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篇“ 异位脑膜瘤“的相关文章
- 原发性肺异位脑膜瘤1例及文献复习
- 2025年
- 1病例报告1.1病例资料患者男,73岁,因疲乏1周,体检发现右下肺肿物到我院进一步就诊。查体:胸廓无畸形。双肺对称,呼吸运动和呼吸频率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未触及胸膜摩擦感,胸壁和肋骨无压痛。辅助检查:细胞角蛋白19片段3.65↑(0~3.3μg/L),余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均提示正常。行CT增强扫描提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胸膜下见一范围约41mm×29mm×34mm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密度尚均匀,肿块呈宽基底紧贴右后胸膜,可见“胸膜尾征”,增强扫描渐进性强化,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约49、70、74(HU)(图1A-1C),邻近右肺下叶肺组织受压(图1D),周围未见骨质破坏(图1E)。
- 方勇王婕罗荣明黄文晓冯婵袁小虎李小荣
- 关键词:PPM
- 肾上腺异位脑膜瘤1例
- 2024年
- 从脑膜瘤的起源和部位划分,脑膜瘤可分为3类:(1)原发于神经系统内脑膜瘤;(2)原发于神经系统外脑膜瘤;(3)继发性脑膜瘤。异位脑膜瘤主要是指第二类。肾上腺异位脑膜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肾上腺异位脑膜瘤,患者血醛固酮水平升高,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血醛固酮水平恢复正常。
- 吴润红王志华
- 关键词:异位脑膜瘤醛固酮水平肾上腺神经系统继发性
- 肺内多发异位脑膜瘤1例
- 2024年
- 患者女,56岁。体检发现右肺结节2年余。2020年8月胸部CT平扫显示右肺多发结节影(图1~3),分别于同年9月、12月复查胸部CT病灶无变化。2022年5月再次复查,右肺结节较前增大,考虑高危结节(图4~6),行CT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图7)。颅脑CT检查及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手术及病理:探查右肺上叶结节2处,质硬,表面胸膜无凹陷,右肺中叶结节1处,胸膜下,质硬,表面胸膜无凹陷。结合术前检查结果,行右肺上叶切除术、右中肺楔形切除术后送病理。镜下病理显示:组织学形态均呈现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样结构,细胞呈梭形,并可见富于细胞巢或漩涡状排列,并见沙砾体(图8)。
- 钱贵珍苗重昌
- 关键词:异位脑膜瘤肺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原发性异位脑膜瘤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复习(附3例报道)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异位脑膜瘤(primary ectopic meningioma,PEM)的影像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3例PEM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复习。结果 3例均无颅内或椎管内占位,术后未接受辅助性治疗,随访14~2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影像学检查2例肺部病灶均临近胸膜,位于肺野的外围,无明显的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增强CT显示肿块呈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1例伴粗大钙化,1例见贴边血管。1例顶部头皮下病灶密度不均,见脂肪密度,临近颅骨未见增厚或骨质破坏。3例PEM镜下形态与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膜瘤一致,肿瘤细胞排列成漩涡状,病理均确诊为PEM。3例肿瘤细胞vimentin均为阳性;EMA阳性2例,弱阳性1例;PR弱阳性1例,阴性2例;S-100蛋白阳性2例,阴性1例;3例PEM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均≤5%。结论 影像学检查虽不能确诊PEM,但影像学征象结合临床、组织学形态以及免疫表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麻萍兰亚玲雷志毅
- 关键词:异位脑膜瘤胸部免疫组化
- 一例异位脑膜瘤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1例异位脑膜瘤(E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方法 对1例EM病例进行光学显微镜下组织学观察,采用EnVision法染色观察EM免疫表型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EM组织学与颅内脑膜瘤组织学结构相似,肿瘤包膜完整,本例EM镜下特点为过度型脑膜瘤:脑膜皮细胞型+砂粒体型,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巢团状分布,巢团间有纤维性分隔,肿瘤细胞大小一致,细胞胞界不清,染色质弱嗜酸性、细腻,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清。漩涡状结构易见,可见砂粒体。免疫表型示Vimentin(+)、EMA弱(+)、PR(+)、S-100(-)、GFAP(-)、CD34(-)、Bcl-2(-)、CD99(-)、STAT6(-)、SOX10(-)、CgA(-)、Syn(-)及Ki-67阳性率3%~5%。结论 EM作为罕见病例,组织学特点与颅内脑膜瘤组织学特征相似,需结合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明确诊断。
- 王芳王海庆刘娜蒋珊白杨郭培民曹丽群
- 关键词:异位脑膜瘤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
- 下颌骨原发性异位脑膜瘤1例报告
- 2023年
- 异位脑膜瘤是指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脑膜瘤,其发生率较低。本文回顾分析1例原发于下颌骨的异位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介绍其临床表现、诊断经过及治疗策略,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手段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 韩亚茹孙霞飞吴大铭
- 关键词:下颌骨原发性异位脑膜瘤
- 头皮异位脑膜瘤1例
- 2022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头部包块逐渐增大至核桃大小,于2020年9月1日到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家族史。2年前无意中发现头顶部有1个花生米大小肿物,之后包块逐渐增大,现无红肿疼痛,无破溃流脓,质地韧,无触痛,活动度差。行头顶部包块切除术,手术所见:肿块位于头皮下,约4 cm×3 cm大小,质地中等,呈淡黄色,界限较清楚,与周围组织轻度黏连。临床诊断:表皮样囊肿?
- 徐贝贝李嘉庆战慧玲李瑾
- 关键词:异位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
- 肺内磨玻璃结节样原发性异位脑膜瘤1例被引量:2
- 2021年
- 患者女,66岁。2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结节,期间积极治疗并定期我院CT复查随诊无变化。查体:T 36.4℃,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表现:CT肺窗显示右肺上叶胸膜下见1.0 cm×0.8 cm磨玻璃结节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边界清,纵膈窗病灶消融,增强后轻度强化,结节肺门侧见小血管穿行其内(图1,2)。手术及病理所见:右肺上叶后段肺组织局灶见直径0.2 cm病变,切面灰红、海绵状、质软。镜下所见:肺组织内见上皮样细胞围绕肺泡上皮生长,细胞圆形、卵圆形,核染色质细腻,部分细胞呈旋涡状排列(图3,4)。
- 董铿许晓金张顺镇高亮
- 关键词:脑膜瘤
- 异位脑膜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异位脑膜瘤(primary ectopic meningioma,PE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EM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PEM中女性3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37~66岁,分别位于左鼻腔、左下肺、右颈部、右上肺。4例均无颅内或椎管内占位,术后均未接受辅助治疗,随访6~5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4例PEM中,3例镜下形态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经典脑膜瘤形态一致,1例异位非典型脑膜瘤(primary ectopic atypical meningioma,PEAM)丢失经典脑膜瘤固有结构,肿瘤细胞密度增高,核分裂象4~6个/10 HPF,可见出血、坏死灶。4例肿瘤细胞vimentin、EMA均阳性,3例PR阳性,2例S-100蛋白阳性,1例CK-pan阳性,CD34、STAT6、SMA、Syn、BCL-2均阴性。3例Ki-67增殖指数≤2%,1例PEAM中Ki-67增殖指数约15%。结论PEM临床少见,PEAM则更加罕见,需紧密结合临床、组织学形态以及免疫表型特征明确诊断。
- 倪皓黄仁鹏黄山刘蔚朱卫东郭凌川
- 关键词:异位脑膜瘤非典型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 纵隔原发性异位脑膜瘤一例报告被引量:2
- 2020年
- 脑膜瘤为起源于蛛网膜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1]。脑膜瘤多位于颅腔及椎管内、附着于硬脑膜、硬脊膜上,而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异位脑膜瘤,在临床上罕见,仅占0.9%~2.0%[2]。本院胸外科收治了1例纵隔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2017年12月,患者常规体检时胸片发现纵隔可疑占位性病变,无症状。2018年3月开始出现反复刺激性干咳,夜间平卧时症状加重,坐位或行走时无明显加重,无喘累、气促,无胸痛、咳血,无心悸、胸闷等表现。
- 陈娇葛晓东张曦
- 关键词:纵隔原发性脑膜瘤
相关作者
- 毛一群

- 作品数:3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研究主题:异位脑膜瘤 病理特点 流行病学特点 致病因素 发生率
- 梁传余

- 作品数:498被引量:2,189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喉癌 鼻咽癌 喉肿瘤 鼻咽肿瘤 头颈部肿瘤
- 梁敏志

- 作品数:39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诊治分析 内窥镜检查 胆脂瘤 炎症 鼻窦炎
- 古庆家

- 作品数:164被引量:79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鼻内镜手术 疗效观察 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治疗 鼻内镜
- 李思毅

- 作品数:70被引量:28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下颌骨 下颌骨缺损 开窗减压术 口腔颌面部 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