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3篇“ 当代舞蹈“的相关文章
- 当代舞蹈艺术大众化的自然回归
- 2025年
- 舞蹈是社会艺术的一种,社会的不断进步与转型促使人们对舞蹈的角度与观念发生改变,现代艺术趋于“精英化”使得普通人对其望尘莫及。本文以杰罗姆·贝尔的当代舞蹈剧场《精彩必将继续》《盛会》和宋欣欣的素人舞蹈剧场《悠悠视界》为例探索当代艺术的自然回归。一方面,这两部作品打破了我们对舞蹈“美”的固有认知,文化价值观的变化使舞蹈及艺术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思维层面的波动;另一方面,舞蹈是属于大众的,它不专属于精英群体,舞蹈是去完成自己想表达的身体动作,是去爱、去享受自己的人生。
- 王心蕊王艺锟
- 关键词:大众文化舞蹈大众化
- 现当代舞蹈对现今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在舞蹈艺术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现当代舞蹈作为一种新兴的舞蹈流派,对现今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首先概述了现当代舞蹈与民族民间舞蹈,其次深入探讨了现当代舞蹈对现今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多维度影响,涵盖创作技法、审美观念、创作主题、创作市场以及创作传承等方面,旨在深入剖析现当代舞蹈如何影响并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与发展,揭示现当代舞蹈在现今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
- 邵洋
- 西周乐舞对当代舞蹈素质教育的启示--以“六小舞”为例
- 2025年
- 周代是我国“礼乐制度”的集大成时期,是中华乐舞文化中的第一个高峰。“六小舞”作为西周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文化和教育的手段。在当代社会,舞蹈素质教育更被看作一种以舞蹈为手段全面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效途径,但其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短板。当代舞蹈素质教育应借鉴“六小舞”的教育观,将舞蹈与德育、美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文章总结了“六小舞”的特点与教育意义,回顾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舞蹈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情况,指出了当前舞蹈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西周乐舞文化中的“六小舞”对当代舞蹈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其教育意义和特点可为现代舞蹈教育提供借鉴。
- 宋凡凡
- 关键词:舞蹈素质教育教学
- 陶俑在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 2025年
- 陶俑是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重要遗存,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记录了历史中的舞蹈风貌,并为当代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编导尝试将陶俑元素融入现代舞蹈作品,使其在当代舞台上焕发新生。然而,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如何平衡历史真实性与现代创新、突破固有的舞蹈语言、提升观赏性并扩大文化传播范围,仍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陶俑在当代舞蹈创作中的影响,剖析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提供新的思路。
- 陈竹韵
- 关键词:陶俑舞蹈创作传统文化舞台表现文化传播
- 新媒体技术在当代舞蹈创作中的运用和影响
- 2025年
- 常思涵
- 中国当代舞蹈的新美学
- 2024年
- 文章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中国当代舞蹈为讨论对象,基于历史发生与当下创作分析当代舞蹈在身体、剧场和观念等方面所呈现的新的美学特点,尤其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的重要探索价值。通过对中国当代舞蹈的新美学的探讨,尝试说明这种新的舞蹈形式与当下时代的紧密关联,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卿青
- 关键词:当代舞蹈身体剧场新美学
- 当代舞蹈创编技法——以《远山不远》为例
- 2024年
- 刘青戈曾道:“当代艺术舞蹈”必须满足两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其一,它必须在时间和空间的意义上“活在当下”,即紧密贴合当代的社会脉搏和文化语境;其二,它必须在艺术价值的维度上展现出创新和原创性,以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赋予舞蹈以新的生命。当代舞所反映的是当代生活现状,并且是正在进行的舞蹈,每个时代都有其属于自己时代之舞。当代舞的当代性要求作品需具有当代视野,通过现代性创编,将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熔铸于舞蹈作品之中,彰显时代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文化取向与审美追求,使作品充分发挥其社会影响力,引发观众深思。
- 王鑫
- 关键词:舞蹈创编社会影响力文化取向当代舞活在当下舞蹈作品
- 中国现当代舞蹈编创的多元化分析
- 2024年
- 现代舞在进入中国后衍生出了各式各样舞蹈作品,实质是舞蹈编创多元化的发展,这种“多元”又反过来推动了中国舞蹈的发展。因此,探索在舞蹈为何出现如此之多的编创方法,理清中国现当代舞蹈编创多元化的走向,以及舞蹈作品创作背后的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在此语境下,本文以舞蹈编创为主要研究主体,通过对《凤悲鸣》、“数位系列”作品和《春会来》进行剖析,并探寻编创方法多元化的当代价值,以其能够为编创者提供案例及理论参考价值,为研究者对中国现当代舞蹈的编创研究提供思考方向。
- 王天润
- 论当代舞蹈艺术传播的重构与突围
- 2024年
-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的不断创新,当今世界正在推动新一轮舞蹈艺术传播形式的重构与突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创新进步,舞蹈传播的模式和渠道呈现多样化;舞蹈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舞蹈传播的内容趋于复杂化。舞蹈传播的总体发展特点是向大众化和现代化迈进。面对舞蹈传播方式、渠道、主体和内容的大众化和现代化,舞蹈从业者应当积极寻求适应新时期新发展的新策略。例如,坚持推动舞蹈艺术自身发展,兼顾艺术性和娱乐性,合理利用新兴传播技术对舞蹈传播的优势,提升舞蹈艺术作品的内涵,展现舞蹈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和艺术品位,促进舞蹈艺术传播的良性发展。
- 谭瑾
-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
- 文物陶俑在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中的活用被引量:1
- 2024年
- 陶俑是古代乐舞文化的一种物化形态和历史文化遗存,因蕴含大量社会信息、神话传说、典章制度以及审美样式,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与文化价值。陶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不仅是“复现”和“重建”中国古典舞的生动窗口与重要依托,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之中,在历史意识与当代视野之间实现有效链接。在梳理中国古代舞蹈复兴之路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孙颖《相和歌》、田湉《俑》系列、王舸《锦绣》几个以汉代陶俑为创作依据的经典舞蹈作品,指出文物舞蹈创作既要有历史意识,也要有当代视野。
- 陈萌
- 关键词:陶俑历史意识
相关作者
- 仝妍

- 作品数:61被引量:217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舞蹈 当代舞蹈 舞蹈发展 审美 新中国
- 夏静

- 作品数:24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 研究主题:舞蹈 舞蹈教育 当代舞蹈 现代舞 叙事
- 杨祎程

- 作品数:13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 研究主题:舞蹈 现代舞 当代舞蹈 舞蹈创作 编舞
- 张延杰

- 作品数:15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舞蹈学院
- 研究主题:舞蹈评论 舞蹈 中国学派 当代艺术 现实题材
- 陈静

-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当代舞蹈 舞蹈教育 美术修养 舞蹈教师 情感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