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8篇“ 异国形象“的相关文章
- 全球化背景下都市跨国社区语言景观的异国形象塑造与治理——以上海虹泉路韩国街为例
- 2024年
-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加大对外开放步伐,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韩国人移居地。在此背景下,运用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梳理在华韩国人聚集区语言景观的特征及其形象塑造的机制,进而探讨“韩国街”不同形象的产生根源。研究发现,上海虹泉路韩国街的语言景观通过韩文等多语标识的使用,构建出具有象征性的“异国想象”空间。族裔文化认同、经济因素以及新型社交方式是都市跨国社区“韩国街”语言景观发展的主要动力要素和根源。文章最后提出了推动全球城市中“异质”语言景观治理的相应建议。
- 宋张文扬俞玮奇
- 试论中西戏剧中的异国形象研究历史和方法论
- 2023年
- 中西戏剧中的异国形象研究属于广义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的一个分支。与比较文学形象学从客观现实转向主观幻象的学科史相一致,中西戏剧中的异国形象研究重心,不是探究异国形象与世界的外在关联的客观性或真实与否,而是说明创作主体如何建构异国形象的主观性或想象性质。其揭示异国形象作为主观幻象的艺术想象性质,明确以创作主体的艺术想象为重心的研究思路,以及对于异国形象内在生成机制和外在呈现形态的理论说明,不仅触及中西戏剧中的异国形象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对于中国当代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作用。
- 范方俊
- 关键词:中西戏剧异国形象方法论
- 流动的异国形象——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异国形象研究
- 2022年
-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的传统领域,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出发,挖掘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多元的意大利形象和单一的法国形象,探究其背后隐藏的中国社会对意大利和法国的集体想像,展现中国社会的文化取向。
- 王丽娜
- 关键词:形象学
- 试论张爱玲和杜拉斯笔下的“异国形象”
- 2022年
- 张爱玲的代表作《沉香屑·第二炉香》成功地塑造了罗杰这一“异国形象”,他的命运却因情爱认知缺失和流言的危害而走向尽头。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情人》这部中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法国社会男女对情爱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侧面,华裔少年“情人”的命运也因国界等问题而发生改变。将这两个“异国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相同的爱情悲剧,挖掘不同地域女性作家带给读者的情爱、国别等问题的思考,能够带给我们现代性启示。
- 任梦梦任强
- 关键词:《情人》异国形象悲剧命运
- 互文性视域下井上靖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异国形象研究
- 井上靖是二战后日本“中间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井上靖发表了大量历史题材的小说,以中国历史为题材,创作了《异域之人》《天平之甍》《敦煌》《苍狼》《楼兰》等多部小说,以高丽历史为题材,创作出了壮美、寂...
- 张秀娟
- 关键词:历史题材小说异国形象物哀
- 《面纱》比较文学视角下的异国形象塑造
- 2022年
- 卢美贤聂鸿英
- 论《丹尼尔·德龙达》中的异国形象
- 2021年
- 《丹尼尔·德龙达》是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乔治·艾略特的收官之作,凝结着其关于宗教、历史、文化等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思考与沉淀。艾略特在小说中塑造的几位犹太人物,从不同层面体现了作者的犹太伦理思想。现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对小说中的"异国"形象进行梳理分析,通过剖析犹太人物的言行特征及犹太部分的故事情节等,探究《丹尼尔·德龙达》这部作品中所塑造的犹太形象的创新与独到之处,进一步阐释乔治·艾略特犹太性书写的伦理观,彰显犹太精神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救赎和指引作用,并揭示作者在小说创作中所蕴含的世界主义。
- 曲涛矫杰
- 关键词:乔治·艾略特犹太性
- 异国形象的创新力研究——以彼得·海斯勒的“中国三部曲”为例
- 当代形象学以想象理论置换实证主义,把形象归结为本土文化对异域的一种虚构,通过分析异国形象的表现方式来透视集体想象的运作机制,其基本前提在于假定形象与集体想象之间总是存在稳固的同构关系。然而,本人经研究认为,这种倾向于历史...
- 余宙
- 关键词:法国文学小说创作
- 想象视野:《白虎》中的异国形象与文化定位被引量:2
- 2020年
- 《白虎》于2008年获得布克奖,是阿拉文德·阿迪加的代表作品,也是了解当代印度的必读之作。为了观照当今印度的社会现状与国际处境,作者在《白虎》中塑造了代表着先进文明的西方形象和与时俱进的东方形象。然而,作者并未以二元对立的态度进行他国书写,而是在矛盾的心态和复杂的立场背后,以想象的方式策略性地建构了他国的文化形象,以此来定位印度的文化现实。通过对印度民族差异的凸显,作者实际想要完成的是文化寻根与精神重构的历史探索。
- 杨晓霞赵洁
- 关键词:异国形象文化定位文化寻根
- 从“海上威尼斯”到“丑陋的中国人”:近代舟山异国形象的演变
- 2019年
- 舟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自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西方人由于各种原因来到舟山,留下大量的记载。从“海上威尼斯”到“丑陋的中国人”,短短几十年中,近代西方人眼中的舟山形象经历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从“乌托邦”类型化到“意识形态”类型化的转变,是西方社会集体想象的影响和投射,隐藏着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它一方面为西方自我身份认同服务,另一方面为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文化侵略提供有力的意识形态。在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下,对舟山异国形象生成机制的梳理,是我们认识西方、反思自身,丰富中国形象,建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必经途径。
- 李怡慧
- 关键词:异国形象西方人
相关作者
- 管新福

- 作品数:82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近现代报刊 谢六逸 晚清民国 翻译 晚清
- 袁盛财

- 作品数:46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邵阳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外国文学史 叙事视角 自我形象 异国形象 《孔子》
- 武菲菲

-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异国形象 比较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形象学 文学史分期
- 何英菲

- 作品数:9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
- 研究主题:继续教育 英语教师 高中历史教科书 异国形象 商业主义
- 梅启波

- 作品数:33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老舍 他者 文本 文化身份 欧洲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