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60篇“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相关文章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呼吸功能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023年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危重症,患者术后急性呼吸功能相关的病死率较高.A型主动脉夹层属于中急危重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急性呼吸功能的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主要对该病患者术后出现的急性呼吸功能的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研究,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孙斌戴娟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护理干预
西维来司他钠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呼吸功能身炎症反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他钠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呼吸功能(ARI)及身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90例,术后出现ARI的共86例,纳入排除标准以后共62例,其中16例为实验组,4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了西维来司他钠按照0.2 mg/(kg·h)剂量24 h匀速泵入,维持7 d。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T1)、第3天(T2)、第5天(T3)、第7天(T4)氧合指数之差(△PaO_(2)/FiO_(2))、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术后呼吸机带机时间、二次插管例数、ICU停留时间、西药费及总费用。结果在T1~T4时间点,实验组的△PaO_(2)/FiO_(2)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WBC在第T2、T3、T4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实验组NEU在T2、T3、T4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实验组CRP、PCT、IL-6均仅在T4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西维来司他钠可能通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氧合,使患者获益。
曹先通吴玉静胡佳文周和平白军锋马鹏飞金振晓师桃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炎症反应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呼吸功能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20年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危重症,患者术后急性呼吸功能相关的病死率较高。该文主要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呼吸功能的护理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为医护人员对该类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借鉴与参考。
万建红李晓姝韩淳林兴凤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呼吸功能不全肺保护性通气肺复张自体血回输
小儿呼吸道异物术前发生急性呼吸功能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小儿呼吸道异物术前发生急性呼吸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并发呼吸功能呼吸道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未出现呼吸功能呼吸道异物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出现急性呼吸功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经过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肺炎、发热以及纵隔皮下积气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肺炎、发热以及纵隔皮下积气是造成小儿呼吸道异物术前急性呼吸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患儿的病情以及影响因素来制定预防策略,以此来降低小儿呼吸道异物术前发生急性呼吸功能的概率。
黄敏彭湘粤陶礼华赵斯君李赟胡彬雅赵东吉慧匡玉婷
关键词: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儿童
围术期急性呼吸功能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围术期急性呼吸功能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NPPV治疗的围术期急性呼吸功能患者148例,根据患者呼吸功能是否恢复分为成功组(112例)与失败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呼吸功能原因和分型及并发肺部感染情况;比较治疗期间呼吸机参数,包括通气方式及最高压力支持水平和最高吸入氧浓度;分析2组患者NPPV前及NPPV后1 h动脉血气指标,包括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PPV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成功组年龄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失败组[(61±8)岁比(70±7)岁,(11±3)分比(15±4)分],并发肺部感染率低于失败组[10.7%(12/112)比69.4%(25/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2组呼吸功能的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成功组最高压力支持水平及最高吸入氧浓度均低于失败组(均P <0. 05);NPPV治疗1 h后2组pH值及氧合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成功组高于失败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为NPPV的危险因素,氧合指数增加为NPPV的保护因素(均P <0. 05)。结论 NPPV治疗围术期急性呼吸功能患者临床效果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高龄、APACHEⅡ评分高、肺部感染是NPPV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氧合指数增加是保护因素。
拜合提亚尔.克然木米娜瓦尔.热合木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围术期无创正压通气
肺保护性通气结合肺复张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急性呼吸功能患者的监测与护理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急性呼吸功能(ARD)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基础上加肺复张技术并辅以积极的肺部物理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12月,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的28例患者,ARD持续时间平均为4.1d,经临床经验总结及文献查证后,对2014年1-12月32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RD患者,采用6~8 ml/kg的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采取呼气末正压(PEEP)(15±2) cmH2O(1 cmH2O=0.098 kPa)进行膨肺治疗,3次/d,肺复张后维持PEEP6~8 cmH2O.同时做好肺保护性通气和肺复张治疗的配合与监测,加强呼吸道管理,辅以翻身、肺部叩打及震荡等物理疗法.结果 2014年1-12月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平均ARD持续时间3.1d,与2013年1-12月相比平均缩短1d.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首选,但是小潮气量通气方式可导致一部分肺泡加速塌陷,使低氧血症加重,所以更加有必要进行间断的肺复张治疗,增加PEEP,防止肺泡塌陷和维持肺泡复张,提高疗效.
王华芬陈林招余珍玲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肺通气肺复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急性呼吸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急性呼吸功能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的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引起术后呼吸功能的各个因素,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多脏器灌注良(OR=5.270,CI:1.570~17.690,P=0.007)、术中血浆用量(OR=1.003,CI:1.001~1.006,P=0.005)与术后呼吸功能相关。急性呼吸功能发生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结论多脏器灌注良是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急性呼吸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呼吸功能发生后患者康复时间延长。
石云刘宇宋恒昌姜辉王辉山
关键词:停循环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呼吸功能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呼吸功能(acut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ARI)的相关因素。方法 39例DebakeyⅠ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可疑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氧合指数、灌注良综合征、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及血浆量、胸膜破裂、术后24 h胸管引流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先对上述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选呼吸功能患者30例,无呼吸功能患者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BMI>25 kg/m^2、术前氧合指数<300、手术距发病时间<2周、灌注良综合征、CPB时间>160 min、术后24 h红细胞输入量>10 U、术后24 h血浆输入量>1 000 ml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以下因素为术后发生ARI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5 kg/m2(P<0.01);术前氧合指数<300(P<0.05);术前灌注良综合征(P<0.01);术后24 h血浆输入量>1 000 ml(P<0.05);CPB时间>160 min(P<0.01)。结论 DebakeyⅠ主动脉夹层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发生ARI的危险因素包括:BMI>25 kg/m^2;术前氧合指数<300;术前灌注良综合征;术后24 h血浆输入量>1 000 ml;CPB时间>160 min。
林称意刘涛张军罗卫民刘华程栋梁郭家龙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呼吸功能不全LOGISTIC
1例主动脉夹层A型行介入术后并发急性呼吸功能的护理
2015年
急性呼吸功能(ARD)是心血管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动脉夹层的起病是由于主动脉内膜形成撕裂,使病变的中层暴露于管腔内血液的驱动力中。血液进入病变的主动脉中层后,沿血管长轴方向分离动脉中膜,由此产生主动脉夹层[1]。A型夹层急性病变占多数,身炎症反应是急性肺损伤的直接诱因[2],积极的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损伤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我科于2014年1月收治1例主动脉夹层A型行胸主动脉支架术患者后并发急性呼吸功能的患者,经对证治疗和护理,效果理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吴克梅万苗苗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护理
小儿呼吸道异物术前发生急性呼吸功能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分析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前发生急性呼吸功能(acute respiratory dysfunction,AR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456例呼吸道异物患儿临床资料,男246例,女210例;年龄0.5~1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0.15~14 d.记录患儿年龄、性别、既往史、异物史、异物种类、异物部位,是否合并发热、肺炎、纵隔或皮下积气等.监测患儿术前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紫绀情况,经皮氧饱和度(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和(或)血气分析.对可能引起ARD发生的因素采用二分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78例(17.1%)异物取出术前发生ARD.456例患儿中455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由气管镜手术转至胸外科开胸取出异物.452例患儿术后4~6h拔管撤机,ARD组有2例2~4d后拔管撤机,2例合并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经卡方检验发现,ARD组和非ARD组患几年龄,异物部位,体温,是否合并肺炎、纵隔或皮下积气是发生ARD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异物位于主气管或双侧支气管、合并肺炎、合并纵隔或皮下积气是小儿呼吸道异物发生ARD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通过早期判断小儿呼吸道异物发生ARD的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进行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王素芳韩富根成怡冰僧东杰
关键词:气管疾病呼吸功能不全急性病

相关作者

廖新成
作品数:39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烟雾吸入性损伤 高频振荡通气 吸入性损伤 慢性难愈性创面 糖尿病足
王力军
作品数:65被引量:254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PRK 急诊 急性 治疗近视
李保珍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创伤后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创伤 创伤指数 肺部感染
成怡冰
作品数:125被引量:372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重症手足口病 儿童 患儿 肺出血
刘楠
作品数:88被引量:512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低氧血症 主动脉夹层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