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48篇“ 微血管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章
用于治疗微血管血栓形成的靶向溶栓
本发明提供了融合蛋白,用于以纤维蛋白非依赖性方式将纤溶酶原激活物靶向递送到血小板‑VWF复合物,或替代性地递送到其定位的位点。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在用于预防或治疗与此类血小板‑VWF复合物相关的疾病或状况的方法中,所述血小板...
C·马斯S·德玛特
文献传递
理气化痰活血方药对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及阻塞的影响
目的:复制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考察理气化痰活血方药对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影响. 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5只(体重为300±25g)顺序编号,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只...
王贤良苏立硕毛静远王帅赵国元王聪
关键词: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理气化痰活血方药对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及阻塞的影响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复制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考察理气化痰活血方药对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5只[体重为(300±25)g]顺序编号,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对照组(n=60)及空白组(n=5)3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均通过经心尖部向左心室内注射月桂酸钠建立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治疗组术前1 d及术后给予理气化痰活血方药灌胃(1 ml/100 g,每日1次),对照组术前1 d及术后给予蒸馏水灌胃(1 ml/100 g,每日1次),两组分别在术后1、24 h,7、14、21、28 d各时间点随机处死5只大鼠,并留取心肌组织;空白组5只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正常饲养,在28 d时一并处死,留取心肌组织。心肌组织标本经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比较各组大鼠各时间点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微血管血栓阻塞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经心尖部注射月桂酸钠后1 h即有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24 h左右血栓形成率最高;与空白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冠脉微血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情况。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冠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过注射月桂酸钠可以成功诱导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理气化痰活血方药可减少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同时可改善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
王贤良苏立硕毛静远王帅赵国元王聪
关键词:冠脉微循环微血管血栓形成微血管阻塞
组织因子在大鼠脑微血管血栓形成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皮质微血管血栓模型中组织因子(TF)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血栓2h、4h、6h、24h组,每组10只,应用光化学法诱导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脑血栓2h、4h、6h、24h血浆和脑血栓形成局部T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HE光镜和电镜观察的病理形态变化显示复制大鼠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成功。血浆中TF含量4h、6h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血栓局部微血管内皮细胞TF表达阳性,对照组为阴性,血栓6h和24h组TF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2h和4h组(P<0.01)。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2h(P<0.01)、4h(P<0.05)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抗凝血酶(AT)活性24h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光化学诱导大鼠脑血栓形成模型操作简单,稳定可靠,与人体血栓形成过程相似血管内皮损伤及内皮下TF暴露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易化因素增强,表明TF参与大鼠脑皮质微血管血栓形成
周薇胡豫王华芳刘练金王雅丹郑金娥魏文宁
关键词:光化学颅内血栓形成内皮细胞凝血致活酶
组织因子在大鼠脑微血管血栓形成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为细胞模型,并建立脑血栓形成的大鼠模型,分别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的表达和促凝活性进行体外和体内实验,探讨TF在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并培养...
胡豫周薇王华芳魏文宁
关键词:大鼠模型大鼠脑微血栓形成微血管
文献传递
光量子血氧疗法预防显微血管血栓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研究光量子血氧疗法的抗栓作用。方法:利用狗显微血管损伤和修复模型,采用的显动、静脉外径为1.0~2.0mm,治疗组狗在显微血管损伤修复后当天和1天,输入经激光和紫外光辐照并充氧的自体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在第6天观察血栓形成率。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血栓形成率低,在动脉,血栓形成的不同有显著差异(P<0。05),在静脉,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验结果提示光量子血氧疗法能够抑制显微血管损伤后的血栓形成
黄慕洁储榆德于仲嘉蔡嵘郭金囡
关键词:光量子疗法显微血管血栓形成
微血管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制作被引量:3
1995年
报告了将闭合式颅骨开窗技术和静脉内注入荧光素钠、滤过光照射诱发血管血栓形成技术相结合建立可以定点、定量地诱发脑微血管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探讨有关因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为了定量地分析微血管血栓形成的时间过程,在观察血栓形成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微血管内最早形成血栓的时间(Ti)和血栓形成后将血流完全阻断的时间(To)。实验结果表明,脑微血管血栓形成时间与滤过光照射强度、染料剂量及血管管径有关;小动脉、小静脉内血栓形成时间亦不相同。本实验动物模型在研究脑血栓形成机理、脑血栓形成前后脑局部循环变化和预防、治疗血栓形成药物和溶栓药物效果的分析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任直张坚任祖渊段重高苏长保修瑞娟
关键词:微循环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阿替普酶减少卒中患者下游微血管血栓形成并提高大动脉血管再通的效益
2015年
众所周知,下游微血管血栓形成(downstreammicrovascularthrombosis,DM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不完全的一个促成因素。法国巴黎大学血管转化科学实验室的Desilles等进行了一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研究,旨在确定利用活体成像检测DMT的时机并验证静脉输注阿替普酶能够减少DMT的假说。
李宏建
关键词:微血管血栓形成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阿替普酶大动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被引量:148
2017年
一、概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INTRAVASCULAR微血管血栓形成临床综合征
以神经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血栓微血管病变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病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微血管血栓形成,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肾脏以及其他器官的可逆性损伤。本病常急性起病,易误诊,病死率高,神经症状常见,严重神经症状者预后差。本文回顾分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3例以神经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情况。
孙彩虹杜锋蔚张仪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症状微血管血栓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微血管病变

相关作者

胡豫
作品数:509被引量:2,633H指数:2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多发性骨髓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静脉血栓栓塞症 CAR
魏文宁
作品数:237被引量:883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冠心病患者
王洪涛
作品数:7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
研究主题:汉族 医院数字化 HIS 检验信息 汉族人群
胡玉龙
作品数:1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湘南学院
研究主题:药物研究进展 WILLEBRAND因子 血栓形成过程 心脑血管病变 抗血小板
刘媛
作品数:7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血小板 糖基化终产物 药物研究进展 WILLEBRAND因子 血栓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