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6篇“ 强雷暴天气“的相关文章
雷暴天气情况下自动气象站的主动防雷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龙岩市辖区内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和2个国家天气观测站在雷暴天气过境后的设备损坏情况,对易受损的设备采取主动防雷措施。利用ConvLSTM算法预测雷暴天气过境时间,在雷暴天气来临前30分钟内主动关闭B站,切断各类传感器及主采集器线路,实现减少观测设备损坏的目的,并在模拟测试实验中,证明了该文设计的主动防雷系统能够在雷暴天气来临前断开观测设备线路,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且采集的数据符合观测业务规范,具有实用价值。
彭发强赖洞森黄爱玉
关键词:继电器
雷暴天气的闪电和雷达回波特征个例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利用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的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及闪电与雷达回波特征的关系。(1)本次雷暴天气是华南一起典型的以西南急流和切变线为环流背景的对流天气过程。在整个雷暴生命史中以负地闪为主,占69.3%;正闪在雷暴发展的初始和结束阶段占比较大。(2)闪电频数分布与雷达回波区域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闪电活动位置稍有提前,地闪频数峰值的时间比雷达回波峰值时间平均提前了11.1 min。(3)回波顶高是产生闪电的先决条件,闪电较多分布在回波顶高9~15 km范围内,地闪频数峰值落后于回波顶高峰值12~18 min。
张春燕刘霞高文俊周宝琴张国平
关键词:雷暴闪电活动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
平凉一次雷暴天气诊断分析
2021年
2020年8月3日12时-20时,平凉市中东部先后出现雷阵雨天气,共计14站次出现短时降水,其中崆峒区;3站次,华亭市7站次,崇信县4站次,城区最大小时雨出现在崆峒区,14-15时降水量达27.2mm,区域站最大小时雨出现在崇信五举,18-19时降水量达60.2mm。
马鹏程赵慧薛啟
关键词:降水雷达
2019年呼和浩特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综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卫星资料以及闪电定位资料对2019年7月27日呼和浩特市一次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过程主要受贝加尔湖低压中心和蒙古高原高空槽东移影响;雷暴发生前,K指数和CAPE等不稳定参数均超过阈值,大气层结呈现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形势,并且垂直方向上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结构与烈的上升气流相配合,为雷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整个雷暴过程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但雷暴的不同发展阶段地闪分布不同,在雷暴发展及成熟阶段,负地闪数明显多于正地闪数,而在雷暴消散阶段,正地闪数大幅增加,甚至超过负地闪;闪电多分布于回波区域,但闪电频数最高的地方不一定与回波中心相对应;地闪的落区主要位于云顶温度低于240 K的区域,对应的云顶相态为冰相和混合相。
李松如石茹琳孙豪
关键词:强雷暴物理量场地闪雷达回波云顶温度
西宁市一次雷暴天气过境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利用地面及雷达探测资料,着重对西宁市2020年7月8日的一次雷暴过境天气进行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受冷平流迫而出现的对流天气过程,雷暴过境时具有飑线过境的特征。其间,雷暴大风和短时降水出现在1 h负闪区前沿和对流云系后部的交错区。地面中尺度分析表明,此次对流过程具有有效的对流触发机制,地面辐合线、干线的出现时间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移动配合较好。在对流天气出现时,短临雷达监测具有比较典型的产品特征。
周琴谢启玉李洪梅李京梅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中尺度特征分析雷达产品特征
陕西盛夏一次雷暴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7月27—28日发生在西北地区东部的一次以短时暴雨为主、局地伴有风和冰雹的雷暴天气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内部;过程期间500 hPa无低值系统影响,中层无干冷空气入侵,低层东路冷空气持续侵入是此次雷暴天气发生的主要触发条件;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提供了持续劲的上升运动,低层充沛的水汽、较的动力以及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等条件对降水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过程开始阶段,陕北短时暴雨落区与水汽通量大值区完全对应,而在过程后期关中及陕南东部的暴雨出现在水汽通量大值区西北侧约30~40 km风速辐合的区域;雷达图上反射率因子区与短时暴雨以及冰雹发生位置相对应,阵风锋的出现以及径向速度上风速核和气旋式辐合也促使短时降水和大风天气
王瑾婷牛乐田刘勇高萌刘帆
关键词:强雷暴副热带高压
2014年南京市一次雷暴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 ×1˚再分析资料、闪电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南京市2014年9月28日一次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雷暴发生前南京数日持续高温累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是先决条件,冷空气南下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触发机制。(2) 此次雷暴为湿雷,以负闪为主(占93%)。对流天气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其中中西部为闪电密集区。(3) 烈的上升运动以及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配置为动力学机制;较的水汽输送和高的相对湿度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稳定性指数表明此次雷暴过程是动力和动热力不稳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4) 雷电区雷达特征表现为回波度维持在45 dBz以上,风廓线表现为低层为偏东风,中低层为偏西风,回波顶高度维持在14 km左右,零速度线呈明显的“S”形。
杨杰尧
关键词:强雷暴闪电特征多普勒雷达
晋江市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从大尺度环流形势背景,反映水汽条件、层结不稳定和热力、动力条件的一些物理量、探空曲线以及卫星云图、闪电监测资料、雷达回波图等方面,对2019年5月17日晋江地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对流天气预报有所帮助。
杨舒琳叶晓冰叶晓春
关键词:强雷暴闪电卫星云图
江门一次雷暴天气过程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及环境场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Micaps资料、闪电定位数据以及NECP/FNL 1°×1°再分析资料,对江门市的一次雷电过程闪电分布特征、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统计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雷电过程闪电度集中在10~60 kA,雷电过程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盛的背景下,洋面上暖湿气流向沿海地区汇聚,风随高度逆转,形成中层干冷、低层暖湿的不稳定层,500 hPa相对湿度场、850 hPa比湿、水汽通量散度以及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的变化对雷暴的发生有指示作用,更有利于闪电的发生。
谭惠冰苏耀墀徐碧裕赵慕洁黄江辉
关键词:天气学雷暴雷电预警环境场
FY-4A白天对流风暴和闪电产品在华北雷暴天气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20年
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FY-4A观测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提升,在天气特别是对流性天气监测和预测中具有较的应用潜力。利用FY-4A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仪(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AGRI)和闪电成像仪(Lightning Mapping Imager,LMI)数据开展研究,分析了反演产品在雷暴天气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扫描辐射成像仪多通道组合白天对流风暴红-绿-蓝(red-green-blue,RGB)合成产品可以突出具有上升气流的对流性雷暴云,较单通道及多通道可见光合成产品具有监测优势;闪电成像仪产品较地面闪电探测闪电产品能够探测到更多的闪电,对新生对流和较弱对流产生的闪电监测具有优势;在华北和黄淮一次雷暴天气过程中,白天对流风暴RGB合成产品能够监测云系发展的过程,卫星监测闪电活动频数和冰雹活动一致性较好。
任素玲赵玮曹冬杰刘瑞霞
关键词:冰雹

相关作者

陈渭民
作品数:71被引量:504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卫星云图 卫星资料 气象卫星 沙尘 夏季
刘若冰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研究主题:卫星云图 强雷暴天气 强雷暴 天气图 多普勒天气雷达
闫敬华
作品数:63被引量:56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热带气旋 中尺度 台风 珠江三角洲
王洁
作品数:20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陕西省防雷中心
研究主题:雷电灾害 雷电 雷电天气 雷暴 强雷暴天气
蒙伟光
作品数:80被引量:1,09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中尺度对流系统 华南暴雨 MCS 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