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篇“ 恶性腺肌上皮瘤“的相关文章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乳腺肿,其发病率少于原发性乳腺癌的1%。由于其发病率低,且组织形态学多样,因此,为该类肿的精准诊断和临床处理带来挑战。本文报道1例导管内乳头状生长模式的乳腺性腺肌上皮瘤,同时回顾近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性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
赵阳温文娟张学东安风仙
关键词: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1例
2023年
患者女性,36岁,左侧乳腺外侧扪及一大小1.5 cm×1.5 cm×1 cm的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乳腺三维彩超示:左侧乳腺3点距乳头22 mm处低回声结节,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内回声不均质,见细小点状强回声。血清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指标。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癌,遂行左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性腺肌上皮瘤
赫淑倩成玉霞成玉霞孙青
关键词:乳腺肿瘤恶性腺肌上皮瘤分子表型病例报道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2例被引量:3
2022年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是一种罕见的乳腺上皮上皮双相分化肿,形态学变化多样。本文报道2例M-AME,对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该疾病的认识。
胡敏岳君秋郭芳金苏王明伟方娜
关键词:组织学形态肌上皮乳腺上皮恶性腺肌上皮瘤免疫表型
乳腺浸润性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乳腺腺肌上皮瘤(AME)是由腺上皮和突出增生的上皮构成的双相型肿,成分之一或同时性则为性AME[1]。该类肿罕见,占乳腺肿的1%以下,组织学表现复杂,组织构型模式异质性大,故极易导致误诊[2-4]。本文报告1例性AME,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精准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屈传贵董晨羽
关键词:乳腺腺肌上皮瘤病理恶性浸润性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1例被引量:3
2019年
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是一种少见的,具有乳腺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双重细胞增殖的肿[1],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2012年)将腺肌上皮瘤分为良性和性两类[2],乳腺性腺肌上皮瘤(malig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发病率仅为原发性乳腺癌的1%。2018年3月,本院收治双重细胞变患者1例。女,68岁,发现左乳肿物2个月入院,自诉当时肿物直径约1.5 cm,期间肿物逐渐增至约3.0 cm,并伴轻压痛。查体: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肿物,直径约3.0 cm,质地中,边界欠清,表面粗糙,伴轻压痛,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乳腺钼靶示:左乳内上可见一椭圆形肿块影,大小约28.3 mm×27.6 mm×18.5 mm,部分边缘欠光滑,部分分界欠清,其内可见不规则条形钙化。考虑为左乳内上肿块影,建议手术BI-RADS 4b类。
秦晓茹冯丽王跃欣唐嘉晨张松徐磊
关键词:乳腺乳腺恶性肿瘤乳腺腺肌上皮瘤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被引量:5
2019年
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 AME)是一种罕见肿,而乳腺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更为罕见,发生率仅占乳腺原发肿的1%[1]0 1970年Hamperl121提出AME是一种由腺上皮上皮2种成分共同形成的肿。2003年,WHO将上皮病变和上皮性肿列为乳腺肿,并提出腺肌上皮瘤是不同类型的上皮增生,呈实性巢团状分布,少数的上皮或腺上皮可发生癌变⑶。2012年,WHO对AME的定义作了一定调整,将性腺肌上皮瘤或者伴癌成分的腺肌上皮瘤统一归为“腺肌上皮瘤变癌”,包括上皮源性、源性、上皮-源性的癌⑷。笔者报道了 1例乳腺MAM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对乳腺MAME的诊断、病理特征及治疗进行探讨。
刘嘉琦何贵金何雨笑佟德旭
关键词:乳腺腺肌上皮瘤恶性临床病理资料罕见肿瘤上皮性肿瘤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伴囊性变1例报告被引量:3
2019年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是一种临床罕见的乳腺癌病例,其发病率极低,不足原发性乳腺癌的1%,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多为个案报道。乳腺性腺肌上皮瘤的诊断需要极其谨慎,而术后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因此,该病确诊一般需要至少两家不同医院病理科共同诊断,其病理学特点是腺上皮上皮的双向分化。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法,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笔者总结收治的1 例乳腺性腺肌上皮瘤的临床资料和诊疗经过,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曹卫刚杨振林
关键词: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病例报告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2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乳腺腺上皮上皮同时出现肿性增生形成境界明显的肿块,称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二者分别或同时变,则为性腺肌上皮瘤。乳腺性腺肌上皮瘤较罕见,国内外多为个案报道,无相关诊疗指南及成熟的临床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2例乳腺性腺肌上皮瘤病人,本文总结其诊治过程中的失败经验和教训。现报告如下。
苑著屈翔王宇张忠涛
关键词: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诊治策略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MAME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主要由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及外层的上皮细胞组成,呈双层套管状结构。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5/6、p63、SMA、Calponin均(+),腺上皮细胞CK18(+),两种细胞ER、PR及C-erbB-2均(-)。结论 MAME临床罕见,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是诊断关键,应注意与乳腺肌上皮瘤、乳腺化生性癌、乳腺肉等鉴别。
姚少波张晓红
关键词:乳腺肿瘤恶性腺肌上皮瘤病理学
乳腺性腺肌上皮瘤影像学诊断探讨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乳腺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该病术前影像诊断的可能性及方法。材料与方法:将乳腺性腺肌上皮瘤的X线及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并复习近年来对该病影像学表现有较详细描述的文献,研究该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乳腺性腺肌上皮瘤X线表现常见为分叶状高密度肿块,轮廓清晰,边缘光滑或有毛刺,内密度可不均匀,周围无其他性征象。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实性结节或边界清楚以实性成分为主的包块,轮廓可呈分叶状,部分包块内见大量液性暗区,肿血供丰富,对周围组织结构无明显浸润。结论:乳腺性腺肌上皮瘤X线及超声表现缺乏明确的特异性,形态学表现介于良性之间,内部密度或回声不均,结合患者病史较长,有短期内突然增大的病史时,要注意存在该病的可能,要进一步追查。
王伟军张宝荣王德任转琴何海林
关键词:乳腺肿瘤恶性腺肌上皮瘤乳腺X线

相关作者

何海林
作品数:12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 CT X线摄影 触诊阴性 触诊
佟杰
作品数:30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结节 临床病理分析 文献复习 细针穿刺 微小乳头状癌
岳君秋
作品数:43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北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复习 乳腺 临床病理分析
范钦和
作品数:304被引量:1,332H指数:15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软组织肿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赫淑倩
作品数:18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研究主题:羧甲基壳聚糖 藏药 骨关节炎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