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篇“ 强直性瞳孔“的相关文章
新发双侧强直性瞳孔1例被引量:2
2019年
强直性瞳孔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少见,容易被误诊,典型的强直性瞳孔为单侧,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转变为双侧。新发双侧强直性瞳孔更是极为罕见,应当引起重视。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瞳孔散大、瞳孔运动迟钝、节段性瞳孔麻痹、无其他眼部器质性病变。依据病因可以分为继发于急性眼内肌麻痹、合并有全身疾病以及特发性三类。目前治疗方面多以病因治疗为主。
李欢刘静江
关键词:强直性瞳孔瞳孔
强直性瞳孔行两种浓度毛果芸香碱药物试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强直性瞳孔患者行0.125%和0.0625%毛果芸香碱药物试验瞳孔变化特点,对比两种药物试验结果的差别。方法 20例(25眼)强直性瞳孔患者行0.125%和0.0625%毛果芸香碱药物试验,双眼结膜囊内间隔24 h以上各滴入1滴0.125%和0.0625%毛果芸香碱,观察双眼瞳孔变化特点。结果 20例(25眼)强直性瞳孔中,药物试验30 min时可观察到患眼瞳孔明显收缩,45 min时瞳孔收缩幅度最大。15例单眼强直性瞳孔行0.125%毛果芸香碱药物试验45 min时,健眼瞳孔收缩7眼;行0.0625%浓度毛果芸香碱试验45 min时,1例健眼出现收缩。15例单眼强直性瞳孔行两种浓度毛果芸香碱试验45 min时,患眼瞳孔小于健眼11例,患眼瞳孔仍大于健眼4例,但患眼瞳孔收缩幅度均大于健眼。结论强直性瞳孔药物试验时,0.0625%毛果芸香碱较0.125%浓度毛果芸香碱行药物试验假阳性反应更少出现。毛果芸香碱药物试验应以患眼瞳孔明显收缩且健眼瞳孔不变为阳性判定标准。
李晓明杨波魏世辉
关键词:强直性瞳孔
白内障术后强直性瞳孔散大3例被引量:2
2004年
王敬才李淑英安贞梅任振云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病因并发症
强直性瞳孔1例
2001年
胡园菊
关键词:强直性瞳孔病例报告
强直性瞳孔22例报告被引量:2
1995年
强直性瞳孔乃支配眼内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的节后副交感神经损伤的结果,产生特有的体征和症状。主要体征为瞳孔开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看近呈强直性缩瞳和看远呈强直性散瞳,由于节段性麻痹,虹膜缘产生虫样蠕动,并对低浓度0.125%匹罗卡品液产生胆碱能过度敏感,引起缩瞳。本文报告的22例体征符合强直性瞳孔的诊断,并对它的临床表现、损害部位、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了简要讨论。
张方华
关键词:强直性瞳孔病例报告
硝酸士的宁颞封治疗外伤性强直性瞳孔的探讨
1992年
外伤性强直性瞳孔,是因眼部受挫伤后而引起的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麻痹。临床表现为受伤者眼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和调节障碍。如伴有瞳孔括约肌断裂,则瞳孔缘出现1个或数个三角形缺口,以致瞳孔呈多角形。
李书真
强直性瞳孔
1991年
本文对强直性瞳孔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特别对其命名、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预后等作了重点描述,以期引起重视并对强直性瞳孔有进一步了解。
谢瑞满姚景莉秦芝九
关键词:强直性瞳孔发病机理对光反射
强直性瞳孔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强直性瞳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于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神经眼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三区确诊的26例强直性瞳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0.125%毛果芸香碱瞳孔试...
李晓明王丹王淑霞
关键词:强直性瞳孔ADIE瞳孔瞳孔散大
新发双侧强直性瞳孔1例
临床资料:患者王某某,女性,31岁,主因双眼视物不清2天就诊于我院.查体:视力:双眼1.0,眼压NCT:右眼16mmHg,左眼17mmHg,外眼检查未见异常.双侧瞳孔散大,直径8mm,直、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近反射消失,...
李欢卢文胜
关键词:强直性瞳孔ADIE瞳孔
强直性瞳孔1例报告
2013年
强直性瞳孔是原因不明的瞳孔运动障碍,本病较少见。引起强直性瞳孔的原因还不清楚,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提醒我们在日常的眼科临床工作中,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尽量避免和减少将此病误诊为青光眼。
戴伟东
关键词:强直性瞳孔青光眼

相关作者

魏世辉
作品数:1,039被引量:1,55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视神经炎 视神经脊髓炎 神经眼科 视神经病变 双眼
李晓明
作品数:562被引量:1,786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喉癌 喉肿瘤 鳞状细胞 头颈部肿瘤 STAT3
张北平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荧光造影 激光治疗 FFA OCT 高度近视
谢瑞满
作品数:98被引量:460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科
研究主题:脑卒中 中风 脑卒中后 抑郁 老年人
刘芳
作品数:63被引量:206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急性脑梗死 多发性肌炎 脑卒中患者 心理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