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8篇“ 快速眼球运动“的相关文章
- 认知和运动功能预测孤立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表型转化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评价认知和运动功能在预测孤立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向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自2018年10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空港医院神经内科的iRBD患者47例,对受试者的基线认知和运动功能进行全面评估:使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估受试者的总体认知功能,使用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临摹)评估受试者的视空间功能,使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回忆)评估受试者的记忆功能,使用连线测试和Stroop色词测验评估受试者的注意力与执行功能,使用波士顿命名测试评估受试者的语言功能,使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交替拍打测试和3 m步行测试评估受试者的运动功能,定期随访并记录iRBD患者向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转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广义线性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识别iRBD疾病转化者的最佳认知和运动功能测试组合;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预测iRBD向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年,2例iRBD患者失访,实际纳入分析例数为45例。随访过程中共有21例iRBD患者向神经退行性疾病转化,其中14例为运动表型,7例为认知表型。基线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临摹)、连线测试A、交替拍打测试是识别iRBD表型转化者的最佳组合测试(敏感度90.0%,特异度87.5%,曲线下面积0.931,P<0.001);基线连线测试A、交替拍打测试是识别iRBD运动表型转化者的最佳组合测试(敏感度100.0%,特异度66.7%,曲线下面积0.872,P<0.001);连线测试A是识别iRBD认知表型转化者的最佳测试(敏感度83.3%,特异度91.7%,曲线下面积0.917,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连线测试A用时高于截断值(63.0 s)和交替拍打测试结果低于截断值(205.5次/min)是iRBD向神经退行性疾病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轩黄雅琴马莉梁丹琪万亚会周凯丽薛蓉
- 关键词:表型生物学标记
- 帕金森病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睡眠症状。文中综述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临床评估及治疗,以加深对帕金森病患者中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的认识。
- 杨木韩音莲张博涵刘艺鸣
-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影像学表现
- 帕金森病合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患者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伴有RBD进行分组,分为RBD组48例与单纯PD组52例,另外选取同时期至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自主神经功能水平,并分析RBD组患者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单纯PD组及对照组相比,RBD组扫视潜伏期显著延长,RBD组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评定量表(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symptom scale,SCOPA-AUT)中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而RBD组扫视精确度及曲线行走、躲避障碍物评分明显低于单纯PD组及对照组(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扫视潜伏期与SCOPA-AUT总分呈明显正相关,而扫视精确度、曲线行走、躲避障碍物与SCOPA-AUT总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及单纯PD患者相比,PD合并RBD患者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及自主神经功能均更差,且其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与自主神经功能密切相关。
- 张晓艺徐志强李晓昶杨改清
- 关键词: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
- 从肝脾失调论治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 2023年
-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指在视频多导睡眠监测(v-PSG)上监测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异常行为发作或肌肉失迟缓现象(RWA),其中特发性RBD是α-突触核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前驱期标志,目前临床上西医药物疗效欠佳,并且有一定副作用。RBD暂无特定的中医病名,但“梦魇”“梦呓”“梦惊”等均为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肝脾失调”是贯穿该病发生发展始终的核心病机,气机升降失司、血液功能失常、风痰上扰为三大主要病因病机,以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熄风化痰法拓展RBD新的中医辨证思路,随证灵活化裁,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睡眠疾病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经验,为未来临床及科研提供借鉴和启发。
- 宋昕桦张忠文周莉涵
- 关键词:肝脾失调病因病机
- 阿戈美拉汀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合并焦虑抑郁30例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分析阿戈美拉汀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特发性快速眼球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上iRBD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2018年9月—2021年12月收治iRB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60例,完善颅脑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记录患者夜间12 h的睡眠状况。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普拉克索片0.125 mg,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戈美拉汀25 mg,服用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量表(RBDSQ)评价两组患者睡眠、心理状态、RBD梦境及行为异常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PSG参数、PSQI、ESS、HAMD、HAMA、SAS、SDS、RBDSQ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PSQI、ESS、HAMD、HAMA、SAS、SDS、RBDSQ分值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联合普拉克索治疗不仅可改善iRB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还更好改善快速眼球动睡眠期的行为障碍。
- 尤红梅俊华徐金梅陈国华刘敏珍龚雪杨青
- 关键词:阿戈美拉汀焦虑抑郁
- 帕金森病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高发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前驱期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疾病前驱期标志物是早期识别或诊断帕金森病的重要依据。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帕金森病的特征性临床前驱症状,且与帕金森病具有一些相同的发病机制,部分机制在RBD转化为帕金森病的过程中进行性发展,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帕金森病前驱期标志物。文中对帕金森病与RBD的共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 覃欣陈琳盛志勇黄卫
-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生物学标记
- 快速眼球运动期发作的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的临床和电生理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快速眼球运动(REM)期发作的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例发生于REM期的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5例患者中3例为男性,年龄21~46岁。5例患者共监测到23次发作,22次发生在REM期睡眠,1次发作发生于非REMⅢ期睡眠。每次发作持续30 s至1 min,表现为睡眠中"过度运动性发作",伴或不伴意识障碍,13次发作期脑电图无明显异常,9次发作期有局灶性尖慢波或慢波,10次发作后期有局灶性慢波。结论REM期的过度运动性癫痫发作多起始于觉醒反应,发作间期放电均在清醒和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需注意与REM期行为障碍进行鉴别。
- 陈泽王晓丽王则直张歆博潘远航李敏刘永红
- 关键词:癫痫睡眠快速眼运动脑电描记术
-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快速眼球运动密度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患者(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 PLMD)快速眼球运动密度(rapid eye movement density, REMd)的特点,探讨REMd作为辅助诊断PLMD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分析以入睡困难、白天过度嗜睡等为主诉的住院且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nocturnal polysomnography, nPSG)患者44例。以临床诊断为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以及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eriodic limb movements index, PLMI)> 15次/h为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组(28例),其他为对照组(1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以及nPSG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LMD组睡眠效率降低,PLMI增加,REM睡眠比例减少,第1、2、3个REM片段中REMd均增加,平均REMd增加。结论 周期性肢体运动患者REMd显著增加,并且在REM睡眠的前3个周期表现最为显著,提示REMd可能作为PLMD诊断的一个生物标志物。
- 范滕滕郭丹陈洁张杨邵岩于周龙
- 关键词:多导睡眠监测生物标志物
- 伴有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伴有和不伴有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共40例PD患者[分为伴有RBD(PD+RBD)组和不伴有RBD(PD-RBD)组]和20例正常对照组入组。采用RBD筛查量表(RBDSQ)评估患者是否存在RBD。采用PD评价量表和霍亚(H-Y)分期评价运动症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症状,采用PD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评定量表(SCOPA-AUT)评定自主神经功能。结果PD+RBD组、PD-RBD组、正常对照组间MMSE、HAMD及SCOPA-AU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BD组和PD-RBD组强直症状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RBDSQ与SCOPA-AUT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52,P<0.01)。结论PD伴RBD患者有更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和强直症状,并且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与RBD有关,提示RBD可能是PD患者预后差的标记物。
- 赵宗波石志革刘晖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导睡眠监测
- 再认识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及相关谱系疾病被引量:2
- 2022年
- 已知人类睡眠主要分为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non rapid-eye-movement,NREM)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REM)两种模式,REM睡眠的发现是改变科学届与医学界对沉睡大脑的认识的重要里程碑,经过70多年的探索,人类对REM睡眠的生理特点和功能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但与REM睡眠相关的现象和相关疾病的认识还仍然不足。近年来又有新的关于REM睡眠的研究及认识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将就REM睡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的相似性提出快眼动睡眠期谱系障碍疾病的概念,以加深读者对REM睡眠及相关疾病的认识。
- 程岳阳(综述)詹淑琴
- 关键词:食欲素发作性睡病
相关作者
- 刘春风

- 作品数:808被引量:3,558H指数:2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睡眠障碍 急性脑梗死患者 非运动症状
- 张红菊

- 作品数:92被引量:262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失眠患者 原发性失眠 睡眠剥夺 失眠 静息态
- 王文婷

- 作品数:55被引量:245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抑郁 帕金森病患者 失眠患者 艾司西酞普兰
- 熊康平

- 作品数:72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患者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睡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
- 沈赟

- 作品数:36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睡眠障碍 肌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