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37篇“ 形态解剖结构“的相关文章
红松营养枝和生殖枝不同叶龄针叶形态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
2025年
本研究以全光下6、7和8月处于结实状态的40年生红松母树生殖枝和营养枝上的当年生和一年生针叶为研究对象,比较针叶形态解剖结构和光合性能指标的差异,分析不同枝型和叶龄针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了气孔密度、叶宽和中柱面积外,当年生针叶其他形态指标、解剖结构指标和含水率在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而一年生针叶在不同月份间差异不明显。当年生针叶在7和8月叶长分别比6月显著提高91.0%~110.1%和122.2%~131.5%,比叶面积分别显著减小32.8%~40.9%和44.8%~52.5%,木质部面积分别显著增大47.3%~70.8%和75.9%~105.7%,韧皮部面积分别显著增大29.2%~30.0%和64.3%~73.2%。当年生和一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P_(n))在不同月份间的变化趋势相反,表现出当年生针叶在7月和8月的P_(n)比6月分别增高17.1%~39.8%和40.3%~51.5%,而一年生针叶在7月和8月的P_(n)比6月分别降低40.1%~56.9%和45.2%~46.1%。生殖枝和营养枝之间的针叶叶长和P_(n)差异显著,表现在生殖枝6和7月当年生针叶叶长分别比营养枝显著减小16.4%和28.1%,生殖枝当年生和一年生针叶P_(n)分别比营养枝显著减小23.1%和20.4%。生殖枝和营养枝当年生针叶的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_(v)′/F_(m)′)和P_(n)以及营养枝当年生针叶胞间CO_(2)浓度与除了气孔密度之外的其他形态解剖结构指标紧密相关,而一年生针叶相关不紧密。叶龄是导致针叶形态解剖结构和光合性能指标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枝条类型仅对叶长和P_(n)有显著影响。
王朋阳吴海波姚莉杨剑飞张鹏张鹏
关键词:叶龄叶解剖结构光合指标
青海湖东沙地不同栽植年限沙棘叶片形态解剖结构
2024年
以青海湖东沙地不同栽植年限(1987年、2008年和2015年)的沙棘为研究对象,在植物生长季节选取生长良好的沙棘植株进行取样,使用烘干法、石蜡切片法等制作样品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片解剖结构,对生长在不同地貌部位(迎风坡W、坡顶T、背风坡L)的沙棘叶片解剖结构及生态适应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2008年栽植的沙棘和2015年栽植的沙棘株高、冠幅大于1987年栽植的沙棘。②2015年栽植的沙棘叶片含水量较高,耐旱性较强。③叶片解剖结构中2008年栽植的沙棘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大于1987年栽植的沙棘和2015年栽植的沙棘。在不同的地貌部位,背风坡沙棘的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大于迎风坡沙棘的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
余萍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沙棘叶片含水量叶片解剖结构
文冠果的形态解剖结构及生理活性研究
本文以木本油料植物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究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以文冠果的营养器官为切入点,通过石蜡切片对其解剖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其内部结构与生理功能,揭...
李硕
关键词:营养器官生理活性
荸荠叶状茎形态解剖结构与抗倒伏性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以10个荸荠品种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荸荠叶状茎显微结构与品种间差异及其与荸荠抗倒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荸荠叶状茎横切面为圆形或是近圆形,由表皮、同化组织、维管束和气腔组成;表皮厚度在11.699~14.691μm之间,以大红袍的最薄,桂蹄3号次之,桂蹄2号最厚;角质层厚度为1.386~2.133μm,以贺州芳林最薄,桂蹄2号最厚;同化组织栅栏状排列,向内是维管束,其数量在46~56个。抗倒伏品种桂蹄3号、桂蹄2号、桂蹄4号等的维管束宽度与长度均大于易倒伏品种,其维管束鞘细胞厚度较厚,细胞排列紧密,其中桂蹄3号综合表现最佳,而易倒伏品种的维管束鞘较薄。荸荠叶状茎解剖结构的差异可以用于评价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强弱,可为抗倒伏荸荠品种选育提供筛选依据。
江文高美萍陈丽娟蔡炳华黄诚梅方彦蓉何青石赖松新
关键词:荸荠抗倒伏能力
NO_(2)胁迫下三角梅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和最优光响应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光合作用能够反映植物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响应特性。探究城市道路机动车尾气中的典型污染物NO_(2)气体,对植物叶片的生理光合响应特性。以二年生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幼苗为对象,利用智能化人工熏气室模拟熏气(NO_(2)体积分数分别为0μL/L(自然空气)、4μL/L,8μL/L,记作CK、T1、T2),观察NO_(2)胁迫后三角梅的叶片形态、微观结构和光合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叶片形态观察发现,与CK相比,低浓度T1组叶片变化不明显,随着NO_(2)气体胁迫浓度的增加,高浓度T2组叶片逐渐出现失水、叶表面有明显的水渍状或烧灼状黄色斑点。(2)通过叶片微观结构解剖发现,高浓度NO_(2)胁迫后气孔皱缩程度增加,气孔开度减小;叶绿体结构变形,尤其是类囊体结构疏松,膨胀等变化。(3)叶片光合特性分析发现,T1和T2组的NO_(2)胁迫导致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下降、光补偿点(LCP)增加,表观量子效率(AQE)和暗呼吸速率(Rd)在4种光响应模型中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4种光响应模型中,CK组决定系数(R^(2))越高,均方根误差(RMSE)越低,精度最高,尤以叶子飘等机理模型为最优,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直角双曲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梅可通过自身的形态变化、调整光合特征参数,较好地适应不同浓度的NO_(2),尤其是高浓度急性胁迫下,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不同道路绿地三角梅的推广应用,对探究三角梅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揭示其对环境异质性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圣倩倩宋爽陈文静陈文静祝遵凌
关键词:三角梅光合特性
油棕的花序和花组织形态解剖结构观察
2022年
为了解油棕花序和雌雄花结构特点,分别取油棕雌雄花序,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雌雄花的形态特点;并利用冷冻和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其雌雄花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油棕雌雄同株异序,花序腋生,肉穗花序(佛焰花序),雌雄花序均由2层苞片包裹,花序由众多小穗组成。雌花有6片花瓣,内含1枚雌蕊,湿型柱头,开放型花柱,三心皮三室,每个子房室中有1枚胚珠,花柄中散布大量维管束。雄花有3片萼片3片花瓣,内含6枚雄蕊,每个花药含4个花粉囊,中间被药隔相分,花粉形态近似三角形或椭圆形,花柄主要包含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其中遍布大量维管束和纤维,为花发育提供养分和发挥支撑作用。因此,油棕花序和花的形态特征符合棕榈科植物的基本特征,但在花序性别和花解剖结构上与椰子、槟榔和椰枣等棕榈科植物存在差异。
石鹏王永张大鹏李东霞
关键词:油棕花序雌花雄花
不同种类沙棘器官形态解剖结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对黄土高原人工种植的中国沙棘、中蒙杂交沙棘、中俄杂交沙棘、大果沙棘4大类15个品种,开展了叶、茎、根3大器官15个指标的测定分析。中国沙棘“蛮汉山雌”、“红霞”的抗旱性较强,居第一、第二位;大果沙棘“阜欧”、“太阳”抗旱性相对软弱,位列最后两位;而11个杂交沙棘抗旱性介于前两类之间。各参试沙棘抗旱性排序,与其不同器官的不同解剖结构指标值密切相关。
胡建忠殷丽强魏学智
关键词:沙棘抗旱性黄土高原
偃麦草属3种植物种子形态解剖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体视显微镜和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偃麦草属3种植物(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种子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偃麦草属3种植物的种子形态均呈舟形,顶端均具毛;颜色略有不同,主要以黄色、土黄色及深褐色为主;种子长,宽和厚度差异显著(P<0.05),种子长的顺序为: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偃麦草,种子宽和厚度均为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偃麦草;长穗偃麦草种子千粒质量较大,平均为0.564 g,而偃麦草种子千粒质量仅为0.269 g。偃麦草属3种植物的种子胚位于种子基部,呈侧生型,胚乳占绝大部分比例;中间偃麦草种子的种皮厚度最大,长穗偃麦草种子的最小;偃麦草种子的种胚长度、胚根长、胚芽长和盾片均小于长穗偃麦草。通过对偃麦草属3种植物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和种皮厚度等的比较分析,可为其分类保存和遗传特性的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孟庆沂毛培春田小霞白龙孟林
关键词:偃麦草属种子形态解剖结构石蜡切片
亚低温与干旱胁迫对番茄植株水分传输和形态解剖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为探讨亚低温和干旱对植株水分传输的影响机制,以番茄幼苗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设置常温(昼25℃/夜18℃)和亚低温(昼15℃/夜8℃)环境,采用盆栽进行正常灌水(75%~85%田间持水量)和干旱处理(55%~65%田间持水量),分析了温度和土壤水分对番茄植株水分传输、气孔和木质部导管形态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正常灌水处理相比,干旱处理使番茄叶水势、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力导度、茎流速率、气孔长度和叶、茎、根导管直径显著减小,而使叶、茎、根导管细胞壁厚度和抗栓塞能力增强;亚低温处理下番茄叶水势、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力导度和叶、茎、根导管直径显著降低,但气孔变大,叶、根导管细胞壁厚度和叶、茎、根抗栓塞能力显著升高。亚低温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叶水势、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力导度、气孔形态、叶、根导管结构均无显著影响。总之,干旱处理下番茄通过协同调控叶、茎、根结构使植株水分关系重新达到稳态;亚低温处理下番茄植株水分关系的调控主要通过改变叶和根导管结构实现,且受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较小。
肖怀娟李娟起王吉庆杜清洁
关键词:番茄亚低温干旱水分传输形态解剖结构
基于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观察湖羊颅脑形态解剖结构
2020年
通过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技术探讨湖羊颅脑影像解剖结构。使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对10只健康湖羊进行扫查,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以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3种序列对湖羊脑部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进行成像。对获得的影像进行详细的解剖结构注释,并且测量了湖羊间脑、颅脑、端脑、第三脑室、第四脑室高度及下垂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得到了一套完整的湖羊颅脑磁共振影像解剖图谱及正常湖羊脑解剖结构测量数据。本研究结果可为湖羊及其他绵羊颅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医学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姜敏姚大伟邓威李晓坤李丽婷张伟东杨德吉
关键词:湖羊颅脑MRI

相关作者

李素丽
作品数:90被引量:258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研究主题:甘蔗 人工湿地 铬 原生质体 甘蔗品种
林鉴钊
作品数:41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甘蔗 乙烯利 气孔器 旱育秧苗 杂交早稻
刘楠
作品数:7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形态解剖结构 磁强计 传感器误差 控制功能 无线
杨丽涛
作品数:355被引量:2,239H指数:25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甘蔗 乙烯利 甘蔗品种 低温胁迫 基因克隆
李志刚
作品数:113被引量:547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研究主题:甘蔗 人工湿地 甘蔗品种 铬 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