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4篇“ 开国功臣“的相关文章
论清帝东巡祭祀开国功臣与宗室勋旧之传统
2024年
满洲崛起和大清入关统一中国,离不开开国功臣与宗室勋旧的赫赫战功,所以清朝皇帝在位期间数次东巡,祭祀开国功臣与宗室勋旧,以显示对他们的尊崇、纪念。这不仅反映满洲崇尚英雄、不忘祖训,而且还形成了祭祀英雄的传统与制度。另外,除了祭祀开国功臣与宗室勋旧之陵墓外,还格外恩赐他们的子孙,如荫官、赏赐金银等物,以示皇恩浩荡,激励英雄后代继续保卫东北边疆。
孙守朋
关键词:英雄崇拜
开国功臣群体看耶律阿保机建国策略
2024年
开国功臣群体是协助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国家和巩固政权的重要力量。依靠不断强化、扩张心腹团体,阿保机成功平定由部落显贵联合发动的诸弟之乱,进而成为集权君主。此后,他又通过外派心腹团体成员及强化与心腹团体成员间君臣关系的方式,进一步完成契丹社会由前国家形态向君主集权国家的转变。开国功臣群体的形成、特征与身分转变,反映出阿保机通过心腹团体建立国家的重要策略。开国功臣中的21名代表人物,在辽太宗天显年间获得“辽太祖佐命功臣”称号。
王善军李源
关键词:耶律阿保机
东汉开国功臣耿纯与“攀龙鳞”“附凤翼”碑
2023年
【文物名片】“攀龙鳞”“附凤翼”碑,高3米,宽1.06米,厚0.24米,又名虞世南大字碑。两碑原立于河北赵县望汉台前,清乾隆年间移于柏林寺藏经殿后,现存赵州桥碑林区。“攀龙鳞、附凤翼”本是东汉名将耿纯劝刘秀早登帝位以号令天下的话,明代赵州刺史蔡懋昭以唐代虞世南书法墨本刻石立碑。
李立华
关键词:开国功臣州刺史东汉
潮神信仰文化解析以上海吴淞江汉代开国功臣祭祀群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潮水涨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们尚不能很好地利用潮汐,反而对大潮带来的破坏感到无力,于是就衍生出了"潮神信仰"。潮神信仰作为民间信仰的一种,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众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到了今天,海潮已不能再给百姓带来伤害,与其相关联的信仰也渐渐式微,不再广为人所知,但其痕迹依旧留存于一个个的旧地名中。透过这些旧地名,可以一探上海先民的信仰世界。
杨小霞周晶纯
关键词:文化解析长江入海口开国功臣神灵崇拜百姓生活
明代开国功臣与元末地方社会秩序的恢复
2019年
在元末变乱中,明代开国功臣们努力减轻军事行动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冲击,积极拉拢地方势力,发挥其在恢复地方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并重视地方文教事业。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地方社会秩序的恢复,为明王朝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
朱忠文
明朝开国功臣徐达为何能拥有完美结局
2019年
在明朝的开国元勋中,徐达是最接近儒家标准的“完人”,徐达能有完美结局不仅与他的个人成就和能力有关,更与其低调自律、尽忠职守,性格宽厚、亲民爱民,谦虚谨慎、从无僭越等性格特点有关。徐达的性格模式对领导干部的借鉴主要有:防微杜渐,廉洁自律,忠于职守;严谨务实,扎根基层,亲民乐民;严以用权,脚踏实地,坚守使命。
吴鹏
关键词:明朝领导干部
明代开国功臣家族研究
明人对开国功臣的界定可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指所有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作出重大贡献的文武大臣,狭义则指这些文武大臣中获得爵位与世职者。明代开国功臣来源于不同社会群体,既有地方精英力量,也有草莽豪杰,还有元朝官员。绝大多数开国...
朱忠文
关键词:明代开国功臣家族合法性皇权
论明代开国功臣家族在弘光朝的活动——以刘孔昭为中心的考察
在后世的记载中,以开国功臣家族为核心的南京勋贵在南明弘光时期基本上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而该群体的代表人物刘孔昭在当时就已经被认为是与马士英、阮大铖齐名的奸臣:(崇祯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布衣何光显疏请诛马士英、刘孔昭。...
朱忠文
关键词:开国功臣
文献传递
焦点人物丛书 明太祖及其布衣天子的开国功臣
袁和平
明代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墓考述
元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加之天灾连连,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等领导的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扩展壮大,各地民众群起响应,尚未满22岁的农家子弟徐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邵磊
关键词:神道碑开国功臣

相关作者

朱忠文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开国功臣 家族 明代 明太祖 宣德年间
刘曙初
作品数:6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开国功臣 初盛唐 杜甫 文字 声音
穆崟臣
作品数:27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历史学系
研究主题:清代 社仓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清朝
穆鸿利
作品数:32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成吉思汗 女真 训言 女真文 满学
秦进才
作品数:95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刻石 张之洞 两汉 明道 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