岭钨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构造背景被引量:2
2023年
赣南牛岭钨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典型石英脉型钨矿床。在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选择矿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含钨石英脉开展高精度测年研究,获得牛岭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6±1 Ma(MSWD=0.94),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6.8±6.3 Ma (MSWD=0.01),白云母40Ar-39Ar阶段升温坪年龄为157.2±1.0 Ma (MSWD=0.31)。上述测试结果一致表明,牛岭钨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于晚侏罗世。辉钼矿Re/Os同位素及成矿母岩性质反映成矿金属来自于地壳。综合华南侏罗纪-白垩纪地质事件序列和动力研究成果,认为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机制下的安第斯型陆缘弧后环境可能是矿床的理想成矿构造背景。
程顺波刘飞刘飞付建明卢友月付建明
关键词:年代学
粤北下庄矿田岩体与铀成矿年代学及其找矿意义
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基地,目前,已发现希望等十几个铀矿床。在空间上,下庄铀矿田铀矿床集中分布于贵东岩体东部。前人针对贵东岩体、岩脉以及下庄矿田铀矿床等形成年龄开展了大量的测试工作,获取了丰富的年龄数据。...
朱卫平陈正乐潘家永夏菲
关键词:铀成矿作用下庄铀矿田成矿年代学基性岩脉晶质铀矿找矿意义
内蒙古白土营子钼矿床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特征被引量:4
2023年
白土营子钼矿床位于西拉木伦钼成矿带南部,是近年来勘查的新成果,目前已达到中型钼矿床。本文报道了白土营子钼矿床的地质、辉钼矿Re-Os年龄、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数据,以确定其成矿时代和成矿流体特征。钼矿化主要以细脉浸染状、角砾岩型状和脉状存在于印支期花岗斑岩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45.4±4.1)Ma,表明钼矿化发生在中三叠世。确定了4种类型的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W)、含CO_(2)三相包裹体(C)、含子晶三相包裹体(S)以及纯气相包裹体(V)。成矿早阶段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的CO_(2)-H_(2)O-NaCl体系;成矿主阶段则是中温、高盐度和低盐度共生、气相成分逐渐转化为以H_(2)O为主的特征,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不混溶作用,伴随大量金属矿物的分离沉淀;随着温度、压力的持续降低,以及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晚阶段流体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贫CO_(2)的H_(2)O-NaCl体系。结合H-O-S-Pb同位素资料,认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幔,成矿晚阶段有壳源物质加入,整体上为壳幔混合源,成矿流体早阶段来自于岩浆热液,晚阶段有大气水加入。因此,我们认为白土营子斑岩型钼矿形成于早—中三叠世造山后伸展环境。斑岩型矿床钼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可能为壳幔混合源或壳源,而铜的成矿物质来源地幔的贡献更高。不同性质的流体中钼的沉淀机制不同,其中流体的氧逸度以及pH是辉钼矿沉淀的主要因素之一。
赵克强孙景贵程琳马生明王振亮王振亮
关键词:三叠纪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
内蒙古沙章土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及成因探讨
2023年
沙章土锡铜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中部,近年来区内锡矿找矿工作的新发现,锡矿体为呈脉状、浸染状分布的电气石脉、电英岩及电英岩化蚀变岩,含锡矿物主要为锡石;铜矿体为浸染状分布的黄铜矿化电英岩化蚀变岩、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化蚀变岩,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同时,经由钻探工程在矿床深部发现有闪长玢岩岩体。为了查清锡铜矿体成矿年龄及成矿物质来源,明确矿床成因类型,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文章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对锡石开展了LA-MC-ICP-MS U-Pb定年及电子探针分析工作,并对共生的硫化物进行了硫同位素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锡石成矿年龄为(316.3±8.9)Ma,为海西期晚石炭世阶段的产物;探针数据显示其成因为热液型锡石;硫同位素测试结果,δ^(34)S值为0.43‰~7.34‰,平均值4.39‰,具混合硫源特征。综上所述,笔者初步认为沙章土锡铜矿床的成因类型是与闪长玢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
吕云鹤董国臣吕书俊李洪宾
关键词:锡石成矿年龄硫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
赣西北彭山矿集区层控型锡矿床成矿年代学成矿机制研究
赣西北彭山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扬子板块东南缘,是江南成矿带上一个大型的锡多金属矿集区。矿区构造主要组成有彭山穹窿、NS向断裂和EW向印支期褶皱,彭山穹窿由隐伏的彭山岩体和盖层组成,盖层涵盖了矿区内志留系、奥陶系、寒...
张东徐耀明蒋少涌
内蒙古那仁乌拉钨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及其对找矿勘查的指示被引量:1
2023年
内蒙古那仁乌拉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是我国大兴安岭西南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以钨为主,伴生有铋、银、锌、铜的大型矿床。然而,该区经历过多期次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目前该矿床与区内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关系还不清楚,这不仅制约了对该矿床成因的认识,也阻碍了该地区钨矿找矿勘查工作的部署。本文选择区内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独居石以及石英脉型矿体中的黑钨矿、锡石开展精细的原位LA-HR-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进而构筑精细成岩成矿年代学框架。结果显示,花岗岩的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分别为146.2±2.2Ma和144.2±0.8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含矿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主成矿期石英脉型矿石中的黑钨矿和锡石的U-Pb年龄分别为136.7±1.0Ma和137.8±1.9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该区钨锡矿化主要发生于早白垩世。由于含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与成矿年龄之间存在超过10Myr的时差,考虑到同一岩浆-热液演化过程难以长达10Myr,表明含矿花岗岩仅仅为赋矿围岩,而与钨锡矿体无成因上的联系,并暗示区内存在与钨锡成矿有关的早白垩世隐伏的高分异花岗岩小岩体,深部具有钨锡矿找矿潜力。结合区域已有资料,本文提出那仁乌拉钨矿的形成主要受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伸展过程控制,并可能受到古太平洋俯冲作用远程效应的影响。
王倩侯可军张增杰朱乔乔王天顺潘忠飞唐庆

相关作者

王登红
作品数:731被引量:9,570H指数:6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成矿规律 成矿 成矿系列 伟晶岩 地球化学
胡瑞忠
作品数:607被引量:7,024H指数:5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特征
毕献武
作品数:209被引量:2,709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 成矿 金矿床
陈富文
作品数:53被引量:1,229H指数:21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
研究主题:成矿作用 东天山 锆石SHRIMP 同位素年代学 成岩成矿作用
毛景文
作品数:511被引量:10,327H指数:7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地质意义 成矿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