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1篇“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文章
慢性青光眼并白内障应用改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慢性青光眼并白内障使用改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96例,按手术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以改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压、视力水平、前房深度及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3、30 d的压显著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术后3 d的压(23.22±1.56)mm Hg(1 mm Hg=0.133 kPa)、30 d的压(18.57±1.34)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2±2.13)、(23.42±1.8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的视力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术后30 d的视力水平(4.47±0.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的前房深度显著大于术前,且研究组术后30 d的前房深度(2.89±0.17)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45±0.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青光眼并白内障使用改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可缓解患球内部压力,有助于恢复正常视力,且术后并发症少,其临床效果比常规手术治疗更为理想。
王民
关键词:白内障前房深度
滤过手术联合缩曈剂对慢性青光眼患者压、炎症因子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滤过手术联合缩曈剂对慢性青光眼(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CACG)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CACG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滤过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滤过手术联合缩瞳剂治疗。对比两组压变化、前段参数变化、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前的压、前房深度、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各项炎症因子水平与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内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压、各项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ACV大于对照组,SF-36内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滤过手术联合缩曈剂可降低CACG患者压,减轻房水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且不良反应较少。
张晓燕
关键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炎症因子
慢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继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2025年
患者男,56岁,因双逐渐视物模糊2年于2020年11月11日首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科。患者无其他全身及部疾病史。科检查:右视力0.4;左视力0.8,矫正无提高;压右28.0 mmHg(1 mmHg=0.133 kPa),左26.0 mmHg;双球结膜无明显充血,前房浅,周边前房深度<1/4膜厚度,瞳孔对光反射迟缓,晶状体透明;底检查显示视盘边界清、颜色淡,双杯盘比约为0.9,黄斑色素增生,左黄斑区可见萎缩灶,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图1);房镜检查显示双分级为窄Ⅳ;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双中央前房深度为2.28 mm,房;视野检查显示双管状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见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图2),双黄斑区视网膜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断裂(图3)。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明确诊断:双慢性青光眼、双陈旧性黄斑病变。给予布林唑胺噻吗洛尔滴液(美国SA Alcon-Couvreur N.V.公司)点,3次/d,双压控制在15~20 mmHg。双间隔2 d先后行小梁切除术。左术后第1天裂隙灯检查见浅前房1度(Spaeth分级),压10 mmHg,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液(沈阳兴齐药股份有限公司)点扩瞳,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液(美国SA Alcon-Couvreur N V公司)点,4次/d,未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第2天,前房深度恢复至术前,压12 mmHg。右术后第1天,压为10~12 mmHg,前房深度同术前。术后第4天,患者自诉右视力下降伴前黑影遮挡,底检查见右黄斑区盘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图1)。黄斑OCT检查见双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左可见大的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图3)。右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显示视网膜脱离的高荧光轮廓。双荧光素底血管成像(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可见在静脉早期黄斑多个点状�
张书马建军白惠玲汪向利景海霞刘勤
关键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慢性青光眼合并Fuchs膜内皮营养不良1例
2024年
青光眼是世界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病,慢性青光眼患者因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延误,早发现且早治疗是避免进一步视神经损害的有效方法。本文发现1例慢性青光眼患者膜内皮有点滴样赘疣物,表现出更严重的视力下降和膜内皮数量降低,临床诊断为慢性青光眼伴Fuchs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报道如下。
唐莹赵鋆李佳
关键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视神经损害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视力下降
探讨葛根素滴液对慢性青光眼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葛根素滴液的主要活性成分葛根素对慢性青光眼(CACG)的潜在作用机制和关键靶点。方法利用葛根素的结构信息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和SwissTarget数据库,结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葛根素的治疗靶点,同时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CACG相关靶点,葛根素治疗靶点和CACG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葛根素滴液治疗CACG的潜在靶点。在String平台上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Cytoscape_v3.9.1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及计算,得到葛根素滴液治疗CACG的关键靶点。使用David平台对葛根素滴液治疗CACG的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葛根素滴液治疗CACG的潜在作用机制。采用分子对接验证葛根素滴液与关键靶点的结合作用。结果经筛选显示,葛根素滴液有效成分的葛根素潜在治疗靶点共402个,CACG的靶点共得到1506个,葛根素抗CACG的潜在作用靶点共68个,其中关键靶点共8个。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与细胞凋亡过程、稳态维持、对缺氧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路为内分泌抵抗、松弛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AGE-RAGE通路等。关键靶点分别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TP53结合蛋白1、胱天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缺氧诱导因子1、连环蛋白β1、金属基质蛋白酶9。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葛根素与除连环蛋白β1外的7个靶点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葛根素滴液可能作用于VEGFA、TP53、CASP3、TNF、AKT1、HIF1A、MMP9等靶点,通过调控细胞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起到治疗CACG作用。
杨文超侯乃方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葛根素滴眼液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子对接
缩瞳剂联合滤过手术对慢性青光眼患者压及前段参数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缩瞳剂联合滤过手术对慢性青光眼患者压及前段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4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滤过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滤过手术联合缩瞳剂治疗。比较两组压、前段参数[前房隐窝面积(ARA)、前房开放距离(AOD)、前房容积(ACV)]、房水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水平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两组压、前段参数、房水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压低于对照组,ARA、AOD、ACV大于对照组,IL-6、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瞳剂联合滤过手术可降低慢性青光眼患者压,改善前段参数,降低IL-6、IFN-γ水平,且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较高。
袁娜
关键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缩瞳剂滤过手术眼压
年轻原发性慢性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周边虹膜切除术(surgical peripheral iridectomy,SPI)与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Trab)治疗进展期和晚期年轻原发性慢性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的疗效与安全性。设计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次在中山大学中山科中心行Trab或SPI、年龄≤40岁的进展期或晚期CPACG连续病例48例(67)。方法按手术方式分为Trab组与SPI组,其中Trab组15例(22),SPI组33例(45)。记录视力、Goldmann压、影像学及视野检查的结果,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前与术后的部参数情况。主要指标最佳矫正视力、压、中央前房深度、降压药物种类、房开放距离、前房夹、手术成功率。结果48例CPACG患者中位数年龄为32.0(24.3,36.0)岁。Trab组术后平均随访19.6±22.2月;SPI组术后平均随访39.1±20.9个月。Trab组手术成功率为45.5%(10/22);SPI组手术成功率80.0%(36/45)。SPI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Trab组(χ^(2)=15.528,P<0.001)。Trab组与SPI组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压、中央前房深度、降压药物种类无统计学差异,而Trab组的房开放距离和前房夹较SPI组小(Z=-2.174,P=0.030;Z=-2.107,P=0.035)。末次随访时,与Trab组相比,SPI组最佳矫正视力较好(Z=-2.310,P=0.021)、中央前房深度较深(Z=-4.615,P<0.001)、房开放距离与前房夹较大(均Z=-3.924,P<0.001),而压较高(Z=-2.455,P=0.014)、降压药物种类较多(Z=-5.721,P<0.001)。Tra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1%(13/22),包括浅前房11,恶性青光眼2;SPI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3/45),均为伤口渗漏;Tra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SPI组(P<0.001)。结论≤40岁CPACG患者行Trab手术成功率较低且手术并发症较多;SPI联合降压药物治疗成功率较高且手术并发症较少。对≤40岁的CPACG患者即使是进展期或晚期患者,首次手术可以考虑
林树芬苏毅华钟毅敏肖辉朱颖婷方蕾陈立明刘杏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周边虹膜切除术
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2024年
对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究。方法 收集我院2022.1-2.23.1之间的慢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均=24,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
常会芳
关键词:超声乳化吸除并发症发生率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分离术治疗慢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分离术治疗慢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患者视力恢复及膜内皮细胞参数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贵港东晖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124只患)慢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分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压、中央前房深度,术前及术后5d膜内皮细胞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均升高,且B组均较A组更高;两组患者压较术前均降低,且B组较A组更低;术后5d两组患者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与平均细胞面积较术前均增大,且A组均较B组更大,细胞密度较术前均降低,且A组较B组更低(均P<0.05);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A组高,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分离术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压,且对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较轻。
马骁杨海平
关键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
不同能量Nd:YAG激光治疗对慢性青光眼临床前期患者视功能及内压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能量Nd:YAG激光治疗对慢性青光眼(acute-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临床前期患者视功能及内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江西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87)慢性AC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编号(1~60号)分为A组[1~20号,n=20(28),予低能量(≤2 mJ)Nd:YAG激光治疗]、B组[21~40号,n=20(30),予中能量(3~5 mJ)Nd:YAG激光治疗]、C组[41~60号,n=20(29),予高能量(8~10 mJ)Nd:YAG激光治疗]。比较3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内压、前房指标、膜内皮细胞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组内、组间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3组内压均低于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均深于术前,鼻侧前房房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内压、中央前房深度、鼻侧前房房及术后各时间点组内、组间内压、中央前房深度、鼻侧前房房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B组膜内皮细胞密度小于术前,C组平均细胞面积大于术前,最大细胞面积、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小于术前,但术后1、3个月C组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大于术后1周,且术后3个月大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指标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B组平均细胞面积均小于C组,最大细胞面积、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大于C组,且A组膜内皮细胞密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平均细胞面积、最大细胞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中、高3种不同的能量Nd:YAG激光治疗慢性ACG临床前期患者对其视功能、内压水平、前房
陈德兵殷俏郑才峰
关键词:ND:YAG激光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眼内压

相关作者

王宁利
作品数:828被引量:3,711H指数:2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眼压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近视
梁远波
作品数:176被引量:1,041H指数:1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闭角型
李国彦
作品数:21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 激光疗法 闭角型 人工晶体植入
陈和平
作品数:16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 激光疗法 疗效分析 远期临床
范肃洁
作品数:81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邯郸市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