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91篇“ 归责“的相关文章
事实因果关系的归责功能被引量:1
2024年
“归因—归责”的阶层性判断框架对因果关系从事实到规范、从客观到主观的判断模式是法学界的共识,但对事实因果关系的判断是否只是单纯地适用条件公式值得研究。行为危险现实化说在特殊体质和介入型案件中采用比较事实原因力的方法降低规范判断承载的压力,把对危险实现的规范判断建立在事实因果关系判断的基础之上,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事实因果关系的重要性。无论是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从日常生活经验来看,事实因果关系都不是用形式化的“若无则不”公式判断的诸多等值条件关系。事实因果关系对法律因果关系具有判断和认知两种功能。危险创设阶段的事实因果关系主要是对心理类案件和不作为案件中的因果关系提供认知功能。危险实现阶段的事实因果关系可以为特殊体质案件和介入型案件提供基于事实原因力比较的判断功能;在因果关系存在科学不确定性的案件中,危险是如何具体实现的需要通过流行病学或其他学科的合法则的事实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并非所有案件都需要事实因果关系对归责的辅助性判断功能,在非疑难案件中,事实因果关系没有必要受到特别重视;在有些疑难案件中,疑难的确只存在于规范判断上,对于这些案件,事实因果关系只需要根据条件说即可验证。
陈伟
关键词:事实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客观归责
二次交通事故案件刑事归责路径
2024年
对于二次交通事故案件,在造成死亡结果的原因这一基础事实能够查清的情况下,对前后行为人进行归责过程中,应当首先判断行为是否为死亡结果贡献了原因力,在此基础上实质性考察行为是否系严重违反交通运输法规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案件中前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承担不是“零和博弈”式的此消彼长,归责基础也不仅是行为对死亡原因的贡献力,同时也包含行为对道路交通法规的实质违反程度。因此,检察机关在审查此类案件的过程中,更应结合在案证据对事故责任认定书开展实质审查,准确判断前后行为人的事故责任。
金立栋刘若愚
关键词:实质审查
自动驾驶背景下交通肇事刑事归责
2024年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兴起和发展,自动驾驶交通肇事犯罪话题逐渐引起学界关注,对自动驾驶汽车犯罪进行刑事归责的理论依据,主要有风险分配理论、共享理论和道德理性论。由于自动驾驶导致主体与行为分离,而自动驾驶汽车本身不具有认识与意志能力,不具备主体资格,无法承担刑事责任。因此,责任主体确定及责任限度成为问题的焦点。由于自动驾驶细分为“辅助驾驶型”“自动驾驶型”“全自动驾驶型”,因此,基于客观归责理论,需要对不同自动驾驶类型分不同肇事情形进行讨论,才能对自动驾驶交通肇事准确归责
林仕敏
关键词:交通肇事自动驾驶客观归责
过失犯归责视域下的信赖原则
2024年
信赖原则具有相当的经验色彩,既能弥补事实性归责的不足,亦能对经验性归责予以补强,故在非规范归责时代逐渐兴起。但随着以客观归责体系为代表的规范归责时代的到来,作为个别规则的信赖原则面临被归责体系替代的危险。实际上,信赖并非客观归责层面的内容,而是判断主观预见可能性的规则之一。经规范改造后过失犯的主观预见可能性意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产生的风险的认识”,从这一禁止风险的认识推导出作为客观归责起点的实际的禁止风险的过程,正是过失犯的主观归责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意味着行为人的信赖并不相当,反之,则应当承认信赖原则的适用。
陈强
关键词:过失犯信赖原则客观归责
责任伦理的基础问题:什么是归责?
2024年
以往少有研究专门考察“什么是归责”这一责任伦理的基础问题,但回答这个问题对探讨归责条件、考察具体归责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道德语言的意义探讨归责判断的意义,可以发现,归责是一个中性概念,它既包括归功,也包括归答,指的是将某个或某些行为归因于行为者,并根据一定的道德或法律规范对行为与行为者的功与过进行评判或裁决。一般地,归责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事实归责与规范性归责。事实归责关注行为者是否自由地做出了某一行为,这一行为事实上是否可以归因于他。事实归责是进行规范性归责的基础和前提。规范性归责关注行为与道德规范或法律规范的关系,包括道德归责与法律归责
胡学源
关键词:归咎道德语言
自动驾驶车辆致害的刑事归责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大量基于AI技术的概念产品,并逐步实现了商业化。自动驾驶汽车是其中可能对未来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产生实质性变革的人工智能产品,其为人们带来科技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一系列刑事...
刘康迪
关键词:人工智能刑事归责刑法教义学
风险降低理论与客观归责的再思考
2024年
风险降低作为客观归责理论第一阶层“制造法所不容许的风险”主规则的下位理论,对于反向检验排除结果归责具有重要作用。风险降低理论宜从广义上理解,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减弱既有的风险,或者至少不改变原有风险;另一种是以较小风险取代原本存在的更大风险。其在犯罪论二阶层体系之下更具有可行性,不仅在构成要件符合性上排除归责,也需要对违法性予以考虑,通过正当化事由排除结果答责。具体来看,风险降低参照基准不应包括行为计划,且在作为和不作为的场合需要区别适用。作为应用性理论,客观归责论及其下位理论应当解决逻辑体系的不足之处,才能找到未来的出路。
李玉梅
关键词:客观归责
论财产保全错误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2024年
探讨财产保全错误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即是阐明申请人在何种情形下应就保全财产损失向被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确立何种归责原则攸关保全制度能否合理运行,更关涉当事人之诉讼权益的平衡与保障,而保全赔偿问题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并存属性使得归责原则考量更加复杂。在审判实务中,保全赔偿案件适用过错原则属于通行标准,但也存在标准模糊、申请保全权易被滥用等实际问题。基于对保全申请错误成因的类型化分析,可厘清归责原则问题研究的事实前提;在此基础上,运用法释义学方法分别对保全制度和“申请有错误”展开解释,得出保全赔偿案件应当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这一结论,并将《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条文规定作为解释结论的规范依据。
陈祥
关键词:财产保全侵权归责原则无过错原则
合规视野下我国企业犯罪的刑事归责被引量:2
2024年
伴随着合规制度的发展,企业犯罪的刑事归责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放过企业,严惩自然人”的政策导向下,以合规为依托的法人风险管理情况日益成为企业刑事归责的重要考量。归责依据逐渐向“法人”转移,归责重心也日渐向“法人之于自然人的影响”方面倾斜。相比之下,我国单位犯罪的归责方式无论是在实体法方面还是在程序法领域,都难以真正迎合合规制度的发展需要。对此,有必要立足于企业刑事归责方式的宏观转变,厘清合规视野下实体出罪与程序出罪间的内在关联。在确立法人拟制的基本立场下,寻求合规制度在主客观归责模式下的融合可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发挥刑诉法对涉诉企业的程序出罪空间。
周锦依
关键词:法人犯罪刑事归责
刑事合规视野下我国企业犯罪的归责研究
2024年
随着合规制度的发展,企业犯罪的刑事归责方式也发生了演变。文章通过对域外相关经验进行检视,发现企业犯罪归责依据由“自然人”逐渐过渡到“法人”;归责思路也从“归咎式责任”转变至“组织体责任”。相比之下,我国单位犯罪的归责方式无论是在实体法方面还是在程序法领域,都难以真正符合合规制度的发展要求。对此,有必要立足于我国《刑法》涉及单位犯罪的规定,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强化实体出罪与程序出罪的衔接。在实体法方面,要调整企业犯罪刑事归责逻辑,结合合规视野进行主客观相统一的调整;在程序法方面,要扩大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与相对不起诉形成互为有益的补充。
何立荣叶子俊
关键词:法人犯罪刑事归责附条件不起诉

相关作者

孙运梁
作品数:60被引量:373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客观归责 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理论 刑法 权力
杨立新
作品数:542被引量:9,851H指数:5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民法典 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 民法总则 民法
周光权
作品数:143被引量:4,340H指数:4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刑法学 刑法 行为无价值 刑法客观主义 犯罪
冯志军
作品数:11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归责原则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法经济学分析 设计缺陷 警示缺陷
陈璇
作品数:65被引量:1,302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正当防卫 法益 客观归责 防卫限度 注意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