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530篇“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文章
- 中国西南地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调查中国西南地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简称“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中国西南地区87所医院的感控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和组织支持感量表3个部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40份,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平均得分为(5.70±0.94)分,在核心维度中,医院感控基本技能和专业发展能力分别是得分最高和最低的维度。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等级、工作时间、组织支持(价值认同和工作支持)是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不同等级医院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差异较大,管理者需重视医院感控工作价值并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促进其岗位胜任力的提升。
- 姜文婧周萍曹莉邹安娜夏娇蒋依果李多
-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岗位胜任力组织支持感
- 医疗卫生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人员职业培训现状调查
- 2025年
- 目的调查中山市公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人员(简称感控人员)职业培训情况,为今后完善感控人员职业培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2月对全市29所公立医院的感控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感控人员以女性、护理学专业、从事感控工作≤2年为主;不同类别感控人员参加的岗前培训等级、省级及以上感控培训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感控人员参加的岗前培训等级及院内感控培训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培养方式以参加继续教育或培训为主,参加的培训课程内容以专业理论与实践为主。结论当前感控人员职业培训存在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投入不足、职业培训体系不完善、职业培训支持欠缺及职业培训供给侧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努力。
- 岑惠珊钟振锋荣丽娟
- 关键词:医院感染
- 职业满意度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职业环境支持度与岗位胜任力间的中介效应
- 2025年
-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控)人员职业环境支持度、职业满意度和岗位胜任力的现状,探讨职业满意度在职业环境支持度与岗位胜任力间的中介效应,以期为有效提升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通过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平台向上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职业环境支持度量表、职业满意度量表和岗位胜任力评估量表,对职业满意度在感控人员职业环境支持度和岗位胜任力间的作用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共有728家医疗机构的1027名感控人员参与此次调查,其中有效问卷989份,有效回收率为96.3%。不同性别、从事感控工作年限、专业背景、最高学历、职称、工作性质、所在医疗机构类型和年收入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控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总得分为301.0(267.5,326.0)分,职业环境支持度总得分为(21.44±3.66)分,职业满意度总得分为(19.25±2.78)分。感控人员职业环境支持度与职业满意度和岗位胜任力均呈正相关(r=0.373、0.339,P<0.001),职业满意度与职业环境支持度呈正相关(r=0.547,P<0.001)。职业满意度在感控人员职业环境支持度和岗位胜任力间的中介效应为0.085,占总效应的22.8%。结论职业满意度在职业环境支持度和岗位胜任力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显著。
- 江弋舟张亮吕莹王燕婷高晓东史庆丰张鶤葛茂军
-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中介效应
-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以开颅手术与占位切除为例
- 2025年
- 以开颅手术与占位切除为例,探索神经外科术后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策略。方法 在2020年3月至11月期间,选取该院神经外科确诊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或占位切除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执行传统护理措施;在2021年3月至11月期间,选取该院神经外科确诊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或占位切除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执行持续优化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品质评价、护理满意程度评分和手术后感染率等方面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基本护理、护理理念、护理程序、护理实践、健康指导等护理品质评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实验组手术后总感染率为10.00%显著优于对照组2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优化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占位切除的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后感染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赵金秋
-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后感染开颅手术
- 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分析
- 2025年
- 目的 分析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知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升精神专科医院院内感染防控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芜湖市内3家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评估。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专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基本知识、手卫生、清洁与消毒、个人防护维度的掌握水平较高,但对多重耐药菌防控、隔离维度的答对率为60%~80%。514名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平均得分为(8.71±1.28)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157名医务人员所有题目均回答正确,完全答对率为30.5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精神科工作年限(β'=0.074)、教育培训次数(β'=0.922)、最高学历(β'=0.078)、科室领导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视程度(β'=0.076)为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仍需提升,精神科工作年限、教育培训次数、最高学历、科室领导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视程度为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知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
- 余朝晖陈兴琴王思思朱一嵘金宇琴
- 关键词:精神卫生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 成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审查指标的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开展成人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循证护理实践,构建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分析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制定行动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知识转化模式为理论指导,确定临床护理问题并转化为循证问题,组建循证团队,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于2023年11月1日—12月31日根据审查指标逐条进行基线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分析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本研究纳入适宜成人ICU临床应用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证据36条,制定9条审查标准和审查指标44条。44条审查标准的临床依从率为0~100%,其中,审查标准1、3、4、6、7,8个审查标准中的6条审查指标最低达标率为0,需要科室开展相关防控措施;审查标准2、5、8、9的最低达标率分别为55%、61%、50%和20%,存在改进空间。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并结合临床专业人员判断,制定的质量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成人ICU中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证据与临床实践仍存在一定差距,根据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分析制定的改进策略可为临床ICU规范化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实践提供保障,促进证据在临床的有效应用。
- 施晓柳邵丽丽沈红五施金梅张艳顾晓颖张倩顾宇黄娟
-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重症监护室循证护理证据审查
- 基于荧光标记法的集束化措施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效果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 采取基于荧光标记法的集束化防控措施,观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22年1—12月检出MDRO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MDRO监测数据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采用荧光标记法监测床单元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干预后组在对干预前组采取集束化防控措施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干预前组发现的问题实施强化整改措施。比较2022年1—6月(干预前)与2022年7—12月(干预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前组共有136例MDRO感染患者,检出MDRO 208株,发生医院感染10例。干预后组共有128例MDRO感染患者,检出MDRO 198株,发生医院感染9例。干预后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及MDRO总检出率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均P<0.05)。干预后环境物体表面MRS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CRAB及MDRO总检出率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前环境物体表面MDRO检出率为34.52%,干预后环境物体表面MDRO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干预前荧光标记位点清除率为41.84%;实施干预措施后,7—12月荧光标记点清除率呈上升趋势,在干预末(11—12月)达85.00%。干预后隔离医嘱下达、隔离标识放置、医疗用品专用、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高(均P<0.05)。结论 采取基于荧光标记法的集束化防控措施可有效提高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
- 秦廷正刘云郝跃伟杨娜宋亚腾王晓群李卫光
-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荧光标记法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郭磊主审
- 江苏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职人员核心能力影响因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评价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简称感控)专职人员的核心能力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联程度。方法选取江苏省镇江市、常州市和盐城市各医疗机构感控专职人员43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感控专职人员核心能力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医院性质、医院等级、医院规模(床位数)、职称、工作年限、从事感控工作年限、个人月收入、有无外出进修、每年参加感控学习次数、医院对感控工作支持力度、医院感控氛围对感控专职人员的核心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医院规模(床位数)、医院感控氛围、从事感控工作年限、每年外出感控学习次数、医院对感控工作支持力度是感控专职人员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共可解释感控专职人员核心能力总变异的86.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核心能力总分以及各维度评分均呈中等正相关(rs=0.4521~0.5770,P<0.0001)。结论江苏省感控专职人员的核心能力处于良好水平,但其队伍的专业结构有待优化,在医院感染风险预测能力、感控专业发展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院感控工作的支持力度,强化其体系和内涵建设,以不断提高感控专职人员的核心能力。
- 曹红梅连玉龙连玉龙王鑫扬杨乐
- 关键词:核心能力医院感染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 人工肝支持系统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共识被引量:1
- 2024年
- 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因部分患者为血源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感染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我国人工肝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防控策略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范性、一致性认识。为此,中华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基于国家医院感染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参考国内外人工肝治疗及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防控现状,结合我国临床诊疗指南及最佳临床实践证据要求,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本共识。共识通过对人工肝治疗各环节的风险评估,制定规避风险的安全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人工肝室设置、制度管理要求、治疗过程基于患者及医护人员防控细则、暴露处理流程等25项专家共识内容,为人工肝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临床指导,规避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及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
- 胡玲利莫丹李康花张丽辉汪明明罗梦婷陈冲张志云袁素娥
- 关键词:人工肝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预防与控制
相关作者
- 乔甫

- 作品数:132被引量:1,276H指数:1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医务人员 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性监测
- 高怡

- 作品数:193被引量:56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 支气管激发试验 白三烯D4 乙酰甲胆碱
- 吴安华

- 作品数:527被引量:10,204H指数:4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管理 耐药性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
- 干铁儿

- 作品数:63被引量:3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人工关节置换术 血流感染 针刺伤 医院获得性
- 荣丽娟

- 作品数:6被引量:5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感染预防与控制 依从性 岗位胜任力 多重耐药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