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02篇“ 思政工作者“的相关文章
培育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工作者提升治引领力的路径研究
2025年
在大学生想观念受到冲击、高校工作者育人本领不足的现实情况下,提升高校工作者治引领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素质构成、精神状态和使命作用三个维度出发,通过拓展平台、优化内容、全程参与等举措,进一步占领治引领新阵地,增强治引领话语权,把握治引领主旋律。
朱如超朱景平
关键词:时代新人
事业单位工作者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
2024年
教育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工作者工作的主导,他们负责国家策和各项精神的落地宣传以及本部门具体事务的传播,他们以自身行为和言论为模范,引导单位工作人员改变维方式,提高想认识。在单位面临挑战时,工作者具有维护想稳定,纠正错误想,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工作者通过不断更新工作理念,灵活调整工作路,更加关注职工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们厘清工作重点,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多种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多样化活动。对新形势下单位文化的形成和单位工作人员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冯登金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思政工作者
高校工作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理论依据和价值旨归
2023年
历史是彰显一个民族生命力的基础。站在新的起点上,高校工作者要清醒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使命,并有所作为。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作为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奠基,以党的百年奋斗史厚植历史自信的骨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历史自信的底气。高校工作者坚定历史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是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隐性举措,是保障育人实效的基本要求。在具化历史使命的实践路径中增强工作者的历史自信,保障治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漆燕平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者
新时代工作者基本素质与能力研究
2023年
工作者肩负着传播党的先进想、提升学生治觉悟的重要使命,只有切实提高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与专业能力,才能提高育人成效,培育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首先概述了工作者应当具备的5种素质,即坚定的治素质、过硬的想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渊博的知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必须掌握的3种关键能力,即因事而化的想引领能力、因时而进的自我提升能力、因势而新的工作创新能力。随后从实践出发,分别站在学校和个人角度,提出了提升工作者素质与能力的可行性策略。通过加强素质与能力建设,组建高素质工作队伍,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有益帮助。
孟号翔王一帆
关键词:思政工作者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教学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基层工作者职业幸福感形成机制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3年
工作者工作幸福感是衡量他生活、工作、精神状态的重要指标,对学生的幸福感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工作者的幸福感状况并不理想。当前我国工作者工作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强,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个人与国家是影响工作者六大最主要的维度。本文根据当前我国高职工作人员的职业幸福状况,探讨了影响工作者职业幸福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张馨月陈爱平
关键词:思政工作者职业幸福感
新时代高校工作者素质涵育的基本遵循
2023年
高校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育人的作用,离不开一支治强、业务精、水平高的专业化工作队伍。文章就新时代工作者涵育问题,结合学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工作会议和学校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从六个方面逐一进行论述。
朱美蓉张晓林
关键词:高等教育思政工作
新时代高校网络工作者职业能力培育和优化路径被引量:1
2023年
新时代赋予高校网络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多途径提升网络工作者信息甄别能力、网络应用能力和协同疏导能力,具体包括:提升网络自觉意识,增强网络咨询辅导、询问解答、交流沟通等服务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信息收集和数据整合建设能力;加强网络舆情风险信息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危机管控工作,提升网络舆情风险危机应急治理能力;多渠道强化对网络法律法规、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行为规范的学习,提升网络道德素质和媒介素养,提升对学生学风的引导能力,以及对学生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的实践能力。
张元钱美玲
关键词:网络辅导员
增强高校工作者历史自信的三重逻辑
2022年
高校工作者是高校治教育的主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崇高使命,党的历史是工作者的必修课和教科书。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高度历史自信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以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党史观、中华传统崇史观为理论逻辑,以抵御错误潮、坚定理想信念、保障育人实效为价值逻辑,以高校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牢记育人初心,自觉学深悟透党史为实践逻辑,持续增强高校工作者历史自信,进一步提高铸魂育人质量。
李嘉奇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者
浅谈"机制课程"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工作者协同育人被引量:1
2022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校的专业课程培训与教育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教学体系,这种独立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改革目标就是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协同发展,我们应当分别从课程主体、教育制度、教育平台和教育场域等方面,多层次地展开对"课程"改革的研究。高校应当将"课程"理念深入贯彻到改革工作当中,建立起协同教育平台,完善协同育人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需要的人才资源。
姜光明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思政工作者
“课程”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工作者协同育人标准化机制探究被引量:1
2022年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学生课程学习的要求。现如今,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素养,不断开展相应的制度和平台规划,以树立创新型的教学理念,协同培育人才。在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建立健全课程育人体系,并且通过专业课教师和工作者的制度协调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多元化、系统性的协同育人机制。
寇晓晶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思政工作者

相关作者

黄建炜
作品数:25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办公厅 思政课教师 思政工作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沈林
作品数:22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高职院校 红色文化 大学生 文化融入 传承研究
吴倩茹
作品数:32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高校 教育实践活动
江建民
作品数:10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九江职业大学
研究主题:理想信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常态 校企合作 思政工作者
黄永新
作品数:7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 着力 思政工作者 个人主义 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