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9篇“ 强地面运动“的相关文章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s 6.8地震震源机制InSAR反演及强地面运动快速模拟被引量:1
2025年
北京时间2025-01-07,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定日县发生了Ms 6.8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内部,为快速获取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和准确理解震源机制,基于陆探1号(Lutan-1,LT-1)卫星升轨数据和Sentinel-1卫星降轨数据提取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作为约束资料对发震断层几何参数和滑动分布进行反演。同震形变场显示,发震地区以垂直变形和东西向伸展变形为主要特征,视线向最大变形量达到了2 m。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于一条走向为187°、倾角为40°的正断层,断层最大位错量达6 m,矩震级达到了Mw 7.1。基于反演断层滑动模型模拟地震烈度,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最大烈度可达Ⅸ度。综合使用InSAR地震同震形变场和两步法断层参数反演算法快速获取地震震源机制和破裂参数,可为地震应急救援、烈度估算和震害分析等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
王楠李永生申文豪姜文亮李强焦其松
关键词:同震形变震源机制强地面运动
基于谱元法的漾濞M_(S)4.2地震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
2025年
进行地震动数值模拟可为震后救援、震害评估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2021年5月18日漾濞发生M_(S)4.2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地形复杂山区,为研究地形放大效应提供了良好机遇。根据漾濞地形数据以及川滇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建立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基于点源模型和三维谱元法模拟了2021年5月18日M_(S)4.2地震动场,结果表明近场7个台站的模拟与观测记录波形和峰值吻合良好,验证了所建立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有无地形模型PGV分布对比分析,发现山顶及迎波面山脊对地震动有放大作用,放大系数达到1.7,背波面对地震动有降低作用,放大系数为0.5。以研究区域两个典型剖面为对象,分析了不同剖面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两个剖面在山顶及迎波面山脊呈现全频段放大,放大系数达到1.5左右,而背波面及山脊凹陷处,放大系数在0.5~3.0 Hz频段内约为0.6左右,对地震动有降低作用。
邹南君
关键词:地形
2023年甘肃白银平川区4.9级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分析
2025年
中国地震预警台网在甘肃白银平川区4.9级地震中获得197组三分向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其中仅100 km范围内就有165组,这是首次在海原断裂带附近获得的大量近断层震动观测记录。通过近场台站加速度反应谱与设计谱比较、不同周期地震动与预测模型对比,绘制出地震动的空间影响场,研究此次地震的强地面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近场6个土层台的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在卓越周期附近大于8度多遇地震的设计谱,其中GS.D003E台EW向反应谱在峰值处超过8度设防地震的设计谱值,但由于其卓越周期低于当地城乡普通建筑的自振周期,因此其对采取了抗震措施的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较小。土层台观测的PGA、PGV、S_(a)(0.2 s)、S_(a)(0.5 s)等短周期地震动普遍大于地震动预测值,而S_(a)(1.0 s)、S_(a)(2.0 s)等中等周期地震动的观测值与预测值较一致,说明本次地震高频成分的地震动比较卓越。基本站和一般站的地震动观测值普遍大于基准站,结合相邻土层台和基岩台的谱比分析,表明土层场地和地形对地震动有放大作用。PGA、S_(a)(0.2 s)、S_(a)(0.5 s)等短周期地震动除沿断层走向上的幅值较大外,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震中西南侧的幅值也较大。而S_(a)(1.0 s)、S_(a)(2.0 s)和S_(a)(3.0 s)等中等周期的地震动在震中西南侧幅值较大的特点更加明显,可能与震源破裂特性及台站所处局部场地对地震动的影响有关。
王树旺王文才杨晓鹏安昭张卫东石文兵李亮张蓉
关键词:反应谱
利用监控录像估算宏观烈度和强地面运动参数——以2025年西藏定日M6.8地震为例
2025年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了M6.8破坏性地震,震区中的一些监控录像清晰地拍摄到了震害及地震动过程。为了挖掘这些视频所记录的宏观烈度和强地面运动参数等信息,本研究尝试采用数字视频和音频分析等方法,对其中7个监控录像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1)6个超市所在地的宏观烈度值约为Ⅴ~Ⅶ度;(2)某民用住宅处的强地面运动持续时间约为20~25 s,并在第7 s时达到峰值;(3)利用建筑金属构件和器皿的响动声,可以间接表征当地强地面运动的主过程。该研究不仅能补充定日地震的宏观烈度和震动记录,而且能为数智时代下的宏观烈度调查和震动视觉测量等提供参考。
郑怡杨小林马海超
关键词:监控录像音频记录
2014年云南鲁甸M_(W)6.1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
2024年
基于震源运动学模型,采用宽频带混合模拟方法,对2014年鲁甸M_(W)6.1地震开展了考虑复杂震源破裂过程的地震动模拟,将代表性场点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的震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震源模型对场点强地面运动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就震源尺度有限的中等地震而言,地震矩相近的不同震源破裂模型对震中距稍远场点的地震动影响差异相对较小,而对近震源区场点的地震动特征影响差异则较为明显。此外,不同震源模型模拟的地震动参数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不同震源模型对地震动的空间分布形态具有显著影响。
刘奕君李小军赵晓芬徐超温增平
关键词:强地面运动
GP断层破裂模型在青海门源M_(S)6.9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的适用性研究
2024年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附近遭受了烈地震破坏.为验证Graves和Pitarka开发的GP断层破裂模型在震前对中国地区地震动场的预测与评估能力,本文基于GP法,考虑不同上升时间系数(rc)的影响,对门源地震进行了确定性地震动模拟.将模拟结果在地震动衰减规律、波形与幅值和烈度分布三个方面分别与青藏地区的地震动峰值预测方程、震观测记录和根据震记录自动产出的烈度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rc为9.0时,模拟记录与实测记录和地震动峰值预测方程基本一致.本文较好的重现了门源地震的震动场,在合理选取rc的情况下,GP法可以应用于中国地区震前地震动场的预测和估计.
罗超曹晓雨高阳徐飞冯怀平王昊
关键词:强地面运动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强地面运动模拟
2024年
首先,利用区域宽频带波形拟合,反演了2022年泸定M_(S)6.8地震序列主震和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其次,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使用区域宽频带波形数据反演了此次泸定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并根据得到的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峰值地面速度(PGV)分布。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矩心深度为6.0 km,是一个典型的高角度左旋走滑地震。震源破裂传播方向主要沿断层走向约165°向东南方向传播,由深部震源起始破裂点向浅部扩展,并破裂到地表,地表破裂主要分布在磨西到猛虎岗一带,长度约16 km。震源破裂过程持续时间约20 s,能量主要集中在前15 s内释放。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1.07×10^(19)N·m,约等于矩震级M_(W)6.62。地震主体破裂发生在3~6 s之间,最大滑动量达到1.8 m,位于震中东南方向深度约10 km处。除此之外,在震中西北方向深度11 km处和震中东南方向深度18 km处分别发生两个次级破裂,滑动量大约在0.6~1.0 m。主体破裂的破裂长度约20 km,两个次级破裂的长度分别约为4 km和8 km。使用该震源破裂模型计算得到了PGV分布,PGV分布以震中为中心沿断层走向两侧扩散,其长轴与地震断层走向一致,呈NW向,极震区PGV为200~360 cm/s,地震烈度区内受灾严重的村镇均位于极震区。
舒甜甜罗艳朱音杰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
北京地区高风险断裂及其强地面运动模拟被引量:1
2023年
北京地区历史上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在未来50年超越概率10%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中,北京地区烈度为Ⅷ度.北京邻区震对北京地震烈度的影响已经有一些研究.然而,如果北京地区的断裂发生震,其地震烈度将有多大?又是如何分布?这是防震减灾所关注的问题.北京活断层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等断裂具有第四纪分段活动特征.本文首先用有限元方法对北京地区活动地震断裂地震安全度进行评估,确定了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是其中地震安全度相对最低的断裂;然后在此断裂上设定一个MS7.2的情景地震,使用可以考虑真实起伏地形影响的任意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这个设定地震在北京地区引起的强地面运动特征和烈度分布细节.强地面运动模拟结果表明,峰值速度PGV>0.7 m·s^(-1)的区域集中在沿断裂东侧的8~9 km宽的条带内,最大值达1 m·s^(-1);烈度分布显示断裂周围20 km内大都超过Ⅷ度.本文结果可为防震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张献兵张伟陈晓非蔡永恩
关键词:数值模拟强地面运动地震烈度
汶川破坏性地震的破裂过程及其强地面运动模拟
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是我国近二十年来最为人熟知的地震,其破裂发生在三个相互连接的断层面上且整体规模巨大。震后统计,此次地震受灾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伤亡人数超过44万人,造成经济损失超过8千亿人民币。该地震是...
禹振江
关键词:汶川地震强地面运动
2017年九寨沟M7.0地震强地面运动估计与方向效应研究
2023年
基于二维有限单元法使用接触单元模拟断裂带的非连续破裂过程,建立2017-08-08四川九寨沟M7.0地震近场强地面运动估计模型,并对应力降和屈服应力等关键震源参数进行研究。在利用国家震数据中心提供的实际观测波形开展地震动参数信度检验基础上,给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分布,探讨近场强地面运动方向效应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震源接触单元屈服应力及应力降参数的增大,水平向PGA整体增大,前者对于强地面运动的影响更为显著;应力降为8.5 MPa、屈服应力为4.0 MPa时,强地面运动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百分比整体小于40%,51JZB等近场震台相对误差均小于5%。2)九寨沟M7.0地震水平向PGA模拟结果等值线整体呈椭圆状,椭圆长轴与发震断层树正断裂走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震中附近PGA最大值约为720 Gal,且整体随震中距的增大不断衰减;跨龙日坝断裂北段及跨雪山梁子断裂PGA分别突降16.67%及22.72%,这种断裂带的隔震效应或与地震动沿断层面的透射降低有关。
张严方胡其志张洁游姗
关键词:强地面运动地震动参数

相关作者

孟令媛
作品数:75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M 强地面运动 S7 视应力
史保平
作品数:73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
研究主题:强地面运动 M 地震 汶川地震 峰值加速度
陈晓非
作品数:182被引量:69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地震波 地震波场 强地面运动 理论地震图 有限差分
章文波
作品数:38被引量:22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
研究主题:强地面运动 地震 强震记录 经验格林函数法 地震动
张振国
作品数:11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强地面运动 地震烈度 有限差分 非平面 断层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