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2篇“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相关文章
- 绵羊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试验旨在探讨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在绵羊中的遗传多态性,并寻找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滩羊(250只)及滩羊×湖羊杂交F1代(174只)为试验动物,利用SNaPshot分型技术对H-FABP基因(GenBank登录号:AY157617)的多态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统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性检测,计算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等遗传多态指标,分析候选基因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长、体高、胸围、胸深、胸宽和管围等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检测到9个多态位点:939[A/G]、980[G/A]、1018[T/C]、2878[C/T]、2956[C/T]、3017[G/A]、3341[G/C]、3394[T/A]、1056[-/G],其中有6处转换、2处颠换、1处单碱基插入。(2)939[A/G]、980[G/A]、2956[C/T]、3341[G/C]、3394[T/A]和1018[T/C]的He为0.3200~0.4666,PIC为0.2688~0.3577;2878[C/T]、3017[G/A]位点的He为0.0283~0.1272,PIC为0.0279~0.1191,为低度多态;1056[-/G]位点的He在滩羊、滩羊×湖羊杂交F1代群体中分别为0.0120和0,PIC在滩羊、滩羊×湖羊杂交F1代群体中分别为0.0119和0;9个多态位点在滩羊、滩羊×湖羊杂交F1代群体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3)5个多态位点:939[A/G]、980[G/A]、2956[C/T]、3341[G/C]、3394[T/A]处于紧密连锁(D’>0.99),将H-FABP基因分为3个单倍型:AA、AB和BB。(4)在41只滩羊×湖羊杂交F1代羊中,BB单倍型在各生产性状上具有最大值,但各单倍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绵羊H-FABP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939[A/G]、980[G/A]、2956[C/T]、3341[G/C]、3394[T/A]5个位点紧密连锁,BB单倍型可能是与绵羊生产性状相关的优势单倍型。
- 谢秀兰梁小军马青马小明马丽娜岳彩娟杨炜迪额尔和花
- 关键词:滩羊H-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 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检测及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影响猪肉品质的众多因素中,遗传因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曾在多个猪种上进行研究。本实验以3个安徽地方品种和1个杂交品种为材料(圩猪、皖南花猪、皖南黑猪、皖南黑猪与巴克夏的二元杂),将各品种的DNA分别混池,通过PCR扩增H-FABP基因的5′端调控区和全部4个外显子,进行测序检测SNPs,分别在5′端调控区和第2外显子各检测到1个SNP。这两个SNP位点与粗蛋白质、总脂肪、游离脂肪和16种氨基酸含量表型值关联分析表明,5′端调控区的SNP多态性与全部19个性状的关联结果未达显著水平(P>0.05),第2外显子处SNP多态仅与谷氨酸含量显著关联(P<0.05)。
- 张越陆萌朱卫华许金根王金勇蓝静丁向东王重龙
- 关键词:肉质性状基因多态性
- 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检测及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影响猪肉品质的众多因素中,遗传因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已经在多个猪种上进行了研究.本实验以我国地...
- 张越陆萌王继英丁向东王重龙
- 关键词:肉质性状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基因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布莱凯特黑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 2013年
- 利用PCR-SSCP方法测定96头布莱凯特黑牛H-FABP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2的部分序列多态性,并对含有多态序列的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物1、3的扩增序列不存在多态性,引物2、4的扩增序列存在多态性;引物2在内含子第323位点处存在G→A突变,在群体中产生了AA、AB、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48、0.146、0.40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5,属于中度多态(0.25基因型频率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引物4在内含子2第872位点处存在C→G的突变,产生了HH、Hh、hh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4、0.417、0.47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7,为中度多态(0.25基因型频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 赵仕全董雅娟柏学进牛召珊杨莉张新浩
- 关键词: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 布莱凯特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根据GenBank发表的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的序列设计13对引物,分13段扩增出布莱凯特牛H-FABP基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式对各个片段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各个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得到布莱凯特牛H-FABP基因的全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布莱凯特牛的H-FABP基因(GenBank登录号:FJ756345)是由4个外显子(73、173、102和54 bp)和3个内含子(3463、1892和1494 bp)组成;布莱凯特牛与牦牛、普通牛、山羊、猪、马、人、大鼠、小鼠和鸡等9个物种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大小依次为99.3%、99.0%、96.3%、92.5%、89.8%、88.3%、83.3%、82.8%、75.6%,其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2%、99.2%、96.2%、93.2%、91.7%、88.7%、86.5%、86.5%、77.4%;系统发生树将这些物种总体上分成2支,鸡为独立的一支,布莱凯特牛、牦牛、普通牛、山羊、猪、马、人、大鼠、小鼠为另一独立的大分支。因此,渤海黑牛H-FABP基因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其进化树符合物种进化规律。
- 李兴芳柏学进董懿为封纪武董雅娟
- 关键词:H-FABP基因
- 动物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 2009年
- 肌内脂肪含量与肉的风味和嫩度等有关。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论文就动物H-FABP基因的结构,功能与定位、遗传变异及其与IMF的关系研究状况等方面做一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该基因提供参考。
- 李久章
- 关键词:H-FABP
- 西藏小型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研究
- 小型猪由于其在解剖学、生理学特性、营养代谢等方面与人类极为相似,正逐步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的常用实验动物。小型猪作为实验动物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外科、牙科、皮肤烧伤、血液病、遗传病、营养代谢病和新药安全性评价...
- 李金泽
- 关键词:畜牧学肌内脂肪肉质品质
- 文献传递
- 草地藏系绵羊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第二内含子的克隆和测序被引量:5
- 2007年
- 采用PCR技术对草地藏系绵羊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第2内含子进行了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和测序显示,其长度为1 893bp,该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普通绵羊和猪的H-FABP基因第2内含子分别有99%和66.4%的同源性。实验还对22只草地藏系绵羊H-FABP基因第2内含子中174 bp的序列进行了PCR-SSCP分析,结果未检测到多态性。
- 梁梓郑玉才王永傅昌秀金素钰王金玲於建国
- 关键词:草地藏系绵羊单链构象多态性
- 藏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组织表达差异性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采用半定量RT-PCR法,以GAPDH基因为内参,研究藏猪背最长肌、心肌、肝脏和脂肪组织中H-FABP基因mRNA组织表达差异性。结果显示,H-FABP基因mRNA组织表达差异性显著,脂肪组织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P<0.01);心肌表达量高于背最长肌(P<0.05);背最长肌表达量高于肝脏(P<0.01)。
- 黄河帅素容余先琼杨显彬尹公鹏任磊
- 关键词:藏猪基因表达
- 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和进化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对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9个物种相应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了牦牛与其它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牦牛H-FABP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1、外显子2、外显子3和外显子4大小分别为73、173、102和54 bp,内含子1、内含子2和内含子3大小分别为3 460、1 892和1 495 bp。CDS序列全长为402 bp,前体氨基酸数为133个。不同物种间在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上有较高的保守性。牦牛与普通牛、绵羊、山羊、猪、人、大鼠、小鼠、鸡、斑马鱼各物种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上同源性大小分别为99.8%、97.8%、97.0%、92.8%、88.8%、83.3%、83.1%、76.4%、68.7%。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小进化法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种方法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基本一致。系统树总体分为两支,斑马鱼为独立的一支,而牦牛与其它物种为另一大分支。牦牛与普通牛、绵羊与山羊先分别聚在一起,然后再聚为一类;后与猪、人依次聚为一类。小鼠和大鼠先聚为一类,再与人和其它物种聚类,然后再与鸡聚为一类。该系统聚类结果与动物学分类一致,表明H-FABP基因适合于构建不同物种间的系统进化树。
- 马志杰钟金城陈智华字向东常怀普张雪琴罗晓林魏雅萍肖玉萍
- 关键词:牦牛H-FABP基因克隆分子系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