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68篇“ 影戏“的相关文章
好玩的皮影戏
2025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新年里,孩子们走进南京老门东、夫子庙游玩,观看了皮影戏衷演,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
曹晓月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皮影戏好玩幼儿
幕布台架(皮影戏演出用)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幕布台架(皮影戏演出用)。;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皮影戏的表演、辅助皮影艺术教学。;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整体造型。;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王丽娟
南部县马王皮影戏传承发展研究
2025年
南部县马王皮影戏是流传于四川省川东北部南充南部县一带的民间小戏。本文基于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的相互印证,厘清南部县马王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现状。马王皮影戏的传承发展离不开艺人们的坚守,它的“一生”辗转曲折,笔者将其分为初创期、发展期、繁荣期、革新期四个阶段。目前,马王皮影戏的传承发展仍处于革新期,在如今“万象更新”的大环境下其音乐表演已经受到了严重冲击,活态“奏唱”正在逐渐消失,就此引发笔者对马王皮影戏传承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面临消失的“奏唱”该何去何从?
张力丹
关键词:传承发展
“非遗”海宁皮影戏特色及其传播策略
2025年
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起源于西汉,历经千年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之一。在2006年,皮影戏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皮影戏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其艺术形式得到了国际认可。
陈文兰郁铭轩俞丽艳
关键词:中国传统戏剧皮影戏历史文化内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都皮影戏的数字化转型与美学价值探析
2025年
研究探索成都皮影戏数字化转型的具体策略与美学价值,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保留和传承成都皮影戏的传统美学价值,同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以期为这一传统艺术的未来发展探寻新的路径。
冯进萨仁高娃
关键词:数字化美学价值
AIGC赋能非遗皮影戏数字化路径研究
2025年
以AIGC为切入点,对非遗皮影数字化的创新性、融合性和传承性系统探赜。采用跨学科交叉研究法,探究数字媒介与人文符号的融合路径,构建从符号解读、内容生成到交互体验的数字化全流程,拓展非遗数字化多维度融合再现。
邓勋春
关键词:皮影戏
现代艺术语境下沈阳关氏皮影戏创新设计研究
2025年
以辽北地区“沈阳关氏皮影戏”现代艺术创新设计为个案研究,结合地域文化,兼顾民族文化特征,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语境下,探讨传统非遗的创新设计。
刘子英于静
关键词:现代艺术
非遗保护视域下青龙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
2025年
青龙皮影戏是冀东皮影戏的一大分支,独特的满族文化使青龙皮影深具“满乡”特色。随着非遗话语的兴起,全国各地都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青龙皮影发展成果颇丰,但缺憾确存,城市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得青龙皮影仍面临诸多困境。本文深究缘由,提出建议,为青龙皮影良性发展提出参考借鉴。一、青龙皮影的源流与发展(一)与唐山皮影的源流关联以唐山为代表的冀东皮影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青龙皮影,存有重要的互文关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出传播学视域下的“在地化”发展特征。现就二者的“互文性”特征展开进一步分析。唐山皮影是北方影戏的典型代表,主要发源于唐山的滦州地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青龙皮影属于滦州影戏系统,是滦州影戏北传的代表,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滦州皮影与青龙皮影在身份关系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位于唐山市的东部一带,俗语云“因近而来,因邻而往”,因此,二者接壤也为它们之间风俗习惯的“互文”、滦州影戏在青龙地区能够取得较大的文化认同和群众基础,以及滦州影戏的北传,奠定了重要的渊源基础。
张纹瑜
关键词:唐山皮影滦州影戏皮影戏满族文化文化多元化
基于数智驱动的豫南皮影戏文献资源整理与文旅价值实现
2025年
数智化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化资源整理和利用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豫南皮影戏文献资源的分布和存续现状分析,数智驱动下,豫南皮影戏文献资源可以通过建立数智资料库、构建数智网站平台和打造数字博物馆等,实现豫南皮影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和保护。豫南皮影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和保护为其在新时代文旅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包括艺术体验、艺术研究、生产价值、生活价值、思想传播和艺术交流等都可以进行智能化创新,展现出了数智技术为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
周全明王慧婷张怡周玉梅
关键词:文献资源档案整理档案保护数字博物馆
从窑洞到网络: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传播变迁研究--基于艺人魏宗富的讨论
2025年
环县道情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一支,是以“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民间戏曲,又被称为“灯影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直播和短视频成为传统文化传播新的发展途径。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在相互理解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交往方式,这种方式是基于主体之间相互建立的一种无形的空间交流规则。社会的发展和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着传统文化走向媒体化,促使传播方式发生变迁,传播方式的变迁是立体式的、多维度的,凸显出主体之间的关系性和空间性的变化。文化传播方式的变迁是在推动公众在新的交互规则下理性互动、规范交互方式。以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魏宗富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新旧传播方式的数据来探讨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的空间秩序,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传播方式的变迁提供微观范例。
包诺妍狄良川
关键词:环县道情皮影戏文化传播网络直播

相关作者

李跃忠
作品数:118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影戏 中国影戏 文化功能 剧本 演出
郑劭荣
作品数:47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影戏 戏曲 口述 编创 戏剧
张军
作品数:147被引量:293H指数:9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蚁群算法 影戏 遗传算法 信息素 出口
赵建新
作品数:29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叙考 皮影戏 抄本 纪略 中国古代小说
孙慧
作品数:15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影戏 《申报》 广告研究 广告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