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 篇“ 感觉神经功能 “的相关文章
观察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及对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乳腺纤维瘤患者行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的影响。方法7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36例)以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接受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瘢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4.08±6.53)min、切口愈合时间(6.69±1.44)d、住院时间(9.31±1.16)d短于对照组的(59.61±6.64)min、(7.83±1.52)d、(10.32±1.23)d,术中出血量(59.83±4.06)ml少于对照组的(62.89±4.15)ml(P<0.05)。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乳晕区触觉、痛觉神经 功能 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瘢痕宽度(1.31±0.26)mm、瘢痕长度(2.21±0.39)cm、隆起高度(1.29±0.24)mm、色差范围(28.91±4.37)mm2均小于对照组的(1.51±0.28)mm、(2.51±0.41)cm、(1.49±0.27)mm、(32.52±4.69)mm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给予乳腺纤维瘤患者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保护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促进切口及瘢痕快速愈合,且较少引发并发症,患者可尽早出院。 孙丽军关键词:乳腺纤维瘤 感觉神经功能 乳晕区 乳腺微创旋切术对良性乳腺肿块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感觉神经 功能 和乳房外观的影响探讨 2024年 对良性乳腺肿块患者,开展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观察其效果情况。方法 本次病例收集时间为2023年,具体月份为1-12月的全月份当中,共纳入416例患者分组对比观察,组名为传统开放组和微创旋切组,前者组别开展传统开放手术干预,后者组别开展乳腺微创旋切术干预,对比两组的效果和疼痛、感觉神经 功能 和外观等影响差异性。结果 (1)传统开放组各种手术指标均高于微创旋切组,(p<0.05)。(2)传统开放组术后并发症为23(例)11.16%,高于微创旋切组的4(例)1.94%,(p<0.05)。(3)微创旋切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传统开放组,(p<0.05)。(4)微创旋切组的触觉和痛觉恢复时间低于传统开放组,(p<0.05)。(5)微创旋切组每个维度乳房外观评分均高于传统开放组,(p<0.05)。结论 对良性乳腺肿块患者开展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能够降低其疼痛程度,及时促进患者康复,该方式可予临床采纳和实施。 程珍莲关键词:乳腺微创旋切术 感觉神经功能 环乳晕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手术指标及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的影响 2023年 探讨环乳晕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手术指标及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乳腺纤维瘤患者80例,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随机数字法干预下,对照组采取常规放射状切口术,研究组则采取环乳晕切口术,对比不同组别临床结局。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瘢痕长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乳房美容效果包括手术瘢痕(2.86±0.15)乳房形状(2.91±0.11)色素沉着(2.77±0.19)优于对照组,乳房变形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外展、前屈、内旋、外旋、摸高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伸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恢复正常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7.50%)、复发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1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纤维瘤患者,采取环乳晕切口术,可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瘢痕长度等,并促进患者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及患侧肢体运动功能 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李端周关键词:乳腺纤维瘤 环乳晕手术切口用于乳腺纤维瘤的价值及对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恢复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分析乳腺纤维瘤患者经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后对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瘢痕大小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2年9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实施放射状手术切口治疗)和研究组(25例,采用环乳晕手术切口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随访期间瘢痕及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恢复(触觉、痛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1、2、3个月两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逐渐降低,且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乳晕区触觉、痛觉神经 功能 恢复正常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触觉、痛觉神经 功能 减退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术后瘢痕较隐蔽,恢复快,对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损伤更小,患者预后良好。 何立兵 陈龙 蔡慧 王健关键词:乳腺纤维瘤 感觉神经功能 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及对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和瘢痕愈合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及对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和瘢痕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治疗87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乳晕边缘切口瘢痕直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和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结果观察组乳晕边缘切口瘢痕直径短于照组,VSS评分低于组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评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可缩短手术切口瘢痕,有助于其瘢痕愈合,可有效改善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文杰关键词:乳腺纤维瘤 瘢痕愈合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对良性乳腺肿块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感觉神经 功能 和乳房外观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良性乳腺肿块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感觉神经 功能 恢复时间、乳房外观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4.18±1.20)mm、切口愈合时间(3.52±1.16)d、手术时间(17.52±4.20)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7.56±3.24)mm、(6.65±1.52)d、(30.15±6.28)min,术中出血量(14.26±1.75)ml少于对照组的(21.56±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分别为(4.63±1.20)、(3.52±0.85)、(2.18±0.6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96±1.23)、(5.23±0.98)、(3.78±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触觉恢复时间(146.28±15.20)min和痛觉恢复时间(194.23±15.74)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56.28±16.80)、(203.33±16.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头乳晕、切口瘢痕、色素沉着、乳房形状评分分别为(91.23±3.25)、(92.20±3.15)、(91.47±3.58)、(91.66±3.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4.26±3.55)、(85.39±3.47)、(84.20±3.45)、(85.46±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良性乳腺肿块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术后疼痛感较轻微,创伤小,值得采纳。 蔡芸 李文平 王金香 陈瑞芳关键词:传统开放手术 环乳晕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和瘢痕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及局部瘢痕组织愈合的进展情况。方法研究选取的入选研究对象是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医治的88例乳腺纤维化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入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4例。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术,观察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是环乳晕切口术。分别对两组研究入选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出现的瘢痕组织的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术后形成的瘢痕组织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患者通过环乳晕切口术治疗后总有效率(93.18%)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通过放射状切口术治疗(7.73%),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通过环乳晕切口术治疗后术后1 d、术后6个月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恢复情况与通过放射状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好转,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2、4、6个月局部瘢痕愈合指标评分分别为(5.43±0.35)分、(3.04±0.14)分、(1.67±0.49)分,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8.10±1.15)分、(3.89±0.31)分、(3.31±0.39)分,两组患者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通过环乳晕切口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6.8%)与通过放射过切口术治疗的对照组(9.55%)相比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环乳晕切口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在临床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乳房可以具有更佳的美观,并可以使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使术后乳晕的感觉神经 功能 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晁代飞 张建伟关键词:乳腺纤维瘤 感觉神经功能 瘢痕愈合 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纤维瘤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及瘢痕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对比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及瘢痕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8例女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放射状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恢复及瘢痕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5.19%(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乳晕区触觉及痛觉恢复时间均较短(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开展环乳晕切口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利于疾病预后。 程宙关键词:乳腺纤维瘤 环乳晕切口 放射状切口 瘢痕愈合 环乳晕切口手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及美观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环乳晕切口手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及美观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8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90例,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放射状切口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美观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触觉、痛觉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美观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放射状切口手术相比,环乳晕切口手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能有效降低对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出现,且美观效果更优,值得推广应用。 周瑶 骆萍 陈戈 程星宇关键词:乳腺纤维瘤 环乳晕切口 放射状切口 不同切口手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及美观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不同切口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环乳晕切口)和对照组(放射状切口)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及美观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瘢痕长度均短于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 功能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乳头乳晕感觉 、切口瘢痕、乳房外形、色素沉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的创伤较小,术后瘢痕少,可有效保护乳晕区感觉 的神经 功能 ,且具有较高的美观效果。 赵迎威关键词:乳腺纤维瘤 环乳晕切口 放射状切口
相关作者
杜燕芳 作品数:11 被引量:47 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2型糖尿病 感觉神经功能 杨光燃 作品数:90 被引量:586 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 钟静玫 作品数:67 被引量:237 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抑郁症 定量感觉检查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抑郁 程宙 作品数:4 被引量:5 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感觉神经功能 放射状切口 环乳晕切口 瘢痕愈合 乳晕区 董世芬 作品数:98 被引量:606 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研究主题:大鼠模型 药理学 糖尿病心肌病 中药 小檗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