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7篇“ 徒手心肺复苏“的相关文章
- 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应用的疗效比
- 2024年
- 探讨急诊科针对心肺复苏的干预手段。方法 纳入研究者100例,均为我院急诊科近两年收治的病例,采取随机性分组,设定组别为50例常规组与50例研究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心肺复苏方式,统计两组的心肺复苏效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各项复苏指标较常规组显著优化(P<0.05),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肺复苏机作为心肺复苏技术的更新手段,其复苏效果较徒手心肺复苏显著,可挽救患者于危急时刻,有助于改善其预后效果,可作为急诊科的最佳急救措施。
- 肖允哲
- 关键词: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急诊科
- 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观察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在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对其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4月本院接诊的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接受机械心肺复苏抢救方法)和参照组(35例,接受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方法),对两组自主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并发症情况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主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平均动脉压情况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97.14%)高于参照组(82.86%),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24h后存活率(94.28%)高于参照组(77.14%),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5.71%)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4.29%),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机械心肺复苏的抢救方法应用到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救治中,相较于徒手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心肺复苏的效果,其复苏的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存活率较高。
- 王文广郑晓丽
- 公众徒手心肺复苏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的培训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对受众为社区居民、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的徒手心肺复苏与AED使用的培训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8月间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公共场所和社区进行培训的1063名人员,应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其中524名人员作为此研究对象,应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前后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与AED使用相关知识及技能的知晓情况.结果培训后公众对院外急救认知率,对徒手心肺复苏与AED使用的知晓率均高于培训前,P<0.05.不同年龄、学历、职业对公众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有所差别,年轻人(30岁以下)、高学历者对急救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明显较高.结论挽救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技能徒手心肺复苏及AED使用并非是高难度技术,普通人群可以通过短时间培训掌握这项救命技能.
- 董亮
- 关键词:徒手心肺复苏知晓率
- 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 比较徒手心肺复苏与隆德大学心肺辅助系统LUCAS(Physio-Control Inc./Jolife AB,瑞典隆德)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心肺复苏提供更好的方法与选择依据。方法 分别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将搜索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 X9数据库进行管理,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 5.3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3次筛选共选出14篇文献,经统计推断得出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后30 d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2,P=0.17),但LUCAS心肺复苏机可能会导致更多患者肋骨骨折(P=0.03)。结论 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中,心肺复苏机并没有显示出优于人工心肺复苏术良好的效果,而且心肺复苏机对人体的损伤发生率更高。
- 李怡璇邓海霞胡炳全肖桂兰龚玉芳刘小飞何廷廷蔡欣陈祖民
- 关键词:心肺复苏机心脏骤停META分析
- 徒手心肺复苏与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在急诊科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比较在为急诊科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的过程中徒手心肺复苏与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所获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急诊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62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其心肺复苏方式分别为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率、复苏后10min颈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复苏时间、复苏后即刻乳酸值与血氧饱和度以及复苏后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P<0.05;心肺复苏后20min、30min两组患者颈动脉血流平均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需要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来说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的应用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 刘伯瑞
- 关键词:徒手心肺复苏急诊科
- 徒手心肺复苏联合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诊科用徒手心肺复苏联合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兴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院前、院内急救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抢救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给予试验组患者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抢救,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有效率、心肺复苏后的恢复情况以及复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心肺复苏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成功后,试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复苏成功后,试验组的复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采用徒手心肺复苏联合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有效率,提升心肺复苏质量,减少复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李春刘香玲唐姣媛吕柳蒋丽萍
- 关键词:急诊科心跳呼吸骤停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
- 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对比徒手心肺复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徒手心肺复苏两种急救手段应用于院前急救的价值。方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应用徒手心肺复苏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1例),对应用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设为研究组(51例),对比两种心肺复苏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90.20%)高于对照组(68.63%),复苏后患者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具备统计学差异特征(P<0.05)。接受心肺复苏急救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乳酸、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对照组低,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较对照组高,上述指标的组间比较均具备统计学差异特征(P<0.05)。研究组复苏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备统计学差异特征(P<0.05)。结论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明显优于徒手心肺复苏,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升心肺复苏成功率,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心功能、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 李杏良马盼盼刘晨燕
- 关键词:徒手心肺复苏院前急救
- 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的效果对比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中运用心肺复苏机和徒手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急诊内科就诊应用心肺复苏机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我院就诊应用徒手心肺复苏的43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有效率、心肺复苏时间、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81.82%vs 53.49%,P<0.05);研究组心肺复苏时间、PaCO2皆小于参照组,SBP、DBP、PaO2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8.33%vs30.43%,P<0.05)。结论:急诊内科心脏与呼吸骤停患者急救中应用心肺复苏机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心肺复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氧分压均得到较为显著改善。
- 雷东来庄建伟
- 关键词:急诊内科心肺复苏机徒手心肺复苏
- 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82例进行心脏复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机,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不同时间段颈动脉血流速度、复苏时间、复苏后即刻乳酸值、复苏后即刻血氧饱和度、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85.37%,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10 min颈动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后即刻乳酸值低于对照组,复苏后即刻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cTNT、CK-M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复苏成功率高,可缩短复苏时间,提高复苏后血氧饱和度,减少乳酸值,降低心肌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
- 贾绍俊何振芬
- 关键词: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血氧饱和度心肌损伤
- 徒手心肺复苏和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中的价值对比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比较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运城市第一医院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104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心肺复苏方式不同分为徒手组(50例)与器械组(54例)。徒手组予以徒手心肺复苏,器械组予以心肺复苏机复苏,比较2组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复苏后生命体征、复苏成功率及复苏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器械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和自主呼吸时间显著短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徒手组,血乳酸值低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以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高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血气胸、肋骨骨折、胃内容物反流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徒手组(P<0.05)。结论与徒手复苏相比,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更高,有助于降低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率。
- 文江晓
- 关键词:急诊科心脏骤停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
相关作者
- 黄桥

- 作品数:6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本科生专业 本科 高校护理 高校 护生
- 张琦

- 作品数:10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军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三峡工程 学龄前儿童 气质 三峡坝区 蓄水
- 陈自力

- 作品数:25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医学部
- 研究主题:创伤 MODS 休克大鼠 心脑 弥漫性轴索损伤
- 胡翠环

- 作品数:49被引量:4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护理 护理教育 专业学位 护理专业 数据收集
- 李剑

-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医学部
- 研究主题:休克大鼠 心脑 平均动脉压 失血性 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