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5篇“ 戏剧批评“的相关文章
- 布洛赫戏剧批评的三重向度探赜
- 2024年
- 布洛赫的戏剧批评理论主要由“体裁批评”“表达批评”和“审美批评”三重向度构成。从体裁批评来看,布洛赫对哑剧、歌剧、喜剧这三种戏剧体裁的内在核心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坚持三种戏剧体裁的有机统一;从表达批评来看,布洛赫既突出戏剧以“蒙太奇”的方式来表达碎片化的美,又强调戏剧以“表现主义”的立场来传达散漫化的美,让戏剧彰显出“蒙太奇”和“表现主义”的典型特色;从审美批评来看,布洛赫重点关注了戏剧的审美情感机制和审美功效,笃守了情感机制与审美功效的有机结合。事实上,布洛赫的体裁批评、表达批评和审美批评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它们共同建构起布洛赫特色鲜明而又意蕴丰富的戏剧批评理论体系。
- 肖盼何晓军李志雄
- 关键词:布洛赫戏剧审美批评
- 郑伯奇戏剧批评论纲
- 2024年
- 戏剧批评是郑伯奇文艺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人们对其关注的却不多。郑伯奇对左翼戏剧实务的贡献非常卓著,但是他长期专注于文学批评与电影批评,其戏剧批评成熟得相对较晚。郑伯奇的戏剧批评集中于对文学大众化的设想之中,在革新旧剧与校正国防戏剧理论方面尤为突出。郑伯奇的戏剧批评是其文艺批评体系的最后拼图,也是其文艺批评体系趋于成熟的一种标志。
- 刘竺岩徐强
- 关键词:戏剧批评文学大众化
- 理念偏颇、标准错位和话语失范——关于当下戏剧批评学理品格之不足的反思
- 2024年
- 当下的戏剧批评存在学理品格的不足:文学本位的戏剧批评体现出批评理念的偏颇,话剧定势的戏曲批评彰显出批评标准的错位,而习焉不察的话语偏差则折射出语言表达的失范。反思这些问题,有助于优化戏剧批评的话语体系,从而使戏剧批评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文化功能。
- 穆海亮
- 关键词:戏剧批评文学本位
- “思想和艺术”的“守夜人”—由毛时安的戏剧批评说起
- 2024年
- 美国戏剧评论家埃里克·本特利在《作为思想家的剧作家》一书中这样写道:“戏剧值得被认真对待”“富有想象力的剧作家必须通过一个自我来表达”-这个“自我”就是“思想和艺术”。古往今来,但凡那些经典的、杰出的剧作,无一不在思想与艺术的结合上留下了超越时空、卓尔不凡的探索印记,留下了各个时代的剧作家对于人性、真相、真理的深邃洞察与独到发现。
- 徐健
- 关键词:戏剧批评本特利埃里克守夜人
- 新世纪蒙古文戏剧批评研究(2001-2020)
- 新世纪蒙古文戏剧批评逐渐走向理论话题,呈现出更加专业化的特点。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反思其得失,有助于蒙古文戏剧批评鉴赏水平的提高,促进戏剧理论建构。本论文从蒙古文戏剧的观念革新论、文本层次论和批评模式论三个视角深入探讨了新...
- 乌日古玛拉
- 关键词:观念论
- 在艺术自律与“不介入的介入”之间 ——阿多诺的戏剧批评研究
- 王思淇
- 论阿多诺的歌德戏剧批评
- 阿多诺的文学批评是其思想星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笔记》《美学理论》《最低限度的道德》中,阿多诺对歌德的戏剧作品展开了独具个性的批评阐释。阿多诺的批评从诗化语言、启蒙主题、创作理念三个方面展开。首先,阿多诺认为,歌德的...
- 雷蕾
- 关键词:阿多诺戏剧文学批评
- 朱光潜与20世纪中国戏剧批评
- 2023年
- 朱光潜与20世纪中国戏剧批评的关系,在以往的中国现代戏剧史和戏剧理论研究中常遭忽略,人们只把他当做美学家、翻译家,而没有充分意识到他在戏剧批评理论领域的重要贡献。朱光潜的戏剧批评以1949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以《悲剧心理学》为开端,介绍、引进西方戏剧理论。三四十年代对一些话剧剧作和演出,予以批评引导。1949年之后,除了他的《狄德罗的(谈演员的矛盾)》引发争论外,主要是通过一些译作和美学论著中的相关论述来开展包括戏剧批评在内的理论思考。
- 杨扬
- 关键词:戏剧批评
- 戏剧批评与戏剧欣赏探究——以皮兰德娄的戏剧创作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谈到戏剧艺术,大多数人在脑中浮现的会是新颖的剧本创作、演员高超的演技以及他们赋予剧本新的“思想”,凡此种种均是围绕着剧本而建构的结构框架,这样直接客观地认识是戏剧艺术的显性方面,同时也是被大家较为看重的方面。但反观其另一面,戏剧的批评和鉴赏后的思考(又称为戏剧艺术的隐性方面),才更是深层剖析剧本与理解作者创作思想精华的不二选择,但却常常被大众所忽略。本文主要以20世纪意大利戏剧家皮兰德娄的作品为例,围绕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展开对其进行相关论述及思考。
- 谢鸿屹
- 关键词:戏剧批评戏剧欣赏皮兰德娄
- 南大戏剧批评的精神传统--以《戏剧与影视评论》(1-51)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 2023年
- 长期以来南京大学戏剧学形成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立场与精神追求,形成了一种强悍的以启蒙、自由、怀疑、批判为内核的精神传统。这种传统在南大的戏剧批评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至少经历了以董健、吕效平、陈恬、高子文、温方伊为代表的三代学人,也集中体现在他们主办了八年之久的刊物《戏剧与影视评论》(1—51)之中,既有坚守不渝的传承,又有与时俱进的新变。这种传统已经融入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的事业之中,成为再造中华现代文明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 李伟
相关作者
- 宋宝珍

- 作品数:124被引量:12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话剧 中国话剧 戏剧 小剧场戏剧 戏剧批评
- 陈佳

-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戏剧批评 清末民初 戏剧 化装 城市文化
- 陈世雄

- 作品数:135被引量:197H指数:8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戏曲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戏剧 西方戏剧
- 周宁

- 作品数:73被引量:721H指数:1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跨文化 形象学 西方现代性 意识形态 后殖民主义
- 顾金春

- 作品数:46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书评 新文学 文艺思想 文体特点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