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篇“ 忠孝观念“的相关文章
- 忠孝观念的困境及其出路
- 2023年
- 中国社会谈论一个人,往往注重从道德高度进行定性评价,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颐指气使”。若一个人被评价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么此人就会被周围人孤立、抛弃,无法融人社会了。忠孝观念联结的是国与家,构成了儒家的核心价值理念。由于儒家在汉代以后成为封建王朝的指导思想,因此,忠孝观念顺理成章地发展成为中国人牢不可破并引以为傲的价值观念。毫无疑问,忠孝观念对于维系早期以家国一体为基本构型的社会,使之稳定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姚海涛
- 关键词:忠孝观念核心价值理念家国一体封建王朝儒家
- 古代书院的忠孝观念教育实践:以清初洛学派书院士人为中心
- 2023年
- 康熙年间,以“中州八先生”中的耿介、冉觐祖、窦克勤、李来章、汤斌等为代表的中州士人,互相之间形成往来问学密切的师友社群。他们以书院为阵地,通过书院讲学灌输忠孝观念;并以为书院作学规,为书籍、族谱作序,编定教材等方式,推动《孝经》《小学》《圣谕十六条》等儒家书籍传播及其忠孝观念的教育实践。通过上述措施,最终落实官方以忠孝为核心的儒家教化理念。
- 周文焰
- 关键词:《孝经》《小学》书院忠孝观念
- 论张锡勤先生对忠孝观念的阐释
- 2021年
- 张锡勤先生立足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认为在中国古代诸多的道德规范中,孝和忠是最重要的两个条目。在《中国传统道德举要》中,先生分别对孝和忠进行了梳理和论证,并在说明二者源流发展的过程中,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奉行忠孝统一,但忠孝之间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两难抉择的状况,如何解决这一困境,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方式。先生对于孝和忠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阐释,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隽文婷
- 西汉与匈奴交往中的伦理碰撞及融合——以忠孝观念为中心被引量:2
- 2019年
- 汉地传统伦理观念的延展是伴随着汉匈交往史的另一个历史过程。在认识匈奴社会时,汉人常因匈奴人缺乏孝道观念而比之为禽兽,随着汉朝君臣秩序的巩固,汉人又因匈奴人采取敌视汉朝的政治立场而将之比喻为禽兽,这反映了汉朝将其君臣政治伦理施及匈奴的愿望。在应对匈奴所施行的对策中,和亲是通过建构次生型家庭伦理,将汉匈关系纳入君臣秩序。而招纳匈奴降人,则是利用匈奴内部君臣秩序的裂隙,将部分匈奴人纳入汉朝既有的君臣秩序框架。在汉匈决战阶段,匈奴降人金日磾成为汉朝的忠孝典型,这既是汉匈伦理融合的象征,同时也反映了西汉王朝对自身伦理废弛的忧虑。在汉匈力量对比发生逆转后,西汉朝廷最终从伦理角度肯定了匈奴臣服的政治抉择,而汉地传统伦理的因子则部分融入了匈奴人的制度、思维中。
- 崔建华
- 关键词:西汉匈奴孝道
- 《赵氏孤儿》与《忠臣藏》忠孝观念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元杂剧《赵氏孤儿》与歌舞伎《忠臣藏》同为中日传统复仇戏剧的经典之作,可两者表现出的忠孝观念却截然不同,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拟通过文本细读和平行比较的研究方式,分析中日两国传统的家族伦理观念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 莫文沁
- 关键词:《赵氏孤儿》《忠臣藏》忠孝观念
- 论忠孝观念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历史演变被引量:1
- 2015年
- 现代中国文学创作对与忠孝观念有关的文学题材所作的艺术处理,和不同时期作家对忠孝观念所持的态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忠孝观念作为一种思想文化资源,也逐渐在向现代发生"创造性转化"。简单提倡忠孝观念,并非重建国民道德,重整伦理秩序的正确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历史情况,用现代精神对传统的忠孝观念,加以新的阐发,融入新的精神元素,才能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发生应有的功效。
- 於可训
- 关键词:忠孝观念现代文学历史演变
- 明清讲史小说中“忠孝观念”探究
- 忠孝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含着至今尚有现实生命力的道德智慧。理性地审视、扬弃、批判和继承传统忠孝观念,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明清讲史小说忠孝观念的爬梳、挖掘...
- 刘连德
- 关键词:明清文学讲史小说忠孝观念文体特征
- 文献传递
- 明代士大夫的忠孝观念及其行为实践被引量:9
- 2013年
- 明代士大夫的忠孝观念,尽管所涉甚多,然究其要者,则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忠与孝的关系,即究竟是忠孝不能两全,还是忠孝可以合一;二是忠臣孝子的精神史源流,即孟子所言的大丈夫"浩然之气",与忠臣孝子之间存在着何种传承关系,以及忠臣孝子所具的侠义精神;三是忠孝的名实之辨,即从名副其实的"愚忠"实践者与名不副实的沽名钓誉者两个侧面,对忠孝观念重加论定;四是在整个明代社会变动的背景下,忠孝观念开始出现诸多的转向。从明代很多忠臣的表现来看,无不体现出一种"愚忠"。一个"愚"字,似乎证明他们的行为实践,并非出于理性的自我,而是出于外来精神压力之下的被动接受。
- 陈宝良
- 关键词:明代士大夫忠孝观
- 试析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 2013年
- 在世界四个文明古国产生的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留存下来的文化体系,它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遗产。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作为调节社会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有它自己的起源、发展轨迹,既有阶级性又具有全民性,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价值。继承和弘扬忠国孝亲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刘春蕊
-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规范道德情感
- 乾嘉学者对传统忠孝观念意义的调整——以钱大昕、阮元为中心的讨论
- 清承明制,实行"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国策。康、雍、乾等帝不遗余力以制度化的方式强力向全国推行忠孝之道,忠、孝观念日益沦为维护上下尊卑秩序与皇权专制的工具。在这一文化背景之下,钱大昕、阮元等一些乾嘉学者,对忠孝观念进行了重新...
- 王法周
- 关键词:孝忠五伦家族
相关作者
- 李贵鑫

- 作品数:15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
- 研究主题:语义模糊 语义模糊性 日语 死刑 复仇
- 崔建华

- 作品数:68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汉代 西汉 秦汉 酷吏 东汉
- 晋文

- 作品数:101被引量:225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 研究主题:汉代 桑弘羊 西汉 传世文献 秦汉
- 代大为

- 作品数:17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实证 思政 LMDI GM(1,1) 工业碳排放
- 张晖

- 作品数:19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钱澄之 黄宗羲 明清之际 文人 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