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99篇“ 弥漫大B细胞“的相关文章
- 用于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标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但是由于其存在异质性,传统R-CHOP治疗方式下,依然有部分患者被认为是难治性的或经历复发的。临床预后指标在评价DLBCL患者的疾病情况方面最常用,但是在DLBCL患者风险分层方面效率低下,临床应用不甚理想。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PET/CT作为近年来诊断肿瘤和对肿瘤进行分期的重要先进检查手段,能够检查全身,发现早期病灶和转移病灶,是淋巴瘤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研究者们在DLBCL患者的PET/CT上提取特征指标,并将其与临床信息及生存期等随访结果结合,提高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有效地协助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从临床预后指标、PET/CT半定量指标以及定量指标方面,对近年来DLBCL预后指标,尤其是在18 F-FDG PET/CT广泛应用下的预后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机器学习、优化预后模型提供思路。
- 何阳林黄文山陈柏霖许杰华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预后指标
- HI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HIV相关DLBCL患者(n=72)的临床数据及随访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预测HIV相关DLBCL患者1年和3年总体生存(OS)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诊断为HIV相关DLBCL时的平均年龄为(50.6±13.9)岁,其中男63例,女9例。DLBCL原发灶为淋巴结外的患者50例(69.4%),伴B症状46例(63.9%),EB病毒感染阳性55例(87.3%)。确诊时52例患者已发生转移(72.2%),57例为Ⅲ~Ⅳ期(79.2%)。HIV相关DLBCL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7.2%和43.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化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是HIV相关DLBCL患者1年和3年O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HIV相关DLBCL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高CD4+T淋巴细胞数量及cART可显著提高HIV相关DLBCL患者的1年和3年OS。
- 吕茹李政杰叶子魏洪霞成骢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
- 改良ZPR方案治疗超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 2025年
- 患者男性,90岁,因发现右侧腋窝肿物4个月,大小约为2 cm。患者无发热、盗汗、体质量下降,未予重视。随后肿物增大并伴疼痛,2023年12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CT检查示:右侧腋窝及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两日后行右侧腋窝淋巴结活检,可见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中等-大的异型细胞弥漫性浸润(图1)。
- 董白丁彬彬李娜娜李子坚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超高龄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8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免疫化疗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8例)和非感染组(1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188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出现了化疗后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0.85%(58/1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年龄≥60岁、吸烟、肿瘤分期为Ⅲ~Ⅳ期、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下降程度≥1×10^(9)/L、白细胞减少持续天数≥7 d患者的占比均高于非感染组,化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化疗后白细胞下降≥1×10^(9)/L、白细胞减少持续天数≥7 d是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化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高是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构建的概率模型对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95%CI:0.712~0.856),灵敏度为67.20%,特异度为80.00%。结论年龄≥60岁、吸烟、化疗后白细胞下降≥1×10^(9)/L、白细胞减少持续天数≥7 d是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化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高是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由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需密切监测高危患者的上述指标,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 廖家蓓张华李虎生吕钊叶光剑王广龙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化疗肺部感染
- 多重免疫荧光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侵袭性疾病,其在生物学、临床表现以及预后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所依赖的土壤,探索TME对揭示DLBCL的发生、发展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多重免疫荧光(multiplex immunofluorescence,mIF)是研究TME的方法之一,mIF可直接在组织切片上进行染色标记,保留DLBCL组织的原始空间结构。mIF不仅能够量化标志物的表达量,还可以相对精确地区分不同细胞的类别,揭示各个细胞的空间分布以及相互作用。另外,其对于免疫检查点的表达及其作用的探索也不可忽视。该文对目前mIF在DLBCL TME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表征DLBCL的TME提供更广的视角,并为探究DLBCL患者潜在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开拓新思路。
- 田文昕李燕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微环境
- 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 2025年
- 目的:评估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4年5月本中心符合研究要求的203例新诊断DLBCL患者。根据诊断时血浆FIB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FIB的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FIB、低FIB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FIB对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FIB对OS的影响;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FIB等指标的差异。结果:ROC曲线分析得出FIB临界值为3.49 g/L,低FIB组(≤3.49 g/L)较高FIB组(>3.49 g/L)中性粒细胞(ANC)(P=0.001)和血小板(PLT)(P=0.027)显著降低,前白蛋白(PA)(P=0.001)显著升高。高FIB与患者较差的OS显著相关(P=0.005)。单因素分析发现FIB对患者生存有影响(HR=2.031,95%CI:1.221-3.375,P=0.00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升高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2.684,95%CI:1.478-4.875;P=0.001)。与初发或复发的DLBCL患者相比,完全缓解患者FIB(P_(初发)<0.001,P_(复发)=0.001)和ANC(P_(初发)<0.001,P_(复发)=0.021)降低,白蛋白(P_(初发)<0.001,P_(复发)=0.018)和PA(P_(初发)<0.001,P_(复发)<0.001)升高。结论:FIB升高是DLBC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血浆FIB水平与DLBCL患者ANC、PLT和PA等实验室指标与疾病状态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 张冰林琳季建敏吴萸沈群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纤维蛋白原预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基于SMOTE-ENN和深度森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风险预测
- 2025年
- 目的对山西省某肿瘤医院血液科2011—2020年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并经过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498例患者构建2年内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第一步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特征选择算法并结合临床医师意见筛选出对DLBCL达到CR的患者两年复发率影响较大的21个变量因素,第二步用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与SMOTE-ENN(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and edited nearest neighbor)两种不平衡方法处理数据,将原始未处理数据和两种不平衡方法处理后的数据分别使用7种分类器进行模型预测。第三步用深度森林(deep forest,DF)做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第四步使用准确率(accuracy)、查准率(precision)、灵敏度/召回率(sensitivity/recall)、特异度(specificity)、F1值(F1-score)和G均值(G-means)比较模型分类性能,采用Brier分数(Brier score,BS)评价模型校准度。结果SMOTE-ENN不平衡方法下的深度森林算法表现最好(accuracy=0.932,precision=0.949,recall=0.944,specificity=0.910,F1-score=0.946,G-means=0.926,Brier score=0.068)。结论本文使用SMOTE-ENN不平衡方法与深度森林分类器结合的方法,对完全缓解的DLBCL患者两年复发进行预测,模型达到预期效果。
- 乔宇张岩波余红梅余红梅周洁曹红艳张高源周洁王雪嫚郭玉娇赵志强罗艳虹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平衡数据复发预测
- 个体化护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5年
- 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护理方法,探究个体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样本采集日期:设定2023年1月、2024年12月分别为为起始、截止日期;样本类型选择初诊并首次接受化疗者;样本共计62例。对62例样本分组划分,单双号抽签按照1:1原则,单号为A组,双号为B组,组均31例。常规护理予以A组,个体化护理予以B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后各项对比,①遵医行为:按时服药(t值2.706)、按时复诊(t值2.138)、定期锻炼(t值2.634)、科学饮食(t值2.232),均B组评分更高(P<0.05)。②心理状态:护理后,SAS(t值3.443)、SDS(t值2.399)评分均为B组更低(P<0.05)。③自我效能感:护理后,正面态度(t值8.905)、自我减压(t值4.100)、自我决策(t值8.168),均为B组更高(P<0.05)。④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χ2值5.167)B组>A组(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效果理想,在DLBCL患者护理中价值较高,利于患者遵医行为、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改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
- 陈桃
-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遵医行为心理状态
- 基于患者旅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偏好和需求研究
- 2025年
- 目的 洞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诊断、治疗、随访经历,探索患者偏好和需求,提升其治疗体验和效果。方法 2023年8—11月对17名患者及家属进行约1小时的半结构化访谈,采用Excel进行主题整理与分析。结果 关于患者偏好,诊断阶段,确诊时间主要与症状复杂程度和知识存储有关,患者根据就医习惯和地理位置选择医院,靠导诊台推荐或经验判断选择科室;治疗阶段,选择医院主要考量综合实力、亲朋推荐和地理位置,信任医生并结合自身状况选择治疗方案;随访阶段,患者全部按照医嘱随访。关于患者需求,诊断阶段,希望提高病理诊断的水平和速度;治疗阶段,患者和家属表达对药物政策保障、化疗可及性和便捷性、易于沟通的医生、患者教育指南的需求;随访阶段,希望有易于操作的随访管理工具。结论 建议政府重点关注药物保障,出台患者教育指南,并重视重大疾病的科普教育。建议医院提升病理诊断水平和速度,增大日间化疗区开设率,使用智能床位预约系统,并积极科普疾病最新研究成果。
- 范瑞雪袁惠琴张婕颖茅宁莹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偏好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METTL3和WTA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Wilms肿瘤抑制因子(WT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4例初诊DLBCL患者为DLBCL组,50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RLH)患者为RLH组。比较两组患者METTL3、WTAP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DLBCL患者METTL3、WTAP的表达情况,分析DLBCL患者METTL3与WTAP表达的相关性,比较METTL3、WTAP不同表达情况DLBCL患者短期的化疗疗效,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METTL3、WTAP表达情况与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DLBCL组METTL3、WTAP阳性率高于RLH组(P<0.05)。DLBCL患者METTL3表达情况与WTAP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5)。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Ⅲ~Ⅳ期、Hans分型为非GCB型的DLBCL患者METTL3、WTAP阳性率高于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Ⅰ~Ⅱ期、Hans分型为GCB型的患者(P<0.05)。METTL3、WTAP阳性患者客观缓解率、3年生存率分别低于METTL3、WTAP阴性患者(P<0.05)。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Ⅲ~Ⅳ期、METTL3阳性、WTAP阳性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DLBCL患者METTL3、WTAP表达升高,其表达情况与DLBCL患者的Ann Arbor临床分期和Hans分型有关,且METTL3、WTAP高表达者3年生存率较低,两者均是DLBCL预后的影响因素。
- 朱丽丛智荣江棋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
相关作者
- 赵维莅

- 作品数:329被引量:9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B细胞 利妥昔单抗
- 徐卫

- 作品数:708被引量:1,299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 预后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李建勇

- 作品数:1,491被引量:3,104H指数:21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 范磊

- 作品数:366被引量:5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 预后 淋巴瘤患者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王华庆

- 作品数:380被引量:1,738H指数:20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淋巴瘤 预后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