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篇“ 惊飞距离“的相关文章
鸟类惊飞距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指出了鸟类在捕食者接近的过程中,会产生逃避距离,根据鸟类惊飞距离能够对鸟类的恐惧反应进行衡量。重点对鸟类惊飞距离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加强我国对鸟类惊飞距离的研究,以期对动物进行保护和深入研究。
黎杰俊兰勇唐永峰任丽霞陈渊
关键词:鸟类飞行惊飞距离
海珠湿地繁殖季节鸟类的分布及惊飞距离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城市湿地鸟类栖息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国家级生态湿地示范区,不仅是公众休闲游憩的载体,还是城市生物栖息的重要区域。在海珠湿地三处区域分别开展鸟类群落调查,并用噪声量化人类游览活动的强度,以惊飞距离来反映鸟类对人类活动的容忍度和适应性。结果发现鸟类群落的组成与栖息地的配置有关。不同生态型的鸟类对人为干扰适应性不同,以涉禽的惊飞距离最长。在游览强度大的区域鸟类容易被惊飞,但惊飞距离较短。建议通过制造隔离和视觉遮蔽、降低噪声和设置投喂点等措施来降低人为干扰对鸟类的影响。
张敏邓云玉邹发生
关键词:湿地鸟类惊飞距离
飞机噪声与人为干扰对麻雀惊飞距离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研究机场内特殊噪音环境(平均噪音值大于80 d B)与人为干扰对鸟类行为的影响,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内选取2个代表性样点:距离跑道最近且飞机起降时噪声分贝最高的样点1;距离跑道最远且有人类居住的样点2.以机场内鸟撞风险高危鸟类麻雀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采用激光测距望远镜观测其惊飞行为,将有无飞机起降、实验者着装颜色、移动速率作为主要干扰因子,分析不同干扰下麻雀的惊飞距离(FID).结果表明:在噪音分贝最大的样点1中,麻雀全年的FID均高于同时期有人类居住的样点2中的数值;同一样点中,秋冬季的FID均高于春夏季的数值,但季节对于不同干扰方式下麻雀FID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3个因子中,有无飞机起降对于麻雀的FID影响最显著,是影响麻雀耐受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实验者的移动速率;实验者的着装颜色对麻雀FID的影响最小.总的来看,麻雀在离跑道较近处有较大的FID,在远离飞机起降、有人类居住的样点中有较小的FID,即麻雀对飞机起降噪音敏感,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较强.
潘汝南赵树兰多立安
关键词:麻雀惊飞距离噪声耐受性
一种调控机场重点鸟类麻雀惊飞距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机场重点鸟类麻雀惊飞距离的方法,它是结合机场内特殊环境,选取有无飞机起降只记录波音737客机经过头顶时引起麻雀惊飞的噪音分贝为97 dB;实验者衣着红色和灰色,快跑和慢走,3步/s为快跑,1步/s为慢...
多立安赵树兰潘汝南
文献传递
鸟类惊飞距离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17年
惊飞距离(FID)是指捕食者(包括人类)接近目标个体并导致其逃避时,捕食者与目标个体之间的距离惊飞距离能很好地衡量动物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恐惧反应和风险权衡,是研究动物逃避行为的常用指标,并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鸟类是研究逃避行为的理想对象,本文综述了影响鸟类惊飞距离的各种因素,可分为3类:栖息地因素(距隐蔽处的距离和生境开阔度等)、鸟类自身因素(生活史、体型和群体大小等)以及与捕食者相关的因素(捕食者的接近方向和速度等)。城市化也会影响鸟类的惊飞距离,导致城市中的鸟类通常比乡村生境的同种鸟类拥有更短的惊飞距离。习惯化、适应和生境选择是解释惊飞距离城乡差异的3种假说。研究鸟类的惊飞距离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鸟类的逃避行为及其风险权衡机制,为物种保护中设立合理的缓冲区域及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国内有关鸟类惊飞距离的研究多为行为观察和单一因素的影响,有待从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角度探讨鸟类的逃避行为并用于物种保护。
方小斌邹瑀琦丁长青
关键词:惊飞距离鸟类
青藏高原两种雪雀惊飞距离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在分析鸟类对人类干扰耐受程度的研究中,惊飞距离是常用的衡量指标之一,它是指人在鸟类惊飞之前能接近鸟类的距离,反映了鸟类对人为侵扰的适应程度。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白腰雪雀Montifringilla taczanowskii和棕颈雪雀M.ruficollis惊飞距离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2种鸟类对人类干扰适应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体型较大的白腰雪雀的惊飞距离(12.50 m±0.36 m,n=46)显著大于棕颈雪雀的惊飞距离(11.03 m±0.43 m,n=33);觅食个体的惊飞距离显著小于观望个体(P<0.001);随着入侵者起始距离的增加,2种雪雀惊飞距离逐渐增大(P<0.001)。结果表明,鸟类初始状态和入侵者起始距离能够显著影响鸟类的惊飞距离,体型较大的鸟类对人类干扰的适应性较差。
张贺李文靖胡延萍张堰铭
关键词:惊飞距离青藏高原
人为干扰对城市园林麻雀惊飞距离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解城市鸟类对人为干扰的适应性,在郑州市选取不同城市化程度的郑东新区游园和人民公园两个代表样地,以麻雀(Passer montanus)为研究对象,采用可操纵实验法,于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以实验者的着装颜色、干扰方向、是否持物和移动速度为参数,模拟4种不同的人类干扰方式,研究其对麻雀惊飞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个因素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均对麻雀惊飞距离具有显著的影响,麻雀对高度城市化环境中的人类干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叶淑英王振龙路纪琪
关键词:城市鸟类麻雀惊飞距离
惊飞距离——杭州常见鸟类对人为侵扰的适应性被引量:68
2004年
惊飞距离是指人在鸟类惊飞之前能接近鸟类的距离 ,反映了鸟类对人为侵扰的适应程度。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1月 ,在杭州 6个区的调查中共见到 4 2种鸟类 ,以其中的 9种优势种兼广布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鸟类沿侵扰梯度惊飞距离的变化及影响惊飞距离的主要因子。根据植被类型、建筑比例、干扰因素等差异 ,将栖息地分为 5类 :建筑区 ,城市园林 ,西部山区 ,水荡 ,农田。选取体重、活动高度、观测点可视度、引人注目程度、迁徙状态作为探讨惊飞距离的 5个变量。研究结果表明 :①不同栖息地的人为侵扰程度有极显著差异 :建筑区的人为侵扰程度与城市园林有显著差异 ,西部山区、农田和水荡之间无显著差异。②在不同栖息地中 ,惊飞距离具有显著差异 ;随着人为侵扰程度的提高 ,同种鸟类在不同栖息地中的惊飞距离呈减小趋势。③鸟类对人为侵扰的惊飞距离与选取变量间的关系显著 :体形大小、观测点可视度与惊飞距离呈显著正相关 ,活动高度与惊飞距离呈显著负相关 ,而引人注目性与惊飞距离不相关。说明多数鸟类对人为侵扰已有了一定的适应性 ;体形较大、在植被稀疏的栖息地中以及靠近地面活动的鸟类惊飞距离较大 。
王彦平陈水华丁平
关键词:惊飞距离鸟类适应性栖息地
惊飞距离
2020年
惊飞距离”是鸟类研究中的一个专业名词,指的是鸟类在发现天敌时做出应激、起飞逃离的警戒距离。当一群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或在地面觅食时,如果发现天敌靠近,它们就会停止歌唱或觅食,四处张望,做好起飞逃离的准备。而惊飞距离就是鸟类允许天敌接近自己的最小距离,一旦天敌触及这个距离,鸟儿便会迅速飞离。
雷炳新
关键词:惊飞距离专业名词觅食鸟类天敌逃离
西南林业大学校园鸟类警戒行为初探被引量:1
2023年
2018年4~5月,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选取麻雀(Passer montanus)、乌鸫(Turdus mandarinus)、鹊鸲(Copsychus saμlaris)、白(Motacilla alba)4种常见于地面活动的鸟类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为干扰并记录警戒距离惊飞距离。研究结果显示:(1)乌鸫的警戒及惊飞距离均为最大,分别为14.21±4.84m、9.52±2.72m,麻雀的警戒距离9.62±3.68m最小,鹊鸲的惊飞距离7.22±3.25m最小。(2)乌鸫的两种距离与其它3种鸟有显著差异,表明乌鸫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较弱,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性也相对较低。通过研究鸟类警戒行为,一方面验证了鸟类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在人为干扰方面为保护野生鸟类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郑冬杰李媛毕文奇
关键词:惊飞距离

相关作者

蒋一婷
作品数:8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警戒行为 朱鹮 警戒 惊飞距离 觅食行为
丁长青
作品数:102被引量:1,544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朱鹮 鸟类 HUAN 活动区 活动性
黄皓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惊飞距离 鸟类群落结构 适应性 群落结构 栖息地
叶元兴
作品数:19被引量:19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朱鹮 警戒行为 警戒 觅食行为 野生种群
李敏
作品数:171被引量:384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苔藓植物 原丝体发育 青藓科 孢子萌发 藓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