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篇“ 延迟投饵“的相关文章
延迟投饵和不同开口饵料对中华花鳅仔鱼生长的影响
2024年
为积累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人工繁育技术基础资料,通过人工繁殖得到中华花鳅仔鱼,探究延迟投饵和不同开口饵料对其死亡率和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中华花鳅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实验结果表明:仔鱼出膜1.5 d后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85%,2.5 d达到100%,5.0 d后下降;饥饿不可逆点发生在8.5~9.0 d;中华花鳅仔鱼的最适投饵时间应为仔鱼孵化后1.5 d,可以选择鸡蛋黄悬浊液作为中华花鳅仔鱼开口饵料。
杨骏张云德邹成坤梁勤彪孙治宇
关键词:仔鱼延迟投饵开口饵料
黄颡鱼对不同开口料的选择及延迟投饵对其鱼苗培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研究了黄颡鱼对4种开口饵料(对虾开口料、虾奶粉、蛋黄和浮游生物)的选择和延迟投饵对其幼鱼成活率和摄食率的影响,以揭示黄颡鱼幼鱼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浮游生物是黄颡鱼幼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能极显著地促进幼鱼的生长,投喂至第22天时幼鱼体长为14.174 mm,成活率为84.36%,延迟投饵时间不能超过4 d,适宜在孵化后的前3 d投喂少量的浮游生物,第4天后可进行全饵料投喂,可使幼鱼的初次摄食率达到100%,这样既能保证幼鱼的成活率和摄食率,减少饵料的浪费,也能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何国森
关键词:黄颡鱼开口饵料摄食率
延迟投饵对齐口裂腹鱼仔鱼摄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在水温(16.0±0.7)℃条件下,研究了延迟投饵对齐口裂腹鱼仔鱼摄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设置22个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0尾仔鱼,其中D0组为对照组(仔鱼开口即开始投饵),D1~D20组分别延迟1~20 d投饵,试验第22 d,完全饥饿组仔鱼全部死亡,因此D21组为完全饥饿组。试验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仔鱼7日龄时初次开口摄食,摄食率为13.33%,初次摄食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递增,14日龄达到最高(摄食率86.67%);饥饿不可逆点(PNR)出现在19~20日龄。延迟投饵0~2 d的试验组,其仔鱼存活率均高于90%,并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投饵3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延迟投饵10 d以上,仔鱼存活率急剧下降;完全饥饿21 d,仔鱼全部死亡。随着延迟投饵时间的增加,仔鱼的全长、体质量呈现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增长,试验结束时,对照组仔鱼的全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各延迟投饵组(P<0.05)。综合仔鱼的摄食情况及其全长和体质量的变化等,齐口裂腹鱼初次投饵时间在7~8日龄比较适宜。
董艳珍邓思红肖文渊税常淋
关键词:齐口裂腹鱼延迟投饵存活率
延迟投饵对半刺厚唇鱼仔鱼摄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半刺厚唇鱼( 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为试验对象,探讨在25.4~29.5℃水温条件下延迟投饵对其摄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刺厚唇鱼仔鱼开口当天投饵延迟投饵1~12 d,投饵后3 h内仔鱼的摄食率分别为0、33.33%、100%(6~11日龄)、85.71%、76.92%、46.67%和28.57%,延迟投饵12 d仔鱼的摄食率为0;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6~11日龄,初次摄食期仔鱼的PNR发生在14日龄,仔鱼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长达11 d;延迟投饵0~2 d的30日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 〉0.05),而与其它组仔鱼的全长则差异显著(P 〈0.05);延迟投饵0~5 d仔鱼的存活率均达到100%,但延迟7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急剧下降,延迟投饵9 d仔鱼的存活率为0。综合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表现,开始投饵的适宜时间在仔鱼开口后的2d之内。
秦志清刘亚君樊海平薛凌展
关键词:仔鱼延迟投饵摄食存活
延迟投饵对杂交鲟仔鱼生长、摄食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进一步了解杂交鲟(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仔鱼开口阶段的摄食习性,并为大批量培育人工苗种提供理论依据,在水温19~23℃条件下,研究了延迟投饵对人工繁殖的杂交鲟仔鱼生长、摄食和存活的影响。设置了投饵时间不同的6个试验组,每组30尾仔鱼,分别于孵化后9、10、12、14、16和20 d开始投喂剁碎的水蚯蚓;另设1个饥饿组作对照,试验过程中始终不投饵。每个试验组设2个平行,试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1)杂交鲟仔鱼在孵化后9 d初次摄食,9~11日龄为混合营养期,20日龄不能建立外源营养的仔鱼进入不可逆点(PNR)期;(2)不同阶段杂交鲟仔鱼初次摄食率的变化规律为:开始较低,此后持续上升,11~19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维持在75%~100%,20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急剧下降至40%;(3)延迟投饵3 d对杂交鲟仔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延迟投饵5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急剧下降,饥饿组仔鱼在25日龄全部死亡;延迟投饵0、1和3 d的试验组,仔鱼体长和体质量增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其他组仔鱼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鲟仔鱼的最佳投饵时间为10~12日龄。
曲焕韬杨元金姜华熊智
关键词:杂交鲟延迟投饵存活率
延迟投饵对泥鳅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在水温(27±1)℃下,研究了延迟0、1、2、3、4、5、6、7d投饵和完全饥饿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泥鳅仔鱼3日龄开口,混合营养期2d,4日龄卵黄囊消失。开口当日初次摄食率为36%,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98%,饥饿不可逆点(PNR)在8~9日龄。延迟0d(正常投饵)和1d投饵组仔鱼体长一直呈增长趋势,至11日龄,2组仔鱼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体长生长速度明显降低;完全饥饿组仔鱼3~5日龄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延迟0d和1d投饵组,11日龄时仔鱼存活率分别为82.67%和89.33%,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11日龄时仔鱼存活率明显降低;完全饥饿组,11日龄时仔鱼全部死亡。
乔志刚常艳利康青娟刘晓翠马龙
关键词:延迟投饵摄食存活
延迟投饵对中华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在水温(25.0±0.7)℃条件下,测定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仔鱼的初次摄食率,研究了延迟投饵对中华鲟仔鱼的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华鲟仔鱼6日龄时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不可逆点出现在延迟投饵第七天(14日龄),开始投喂饵料的最佳时期应在仔鱼开口后的2~3 d之内,即第9~10日龄。仔鱼从7日龄时开口摄取外界食物,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延迟投饵5 d(12日龄)时,为73.30%。仔鱼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延迟投饵0~3 d内,仔鱼存活率均为90%以上,延迟投饵7~9 d内,仔鱼存活率下降至50%左右,延迟投饵11 d时仔鱼存活率降至10.43%,延迟投饵时间12 d时仔鱼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体重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呈现明显降低趋势。
柴毅危起伟谭凤霞
关键词:SINENSIS延迟投饵摄食存活
延迟投饵对胭脂鱼仔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研究延迟投饵对胭脂鱼早期生长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有助...
王川刘晓蕾蒲德永金丽张耀光
关键词:延迟投饵消化酶
文献传递
延迟投饵对胭脂鱼仔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研究延迟投饵对胭脂鱼早期生长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以及保护胭脂鱼鱼类资源。将初孵仔鱼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以对照组开口摄食为延迟投饵0d,开口饵料为丰年虫,分别于0(对照)、1、3、5、7、9和11d在...
王川刘晓蕾蒲德永金丽张耀光
关键词:延迟投饵消化酶活性
文献传递
延迟投饵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孵化后第3天(对照组)、延迟1 d(D1组)、延迟2 d(D2组)和延迟3d(D3组)投喂轮虫,探讨延迟投饵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水温21~22℃,盐度为31.00,试验周期为15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第3天进入混合营养期,从第4天开始加速生长,第5天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延迟投饵2 d,会使仔鱼的干重、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投饵天数的延迟,仔鱼的存活率也随之降低。在仔鱼开口后4 d内,各组死亡率差异不大;开口后第6天(孵化后第8天),仔鱼死亡率呈现明显差异。在孵化后第10天,延迟投饵3 d的仔鱼几乎完全死亡。
常青陈四清马静梁萌青郑珂珂
关键词:延迟投饵半滑舌鳎仔鱼体成分

相关作者

李盈锋
作品数:11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存活率 黄姑鱼 水产饲料 黑鲷 枯草芽孢杆菌
许晓娟
作品数:14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研究主题:卵形鲳鲹 仔鱼 血液指标 深水网箱养殖 延迟投饵
王武
作品数:218被引量:1,884H指数:27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中华绒螯蟹 河蟹 江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 生物量
黄良敏
作品数:74被引量:396H指数:14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研究主题:鱼类 厦门海域 渔业资源 多样性 鱼类群落
齐鑫
作品数:74被引量:124H指数:4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摇蚊科 摇蚊属 新记录种 CHIRONOMIDAE 双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