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02 篇“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的相关文章
癌痛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技术临床实践规范的四川专家共识 2024年 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是实现癌痛患者 个体化治疗的常用形式,适用于口服用药困难、口服大剂量药物疼痛控制不佳或终末期癌痛患者 ,也是难治性癌痛维持治疗及癌性爆发痛的主要处置方式。PCIA首选强阿片类药物,根据患者 实际情况可选择联合使用辅助治疗药物。PCIA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稳定、无镇痛 盲区、按需给药等特点。为更好地规范PCIA技术在四川省癌痛管理中的应用,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疼痛学专家委员会在广泛借鉴国内外指南、规范,并结合四川省癌痛多学科治疗及全病程管理推广应用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建议。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疼痛学专家委员会 文彦 魏阳 李鑫 徐薇薇 文静 赵静怡 谢可 卢帆关键词:癌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阿片类药物 手术患者 接受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期间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 接受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期间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3年7月1日—10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外科手术且术后接受PCIA的患者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者 的一般资料、既往史、手术信息、术中用药信息、术后镇痛 随访信息。根据接受PCIA期间PONV的发生情况,将患者 分为PCIA⁃PONV组和非PCIA⁃PONV组;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将其分为PCIA⁃POV组和非PCIA⁃POV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CIA⁃PONV和PCIA⁃POV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373例患者 ,其中PCIA⁃PONV组676例,PCIA⁃PONV的发生率为49.2%;PCIA⁃POV组285例,PCIA⁃POV的发生率为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134,95%CI:1.590~2.865,P<0.001)、腹部手术(OR=1.655,95%CI:1.253~2.186,P<0.001)是手术患者 接受PCIA期间出现PONV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增长(OR=0.990,95%CI:0.982~0.998,P=0.019)、体质量指数增加(OR=0.961,95%CI:0.932~0.991,P=0.012)则是其保护因素;女性(OR=2.646,95%CI:1.754~3.992,P<0.001)、全麻史(OR=1.372,95%CI:1.042~1.806,P=0.024)、术中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OR=1.607,95%CI:1.206~2.142,P=0.001)是手术患者 接受PCIA期间出现POV的危险因素,而术中未使用肌松拮抗剂(OR=0.393,95%CI:0.237~0.651,P<0.001)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手术患者 接受PCIA期间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完善的术前评估及合理的围术期管理策略对于预防PCIA⁃PONV具有重要意义。 吴觉伦 田园 聂卫华 张越伦 申乐关键词: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术后恶心呕吐 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 的效果 2024年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 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的120名足月单胎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E组(ESPB联合PCIA)、T组[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PCIA]及对照组(仅PCIA),每组40名。分别记录术后4h、8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分。记录48h内有效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给药量、补救镇痛 比例及产妇满意度。观察48h内的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结局。结果E组产妇术后8h、12h和24h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低于T组,且两组产妇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产妇术后8h、12h和24h的BCS评分高于T组,且两组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产妇术后48h内有效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 比例和舒芬太尼总给药量均低于T组,且两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产妇满意度评分高于T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术后48h内的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联合PCIA的镇痛 效果优于TAP阻滞联合PCIA,且可减少镇痛 药用量并提升产妇的镇痛 满意度和舒适度。 姚汉青 黄佳悦 董玉芳 刘林 钱兴华关键词: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剖宫产术 艾司氯胺酮用于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对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 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PCIA)在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 术后慢性疼痛(CPSP)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拟行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 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所有患者 术毕即刻连接PCIA泵,镇痛 药对照组为舒芬太尼1.0μg·kg^(-1)+氟比洛芬酯2.0 mg·kg^(-1)+托烷司琼10 mg,试验组为艾司氯胺酮2.0 mg·kg^(-1)+氟比洛芬酯2.0 mg·kg^(-1)+托烷司琼10 mg,均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 L,且PICA泵参数设置相同。记录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患者 术前1 d和术后1、3 d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浓度。术后3、6个月电话随访,记录有无CPSP发生。结果术后48 h内,2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镇痛 补救率、PCIA泵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48 h内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 d相比,术后1、3 d时2组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均显著上升(P>0.05),但试验组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对照组失访2例,试验组失访3例。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发生CPSP 18例(31%)和7例(12%),术后6个月分别发生15例(26%)和5例(9%),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PCIA可降低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 CPSP的发生率,可能与炎症反应受到抑制有关。 周俊辉 钟巍 奚高原关键词:舒芬太尼 胸外科手术 慢性疼痛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在烧伤术后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在烧伤术后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PCI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烧伤患者 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6例。A组患者 术后采用2μg/kg舒芬太尼PCIA,B组患者 术后采用0.75 mg/kg艾司氯胺酮+1.5μg/kg舒芬太尼PCIA,C组患者 术后采用1.0 mg/kg艾司氯胺酮+1.5μg/kg舒芬太尼PCIA,D组患者 术后采用1.5 mg/kg艾司氯胺酮+1.5μg/kg舒芬太尼PCIA。比较分析四组患者 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48 h的镇静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24、48 h,B组、C组、D组患者 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D组患者 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B组、C组、D组患者 的NE、COR、AOPPs水平均低于A组,且D组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患者 的SOD水平均高于A组,且D组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B组、C组、D组患者 的SBP、HR均低于A组,MAP、镇静良好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D组患者 的SBP、HR、MAP、镇静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 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均可显著减轻烧伤患者 术后的疼痛程度,增强镇静效果,改善患者 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其中1.5mg/kg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更能减轻患者 的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杨惠茹 刘永飞 李侃 张琰 马贞华 尹健 边兴花 蔡怿超 李佳关键词:烧伤 舒芬太尼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氢吗啡酮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 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 2024年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 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山西省汾阳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中重度癌痛患者 9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口服羟考酮药物组(口服药物组)和氢吗啡酮患者 静脉 自控 镇痛 组(自控 镇痛 组),每组46例。口服药物组患者 给予羟考酮缓释片镇痛 方案,自控 镇痛 组患者 给予氢吗啡酮自控 镇痛 方案。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 治疗前和治疗后7d的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自陈式问卷-心理痛苦温度计法评分(PDT)、癌症相关性疲乏评估量表(CRF)评分、癌症患者 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 治疗后嗜睡、恶心呕吐、纳差、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7d时,两组患者 NRS、PDT、CFS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口服药物组比较,治疗后7d时,自控 镇痛 组患者 NRS、PDT、CFS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口服药物组比较,治疗后7d时,自控 镇痛 组患者 嗜睡、恶心呕吐、纳差、尿潴留及总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氢吗啡酮患者 自控 镇痛 治疗中、重度癌痛安全有效,并可有效改善晚期癌痛患者 的心理痛苦、癌症相关性疲乏及生活质量。 郭志强 冀俊琴关键词:癌症疼痛 氢吗啡酮 生活质量 艾司氯胺酮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PCIA)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 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阿扎司琼)和研究组(艾司氯氨酮+舒芬太尼+阿扎司琼),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 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七氟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前及术后30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术后不同时间点舒芬太尼用量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前后贝克抑郁量表(BD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手术前后应激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空腹血糖)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七氟醚及瑞芬太尼使用剂量、术前及术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6、24、48 h,研究组舒芬太尼用量小于对照组,两组舒芬太尼用量逐渐增加,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 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镇痛 补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患者 BDI评分低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 PSQI评分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48 h,两组组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 ,艾司氯氨酮应用于PCIA能够减轻患者 术后疼痛,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叶帅 陈永红 张斌 季红霞 夏晴 宋炳炎 吴娟 朱俊勇 孟琦 刘蓓丽 徐夏迟关键词:肺癌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不良情绪 丁丙诺啡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探讨丁丙诺啡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98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 ,分为精细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根据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体重指数、入院到手术时间、受教育年限)的对比,两组患者 在基本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实施不同的镇痛 措施,精细组应用丁丙诺啡进行自控 静脉 镇痛 。对比两组患者 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对照组明显高于精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果 经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或是术后住院时间,精细组均有优于对照组,其中在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两项指标达到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术后患者 的满意度方面,精细组的满意度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6%,P<0.05。结论 丁丙诺啡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中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病人术后的疼痛感,缩短了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和住院时间,并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景若冰关键词:丁丙诺啡 自控静脉镇痛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 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胆囊三角区局部浸润麻醉联合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PCIA)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老年患者 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术后疼痛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0月该院于全身麻醉下行LC的518例老年患者 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 方案不同分为A组(n=316)和B组(n=202),A组采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PCIA,B组仅采用PCIA。比较两组患者 围手术期麻醉指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Ramsay镇静评分、PCIA药物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应激因子[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和术后24 h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 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中主要麻醉药物(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和苯磺顺阿曲库铵)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12和24 h静息VAS和动态VAS低于B组,A组术后12和24 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 PCIA药物总用量和有效按压次数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AD、NE和Cor水平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术后24 h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PCIA,可有效降低LC老年患者 术后静息VAS和动态VAS,提高镇静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抑制疼痛应激因子释放,且安全性较高。 方欣欣 何永军 贺康关键词:罗哌卡因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联合无背景剂量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对乳腺部分切除患者 术后镇痛 的疗效 2024年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联合无背景剂量患者 自控 静脉 镇痛 (PCIA)用于乳腺部分切除患者 术后镇痛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中国药科大学附属浦口中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择期行乳腺部分切除的60例患者 ,随机分为M组和N组,各30例。患者 术后均行无背景剂量PCIA,M组于术毕在超声引导下用0.2%罗哌卡因30 mL行胸壁神经阻滞术,N组不做其他处理。结局指标为离开复苏室时(T_0)、术后4 h(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静态及咳嗽时VAS评分,静脉 镇痛 用药总量及补救镇痛 次数等。结果 T_0、T_1、T_2及T_3时点M组患者 静态VAS评分显著低于N组(P<0.05),T_0、T_1和T_2时点M组患者 咳嗽时VAS评分显著低于N组(P<0.05)。M组患者 术后48 h PCIA按压次数、累计药物使用量显著低于N组(P<0.05)。两组患者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未发生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联合无背景剂量PCIA能够有效减低乳腺部分切除患者 术后疼痛,减少静脉 镇痛 药物用量。 尤兰英 王品 王珏 吴月雯 黄俊杰 姜顺顺 王发武 朱淼 郑康关键词:超声引导 术后镇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相关作者
刘冬华 作品数:79 被引量:499 H指数:14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疼痛 疼痛管理 急性疼痛 满意度 专科护士 郑婷婷 作品数:33 被引量:210 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合理用药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药品 临床药师 术后恶心呕吐 马正良 作品数:516 被引量:2,377 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骨癌痛 鞘内注射 小鼠 痛觉过敏 瑞芬太尼 甄健存 作品数:381 被引量:2,787 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 药学监护 药学 张宗旺 作品数:97 被引量:506 H指数:13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尼古丁 疼痛 术后镇痛 戒断 痛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