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7篇“ 意象生成“的相关文章
- 汪立三赋格套曲《他山集》的意象生成与诠释
- 2025年
- 《他山集》不仅是汪立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标题性赋格套曲。作曲家用西方的音乐体裁和具有中国化风格的音乐语言,对作品的文学性标题和题诗内涵作出了阐释。文章从作品的主题意象生成、赋格的意象化呈现和结构与构思的意象性表现三个方面,观察作品如何打破赋格的“程式化”特征,“隐藏”赋格写作的固有范式,将民族化的音乐语言融合其中,转化与表现标题音乐形象和题诗“中国化”意象内涵的过程与方式。
- 丛密雨
- 关键词:《他山集》赋格
- 基于“场景”构建的文化遗产类节目意象生成与价值传递——以《非遗里的中国》为例
- 2025年
- 视觉转向的媒介传播生态赋能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的“场景”构建,创新文化遗产内涵的再现方式,发挥连接受众民族情感与文化经验的桥梁作用。通过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的视觉场景再现方式及其意象生成机制进行梳理发现,该节目通过多元文化符号的视觉组合、文化传承中的时空场景交融、生活情境中的仪式展演等多维场景来凸显文化价值,并通过民族意象、历史意象和时尚意象的再现与构建,激发文化归属、文化传承与文化实践的价值。因此,文化遗产类节目要实现在传统文化对象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价值传递,需要从场景构建实践入手,通过观物取象、以点带面、以情入理视觉场景应用与组合,达到传递文化价值与实现美育的目标。
- 徐静徐静
- 肌理、结构与意象生成:话剧《天籁》的视觉构作
- 2024年
- 舞台美术创作所面对的材质、形式与功能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众多戏剧家基于剧场性、空间叙事性、观演关系等问题,开展了视觉构成方法与语言的持久探索。本文基于话剧《天籁》舞台美术的创作实践,探讨该剧视觉构作中为文本风貌绘就舞台质感的“肌理”与为舞台肌理构筑节奏空间“结构”两个层次,并论证作为一种视觉空间整体叙述的“意象生成”戏剧视觉构作方法的有效性。在反思视角下,创作者在现代舞美设计与视觉构作中,应更妥当地观照变与不变的问题,不断增加舞美元素的表演性,紧密贴合文本结构、舞台调度与表演形式,并发掘舞台美术这一学科作为一种演出“方法论”的宏大意义。
- 林子涵宋旸
- 关键词:舞台美术肌理意象
- 意象生成与意蕴阐释:中国电影“再民族化”的路径探索
- 2024年
-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经典范畴,“阐释”则是在意象生成基础之上以当代立场试图揭示美的真义性。在电影创作中发掘中国美学经典范畴“意象”,并赋予影像以当代阐释意义,建立意象生成和意象阐释的路径与方法,有助于揭示影像语言以及符号结构的深层次意涵。同时,以意象生成与意蕴阐释作为路径,能够进行中国电影“再民族化”的探索,以中国美学的特殊性赋予中国电影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赓续中国美学精神传统,促进中国电影美学对世界的影响。
- 叶夏弦
- 关键词:意象影像
- 跨媒介视域下的情感流动与意象生成——重审焦菊隐的诗意戏剧美学观
- 2024年
- 焦菊隐的诗意戏剧观,意谓导演在舞台上描绘出蕴含深厚情感的戏剧形象,本质上是一种由浪漫主义通向象征主义的美学观念。我们可将“诗意”视为焦菊隐一以贯之的美学理念,而将“戏剧”视为实现这一理念的艺术手段。焦菊隐在青年时代创作象征主义诗歌,未能为诗情寻得典型意象;“戏校时期”逐渐形成跨媒介的戏剧观;“心象”概念的提出,揭示了象征主义诗学、契诃夫剧作与斯氏体系原理的内在契合;“话剧民族化”的形式实验,继续秉持横跨不同媒介为戏剧人物情感寻求意象表现的创作思维。焦菊隐的诗意戏剧美学观,使他毕生渴望为情感流动捕捉具体意象。
- 郭羽思
- 关键词:焦菊隐美学观意象媒介
- 舞蹈表演中的意象生成探究--以剧目《魁》为例
- 意象作为中国各艺术门类的共同审美追求,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具象化呈现,其背后蕴藏丰富中国哲学理念,值得舞蹈艺术工作者们深入挖掘。作者参与创演了舞蹈剧目《魁》,该作品以土家族傩堂戏中的人物角色为脚本,讲述人生哲学理念。通...
- 王贤慧
- 关键词:舞蹈意象虚实关系
- 东方影像的主体性建构:从中国早期诗电影的审美意象生成谈起
- 2024年
- 面对“世界电影”“西方电影”的冲击与影响,虽然已有不少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从长远而言,如何在电影本土化发展中彰显东方韵味,建构东方影像主体性仍是摆在电影创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诗电影自开始便是“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过程,早期中国诗电影借鉴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把民族内蕴熔铸到影像艺术的实践中,使影片充满东方美学气质,是建构东方影像主体性的生动实践。在全球化背景下,从中国诗电影出发,建构东方影像主体性是中国电影乃至亚洲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 谭聪
- 关键词:诗电影中国电影史审美意象
- 花語、女相、幻化身 《維摩詰經》“天女散花”意象生成
- 2024年
- “天女散花”事見《維摩詰經》,講述文殊携一衆菩薩與大弟子探病維摩詰居士,於其室中法集時,天女現身散花,落花不沾菩薩而綴於大弟子身,由此引出關於佛教義理“著、不著”“幻化、性空”之討論。《維摩演教圖》中,盛裝天女在維摩詰身側舉花籃,拈花朵,姿態閒適,圖中唯舍利弗滿襟落花,神情茫然。各大石窟與散花天人相關圖像内,諸色花朵布列虚空,天現女相或男相,浮於雲端,游行空中,帔帛飛舞,或托花籃,或捧花笑。京劇《天女散花》改編自《維摩詰經》,梅蘭芳塑造之天女端莊典雅,若神妃仙子、散花天人,融會儒釋道經典元素,呈現超越性别之美。花朵形美香馨,通常表達贊嘆、仰慕之情,象徵佛教菩提心,表示必得佛果,也喻指幻化、無住、無景之性空境界。經典文本、圖像與戲曲表演藝術等媒介互為補充,共同構建天女散花意象;天女形象也與觀音菩薩三十二應中所現女身莊嚴、柔和、慈悲、親切之特點相契合。
- 唐嘉
- 关键词:菩提心神仙幻化
- 古诗词艺术歌曲意象生成研究
- 2023年
- “意象”这一美学范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直至今日,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以形写神、以虚化实、空灵、韵味等艺术追求,都离不开意象之影响。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将“意象”作为美的本体范畴提出,将意象的生成作为美感的本体规定。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既是创造美的过程,也是体验和传达美感的过程,其本体规定也应该是意象的生成。文章从物之感、象之生、情之兴三个方面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意象的生成。
- 董颖
-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意象意象生成
- 身体圈禁:社交媒体环境下青年女性的负面身体意象生成被引量:15
- 2023年
- 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是青年女性呈现身体的重要平台。从数字技术层面看,青年女性在交往性身体的视觉创作中进行审美劳动,以蒙太奇式的身体剪辑与拼贴完成了非线性的生活叙事,并透过美颜滤镜寻找理想身体的自我投射。从社交平台层面看,在“美丽工业”的催化下,资本与平台紧密勾连形成新的数字消费模式,女性身体被平台流行文化嵌入,在资本编织的完美话语里主动发掘体貌缺陷。青年女性日常性的媒介使用与身体呈现被技术及平台圈禁,负面身体意象由此生成。
- 刘瑀钒
- 关键词:社交媒体身体意象自我呈现
相关作者
- 顾春芳

- 作品数:76被引量:206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美学 意象 红楼梦 阐释学 《红楼梦》
- 杨杰

- 作品数:15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 研究主题:意象油画 意象 意象生成 形式语言 视觉
- 宋长江

- 作品数:9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商丘师范学院现代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意象生成 艺术意象 艺术 审美 语言
- 董灵超

- 作品数:34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意象 司马相如 文学创作 意象生成 唐诗
- 李雯琦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意象生成 心理研究 绘画艺术 视觉艺术 视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