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1篇“ 微咸水灌溉“的相关文章
微咸灌溉与施肥方式对盐碱地稻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互作效应
2025年
探索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微咸与淡联合灌溉稻生理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圣香1826’为试验材料,设置主区为淡灌溉(FI,全生育期均灌溉)、微咸-淡联合灌溉(BFI,插秧后至分蘖前灌溉,分蘖期至成熟期补灌微咸)2种灌溉制度;裂区为5种施肥方式T1(常规施肥,当地习惯施肥N 300 kg/hm^(2))、T2(减N20%,N240 kg/hm^(2))、T3(减N20%,穗肥增施K,N240 kg/hm^(2)+K36 kg/hm^(2))、T4(减N20%,蘖肥增施Ca,N240 kg/hm^(2)+Ca18 kg/hm^(2))、T5(减N20%增施K和Ca,N240 kg/hm^(2)+K36 kg/hm^(2)+Ca 18 kg/hm^(2))。结果表明,BFIT5处理可以显著的延长稻的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Ca肥补施,使稻植株Na^(+)含量降低24.35%(P<0.05)、K+含量提高20.20%、Na^(+)/K^(+)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升高13.06%、脯氨酸(Pro)含量升高20.69%、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了9.19%,提高了植株的抗性;BFIT5处理使稻的有效穗数提高30.1%、穗总粒数提高7.2%、穗实粒数提高38.2%、结实率提高28.9%、产量提高38.2%、稻米的食味值增加6、崩解值升高、消减值降低、蒸煮品质升高。在分蘖期开始浇灌微咸,且减少常规施氮量的20%、增施K和Ca肥,节约稻田用淡的同时提高了微咸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王璐侯红燕胡鑫慧郭洪海郭洪海
关键词:微咸水灌溉水稻水肥耦合生理特性水肥互作
不同微咸灌溉模式下盐碱土脱盐效率及稻生长效应
2025年
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微咸灌溉模式对盐碱土壤盐分分布、稻的生理生态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根据微咸利用情况,设置四种灌溉模式处理:淡灌溉(对照组)、退重灌、淡-微咸浅湿交替灌溉和淡-微咸交替灌溉,通过盆栽稻试验,分析不同微咸灌溉模式下稻生长影响以及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淡-微咸浅湿交替灌溉和淡-微咸交替灌溉能够降低稻叶片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实际量子产量(Ф_(PSⅡ))、光化学淬灭(q_(p)),同时这两种处理也能降低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rmmol)和气孔导度(Cond),而降低稻光合速率是非气孔因素造成的。②淡-微咸浅湿交替灌溉和淡-微咸交替灌溉相比于淡灌溉均显著增加土壤上层盐分,退重灌主要能够降低0~30 cm土壤盐分。所有灌溉模式均对土壤盐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淋洗,0~50 cm土壤层的脱盐率均超过40%,其中退重灌处理的脱盐效果最为显著,达到了58.3%。③不同微咸灌溉模式抑制稻生长,不同处理下产量大小依次为:退重灌>淡灌溉>淡-微咸浅湿交替灌溉>淡-微咸交替灌溉,稻生育期期间,淡-微咸浅湿交替灌溉量最少,且作物分利用效率最大。在盐碱土背景下实施淡-微咸浅湿交替灌溉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稻产量,还能显著提高作物的分利用效率。这对于淡资源有限的盐碱地区,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且可持续的农业灌溉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李博王洪德丁继辉施超潘永春彭大育佘冬立
关键词:水稻灌溉模式盐分动态生理生态特性
微咸灌溉技术在灌溉中的应用
2024年
大辽河流域位于辽宁营口市境内,该流域河流属于潮汐范围内,受涨落潮的影响,灌溉源的咸度较高。研究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流域内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氯离子含量的敏感性不同。因此,文章针对稻生长期,通过合理控制中氯离子的含量,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的有效利用率,并提出了控制中氯离子含量的指标。结果表明,稻生长的不同阶段,中氯离子含量比例应控制:稻泡插期,在0.5‰以内;反青分蘗期,在0.8‰以内;正常生长期,在1‰以内。研究结果为营口市稻种植灌溉实践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与借鉴。
周环宇
关键词:微咸水灌溉农田水利潮汐大辽河
一种田间微咸灌溉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属于灌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田间微咸灌溉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淡源及咸源,所述淡源及咸源借助泵连接有过滤装置的进管,所述过滤装置的出管连接有混罐,所述混罐借助泵还连接有储罐,所述储罐的输出...
张喜英刘秀位陈素英邵立威牛君仿闫宗正
一种微咸灌溉番茄套种沙葱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所设置的一种微咸灌溉番茄套种沙葱的种植方法,适当采用微咸对番茄进行灌溉,能够提升番茄的品质,保产增效。且本发明采用在番茄的行间套种沙葱的方法,不仅能够改善番茄根际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番茄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的多样性,...
吴龙国张瑶曹云娥田兴武李建设高艳明赵娜朱彦哲田雨黄彦发
微咸灌溉下粉垄耕作土壤盐运移特性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明确微咸灌溉条件下粉垄耕作土壤分入渗规律及盐运移特征。【方法】基于室内土箱试验,分析3种微咸矿化度(0g/L(S1)、3g/L(S2)和5g/L(S3))和2种耕作(粉垄耕作(FL)和传统翻耕(FG))条件下的土壤分入渗特征和盐运移规律。【结果】分平均入渗速率和垂直湿润锋推进速率随着微咸矿化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平湿润锋运移速度随着微咸矿化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加。FL处理下的土壤分入渗速率、湿润锋推进速率相比FG处理有明显提升。Kostiakov模型可较好地拟合2种耕作措施下的土壤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之间的关系(R^(2)>0.99)。灌溉后20 d,FL处理下的土壤含率均小于相同微咸矿化度下的FG处理;同一耕作措施下,土壤含率随着微咸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微咸灌溉与粉垄耕作对土壤分入渗、土壤湿润锋运移和土壤盐再分布具有改善作用。与灌溉前相比,灌溉后20 d,FL处理下的土壤平均脱盐率为42.95%~55.98%,而FG处理下的土壤平均脱盐率为32.34%~43.29%。随着矿化度的增加,FL处理下的平均土壤电导率相比FG处理分别下降22.38%、18.54%和15.68%。
朱成立杨花蕾冯根祥韩莉王策翟亚明冯宝平赵涛
关键词:微咸水灌溉土壤水分入渗土壤水盐动态
微咸灌溉对农田土壤镉污染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高矿化度灌溉对植物镉修复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究不同镉污染条件下(外源镉质量分数为0、5、10、15 mg/kg)3种灌溉(W1:去离子、W2:天然微咸、W3:与W2等矿化度的氯化钠盐)对玉米植株镉吸收及植株镉累积的影响。【结果】(1)W2、W3处理玉米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根干质量、根鲜质量均低于W1处理;土壤外源镉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5mg/kg时,W1处理各生长指标呈下降趋势,W2、W3处理各生长指标下降趋势不显著;(2)当土壤外源镉质量分数为5、10、15 mg/kg时,玉米地上部和根部镉质量分数表现均为W3处理>W2处理>W1处理;(3)当土壤外源镉质量分数较低(5、10 mg/kg)时,W2、W3处理玉米地上部镉累积量均显著低于W1处理(P<0.05);当土壤外源镉质量分数较高(15 mg/kg)时,W1、W2、W3处理玉米地上部镉累积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W1、W2、W3处理玉米根部镉累积量在土壤外源镉质量分数为5、10、15mg/kg时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分和镉胁迫均会抑制玉米植株生长和镉吸收从而影响单株镉累积量,但当土壤镉质量分数较高时,盐分对玉米植株镉累积量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在淡缺乏而微咸丰富地区可以考虑在高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过程中采用微咸灌溉以节约淡资源。
沈兴凤郝英君任翊卓唐希望
关键词:土壤镉污染灌溉植物修复
微咸灌溉下冬枣光合生理性状与光响应模型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矿化度对冬枣光合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基于大田试验,研究1g/L(S1)、2 g/L(S2)、3 g/L(S3)、4 g/L(S4)和5 g/L(S5)灌溉矿化度下的土壤盐分布规律与冬枣光合生理响应机制。【结果】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在3 g/L处理或4 g/L处理下达到峰值;与其他处理相比,4 g/L处理与5g/L处理灌溉矿化度下的叶片叶绿素量、最大荧光效率和最大量子效率显著降低;与1g/L处理相比,3 g/L处理与4 g/L处理下的冬枣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显著升高,而光饱和点显著降低,3~4 g/L灌溉矿化度虽然减小了冬枣的可利用光强范围,但提高了叶片的生理活性。【结论】在果实膨大期,灌溉矿化度为1~3 g/L时,气孔限制是影响冬枣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当灌溉矿化度超过4 g/L时,非气孔限制因素是导致叶片光能利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土壤生态环境与冬枣生理过程,推荐采用3g/L矿化度的微咸对冬枣进行灌溉
丛鑫王通庞桂斌徐立荣徐征和刘鸿飞甄玉月
关键词:冬枣
磁化微咸灌溉对盐碱土盐运移及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南疆面临的资源匮乏和土壤盐碱化问题是限制其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解决该地区日益加剧的淡缺乏和土壤盐碱化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磁化微咸灌溉在充分释放地区资源开发潜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盐分淋出率,在农业用方面...
彭永倩
关键词:盐分离子夏玉米
东营市引黄灌区微咸灌溉应用技术探索
2024年
东营市当地淡资源匮乏,地下矿化度高且利用率低,黄河引指标受限,引黄灌区的生态、生产用矛盾突出,开发和建设速度受到严重制约。从东营市引黄灌区现状资源供需矛盾角度,分析微咸利用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微咸灌溉研究成果,探讨东营市适宜的微咸灌溉方式、关键技术,并提出微咸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李恩辉燕美英张兴风
关键词:灌溉水资源

相关作者

李科江
作品数:192被引量:1,256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冬小麦 小麦 玉米 夏玉米 施肥
杨树青
作品数:117被引量:759H指数:17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河套灌区 微咸水灌溉 内蒙古河套灌区 SWAP模型 枸杞
庞桂斌
作品数:39被引量:232H指数:10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
研究主题:微咸水灌溉 冬小麦 控制灌溉 冬枣 水稻
徐征和
作品数:193被引量:525H指数:11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
研究主题:开环聚合 高选择性 反应速率 锂化合物 配体
李建设
作品数:372被引量:2,017H指数:21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
研究主题:番茄 日光温室 温室 营养液 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