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8篇“ 快速眼动“的相关文章
- 一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实时监测与调控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实时监测与调控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模态信号采集器佩戴于受试者前额,在受试者睡眠期间采集多模态信号,包括EEG信号、EOG信号和EMG信号;S2、通过睡眠分期算法对EEG...
- 郑辉黄常兴
- 一种基于PSG的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紊乱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PSG的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紊乱检测方法,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包括:S1、获取患者睡眠期的多模态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其中,多模态数据包括脑电数据、眼电数据、腿部肌电数据、下颌肌电数据、声音信号数据和睡...
- 郑辉李晓阳
-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相关量表评估
- 2025年
- 快速眼动(REM)睡眠行为障碍(RBD)是一种与α-突触核蛋白病理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密切关联的异态睡眠,早期诊断对其病情监测及干预至关重要。目前RBD临床确定诊断常通过多导睡眠监测(v-PSG)及夜间异常行为的症状进行评估,但v-PSG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难以普及。多种经过验证的RBD相关量表已成为辅助诊断的核心工具,为RBD的诊断、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估提供方法和工具。
- 周俊芳张筱彤黄朔孙晴晴王亚茹(综述)王赞
- 基于中医梦诊理论探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 2025年
- 基于对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特征性症状梦境演绎的认识,阐明梦、梦境与梦象的定义,并说明梦诊理论概况。梦境易受日常生活、情志因素及个人禀赋等多重因素影响。以中医梦诊理论为核心,从阴阳盛衰、脏腑虚实、邪气侵袭等角度分析引起病理梦象的病因病机,结合诊梦三要素,探讨RBD的治疗。中医梦诊理论统辖于中医学,针对复杂的梦象成因,去繁从简地将治疗集中在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和精神内守、调畅情志上,为治疗RBD提供了新方法。
- 赵璧卿张彪袁思成李姗珊郭少博李文龙赵天赐冀绪政
- 关键词:梦象
- 基于睡眠期间胸腹式呼吸信号的快速眼动期检测方法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睡眠期间胸腹式呼吸信号的快速眼动期检测方法,通过计算胸部呼吸信号和腹部呼吸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具体地,通过计算两个呼吸信号的滑动窗口相关系数,并计算相关系数序列的均值和标准差来检测快速眼动期。
- 王国静王卫东刘洪运石金龙吴世敬
- 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为首次发病症状的路易体痴呆1例
- 2025年
- 本文报道1例77岁男性,因“记忆力下降、凭空视物1年余,加重2个月伴敏感多疑”就诊的患者。该患者存在视幻觉,认知障碍呈波动性,体格检查可及帕金森综合征,并存在顽固性便秘、嗅觉失灵;磁共振成像示脑萎缩、双侧海马萎缩;重度记忆缺损、中度智力缺损,MMSE评分12分;脑电图轻度异常;多导睡眠监测提示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性较大。家属补充病史患者起病前存在夜间睡眠时挥拳、喊叫、骂人的情况。最终诊断为路易体痴呆。
- 杜若南王鑫张建新张健一王志仁韩笑乐蔡海鹏
- 关键词:痴呆LEWY体病幻视
- 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 2025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可合并多种非运动症状。约33%~46%的PD患者合并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RBD是PD的关键前驱症状之一,其早期出现为P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机会。相较于常规MRI序列基于脑结构的研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从脑功能网络层面探索PD合并RBD(PD RBD)患者的神经病理机制,为其诊断及治疗寻找影像学靶点,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发展并节约治疗成本。本文通过总结rs-fMRI的各种分析方法在PD RBD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PD RBD的精准诊疗提供参考,推动PD RBD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 杨媛高平
- 关键词:帕金森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 伴随可能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的性别特异性脑形态及网络差异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在不同亚组中形态学改变模式的性别差异。材料与方法从帕金森病进展标记计划数据库共获取278名参与者的高分辨率T1加权磁共振成像和临床量表数据。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筛查问卷的5分为截止点,分为PD-pRBD(≥5分)和PDnonRBD(<5分),最后被试包括93名PD-pRBD患者和114名PDnonRBD患者以及71名健康对照(healthycontrol,HC)。计算解剖学工具箱12(Computational Anatomy Toolbox 12,CAT12)用于获取灰质体积和皮层形态学指标数据,随后基于皮层形态学指标构建个体水平的形态学相似性网络。最后用图论分析的方法计算网络拓扑属性。结果PD-pRBD组中,男性额叶和颞叶的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低于女性(P=0.008、0.002),而女性额叶的回旋指数(gyrification index,GI)低于男性(P=0.024)。PDnonRBD组中,男性额叶的GI比女性低(P=0.009)。基于图论的网络分析显示,男性PD-pRBD患者较女性患者表现更低的网络信息整合能力,特别是在分形维度(fractal dimension,FD)网络的全局属性方面。此外,PD-pRBD组男性患者在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试-修订版(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Revised,HVLT-R)的延迟记忆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与形态学网络指标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伴随和不伴随RBD的PD患者在单纯形态学和网络层面都具有显著性别特异性模式,同时PD-pRBD组中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较nonRBD组更加广泛,并且进一步与认知相关,这一发现强调了在PD-pRBD患者诊治中考虑性别差异的重要性。
- 刘阳张鹏飞李昊周亮姜婧琪姜艳丽杨文霞张静
- 关键词:帕金森病性别差异
- 不同维度嗅觉测试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分析不同维度嗅觉测试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PD患者伴和不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的不同嗅觉维度的临床特点及不同嗅觉维度与RB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共73例,根据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量表(RBDSQ)将PD患者分为PD伴RBD(PD-RBD+)25例,PD不伴RBD(PD-RBD-)48例。招募同期患者家属作为健康对照,共39名。所有被试均收集一般资料,评估运动症状、情绪、睡眠状态及认知功能,采用嗅觉阈值、分辨和识别三个维度的嗅觉测试评估嗅觉功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个嗅觉测试区分P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能力。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不同嗅觉维度与运动及非运动症状间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男39例,女34例,年龄(63±7)岁;健康对照男16名,女23名,年龄(64±10)岁。PD患者的嗅觉阈值[(6.92±4.20)分比(9.36±4.33)分]、分辨[(7.44±3.05)分比(10.44±3.04)分]和识别[(15.38±5.80)分比(22.72±5.09)分]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不同嗅觉测试区分P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在三种嗅觉测试中,嗅觉阈值测试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1(95%CI:0.568~0.773),嗅觉分辨测试的AUC为0.750(95%CI:0.655~0.844),嗅觉识别测试的AUC为0.829(95%CI:0.751~0.906)。PD-RBD+组的嗅觉识别低于PD-RBD-组[(13.36±5.77)分比(16.44±5.58)分,P=0.030],PD-RBD+组的嗅觉阈值[(6.58±3.49)分比(6.69±4.04)分]和分辨[(7.00±3.39)分比(7.00±3.39)分]与PD-RB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嗅觉阈值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呈正相关(r=0.236);嗅觉分辨与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呈负相关(r=-0.347);嗅觉识别与MoCA呈正相关(r=0.246),与RBDSQ(r=-0.254)、PSQI(r=-0.335)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PD患者的嗅觉阈值、分辨和识别的能力均存在损害,嗅觉识别测试区分
- 王梦奇陈芯赵子晔胡丽丽朱旻昊程静静胡盼盼
- 关键词:帕金森病嗅觉障碍
-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快速眼动睡眠期肌电活动类型与睡眠稳定性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快速眼动(REM)睡眠期肌电活动类型与睡眠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3例RBD患者。收集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睡眠及情绪相关问卷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数据。根据同一患者REM睡眠期紧张性和时相性肌电活动所占比例不同,紧张性肌电比例高于时相性肌电组定义为紧张性主导组,时相性肌电比例高于紧张性组定义为时相性主导组。依据睡眠期向清醒期的转换次数与睡眠各分期总睡眠时间的比值计算睡眠不稳定性相关指数。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索REM期肌电活动与睡眠不稳定性相关指数之间的联系。结果共纳入特发性RBD(iRBD)患者35例,年龄(54.5±18.2)岁,男17例,女18例;RBD伴帕金森病(PD)患者27例,年龄(59.4±7.9)岁,男17例,女10例;RBD伴发作性睡病患者41例,年龄(21.2±13.2)岁,男22例,女19例。iRBD与RBD伴PD患者在客观睡眠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入睡后清醒时间、非快速眼动3期(N3)睡眠百分比均低于RBD伴发作性睡病患者(均P<0.05)。时相性主导组(n=33)非快速眼动1期-清醒(N1-W)转换指数[M(Q_(1),Q_(3)),10.6(6.5,16.9)次/h比7.3(4.7,10.5)次/h]、非快速眼动2期-清醒(N2-W)转换指数[4.0(2.2,5.6)次/h比2.3(1.5,3.9)次/h]、非快速眼动-清醒(NREM-W)转换指数[(5.8±2.9)次/h比(4.5±3.2)次/h]和快速眼动-清醒(REM-W)转换指数[3.9(1.9,7.3)次/h比2.7(1.0,4.0)次/h]均高于紧张性主导组(n=70)(均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时相性主导组患者对REM-W的影响高于紧张性主导组(β=2.05,95%CI:0.09~3.26,P=0.012)。结论RBD患者REM期时相性主导肌电活动可影响睡眠稳定性,尤其是REM睡眠。
- 任佳封赵显超钟曌孙世辉陈国艳范孟孟宿长军
- 关键词:快速眼动睡眠肌电活动
相关作者
- 左丽君

- 作品数:256被引量:288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伴发 帕金森病患者 神经免疫 阿尔茨海默病
- 赵忠新

- 作品数:666被引量:4,405H指数:2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睡眠剥夺 睡眠障碍 失眠 睡眠 帕金森病
- 余舒扬

- 作品数:239被引量:224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伴发 帕金森病患者 神经免疫 免疫炎症
- 刘春风

- 作品数:808被引量:3,558H指数:2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睡眠障碍 急性脑梗死患者 非运动症状
- 张巍

- 作品数:701被引量:2,999H指数:2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伴发 帕金森病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