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5篇“ 底线公平“的相关文章
- 基于底线公平理论的贫困重度残障人照护需求与费用测算
- 2023年
- 保障重度残障人的基本照护需求是促进其全面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应然举措。现行重度残障人照护制度虽已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但仍存在制度碎片化、保障水平低等问题,现行制度难以满足重度残障人的基本照护需求。基于底线公平理论,重新构建以全龄贫困重度残障人为保障对象,按残障失能程度设定照护等级,参考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待遇水平的照护救助制度,得出结论:基于底线公平理论完善照护救助制度不仅迫切,也具有财务可行性。因此,应加强贫困重度残障人照护救助制度的顶层设计,整合照护救助政策,提高照护救助水平;整合照护救助资金,拓展照护救助对象范围,丰富救助服务内容,建立临时照护救助机制和家庭支持机制,完善照护需求评估体系和照护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加强资金安全监管和绩效管理,保障资金来源稳定、使用安全,提高使用绩效;重视政策效果反馈,不断完善照护救助政策。
- 陈凤娟李春根
- 关键词:照护需求底线公平
-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守底线公平的困境与实现路径被引量:2
- 2022年
-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领域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确保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守底线公平,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优选。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与底线公平的内涵为切入点,审视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城乡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突出;政府相关部门存在政策执行偏差;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阙如。基于此提出相应对策:重点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着力矫正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执行偏差,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评价研究等,以期推动底线公平贯穿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始终,助力体育事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 刘虹甫宋玉芳
- 关键词:底线公平公共体育服务体育事业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兜底保障测量指标构建研究——基于底线公平理论视角
- 2022年
- 底线公平的原则是保证社会成员有尊严地享受到公平,这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观目标具有一致性。底线公平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三项国家基本制度操作化为生存权利公平、健康权利公平、发展权利公平三个具体测量指标,这对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中兜底保障的测量指标有一定启示。针对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中测量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完善农村贫困统计体系、完善干部驻村帮扶制度和完善底线标准制度等措施优化体制机制,确保扶贫工作成效。
- 刘植靖
- 关键词:底线公平
- 底线公平的民政实践向度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如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民政持续改革创新,是当前民政领域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本文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行规律,以整体性民政工作为考察样本,借鉴底线公平理论,分析民政改革创新的实践向度,形成了基本民生保障—生存性需求、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性需求、基本社会服务—普适性需求的底线公平的“民政实践框架”。研究发现,在这个框架中,底线之内公平民政实践面向社会底层弱势群众,政府主责的重点在于保障生存性需求;重点掌握民政对象需求转型,提高诉求回应效率,防止福利依赖。底线之上公平民政实践回应的是群众发展性需求,重视机会的均等化,通过优化规制性、项目性、专业性的治理,保障基层群众参与性需求;跨底线公平的民政实践提供普适性社会福利,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重点加强社会服务主体性建设,畅通绿色渠道,建立社会信任机制,以促进基本社会服务的落地生根。
- 邹鹰程勇陈宇
- 关键词:民政底线公平实践向度
- 资源配置、底线公平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医养结合--基于福利多元主义导向的反思被引量:11
- 2021年
-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医养结合服务多元化供给产生偏离福利公平原则的原因在于,福利多元主义希望通过多主体参与福利供给的方式降低政府责任与减少公共支出的主张与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客观环境不相适应。当前我国政府正处于福利责任上升期,国家福利支出规模也处于扩张期,在借鉴福利多元主义有益主张的同时,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其局限性作出针对性的制度安排。欠发达地区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开展需要根据现有资源状况确定一个合适的政府责任“底线”,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医养资源现状构建起一套有助于多元主体介入且能够发挥各自优势的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并通过对当前医养资源的相应优化来支撑这一体系的运行。
- 王彦斌袁青欢
- 关键词:福利多元主义欠发达地区农村底线公平资源整合
- 底线公平视阈下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及其模式变革研究
- 自建国以来,中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及其模式主要经历了政府或企业完全承担的无偿福利分配阶段和居民自购的市场化货币化分配阶段。从中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及其模式的发展演变来看,在1949—1998年的城市住房保障福利分配时期,中国...
- 王一鸣
- 关键词:底线公平
- 底线公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保障的价值要求被引量:7
- 2018年
- 社会保障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新时代依据底线公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事业是整合多样化社会保障模式、厘清社会保障责任、规范社会保障待遇、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底线公平是"底线"与"公平"的结合,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责任及待遇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支出不是简单地与经济增长划等号,而是直接与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相挂钩。因此,底线公平作为新时代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价值基础实现了对西方社会保障价值理念的超越,它是对差等公平及差序公平的扬弃,是马克思公平观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构成了全民覆盖的保证以及持续发展的动力。
- 高和荣
- 关键词:底线公平
- 底线公平对西方社会保障公平理论的超越被引量:3
- 2018年
- 作为保障社会良性运行的底线公平是底线与公平有机结合的整体,它强调社会保障的底线性,注重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确保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因而它在承认群体和个体社会保障需求差异性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规则公平理论过于强调起点及过程一致性的矛盾,进而克服了该理论所蕴含的权利义务绝对均衡的矛盾,实现了一致性与非一致性、均等性与非均等性的统一。不仅如此,底线公平在质和量方面克服了结果公平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划分具有底线性质以及非底线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待遇,注重民众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制度供给和待遇普及,优先惠及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满足程度不高的群体。同时它还能够参照各地八大类消费支出总额合理地划定底线的范围与界限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有效地解决因结果公平必然引发的高福利——这个世界性难题,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理论支撑,不断增强中国社会保障的理论自信。
- 高和荣
- 关键词:规则公平结果公平底线公平社会保障
- 城市基本住房用地制度之理论探讨——基于底线公平的视角被引量:2
- 2018年
- 城市基本住房用地制度是落实"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实践措施,也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安排不仅以底线公平为核心价值理念,具有基本需求性、普惠福利性、公平正义性等基本特征,而且以政府全责、弱者优先、社会补偿为基本原则,向城市全体居民提供适足的基本住房用地,旨在强化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保障城市居民基本居住权利,弥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缺憾,完善城市住房社会政策体系,促进城市住房用地公平而有效率的分配与利用。
- 李国敏刘洵
- 关键词:底线公平住房保障
- 欠发达地区城市公交底线公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分析——以云南省为例被引量:8
- 2018年
- 底线公平是欠发达地区城市公交发展的基础指标。基于底线公平理论,本文从公交服务公平性、资源配置公平性、保障公平性三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公交底线公平性测度指标体系,采用PCA模型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公交的底线公平性进行测度分析,以云南省为例获取城市公交底线公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城市公交的底线公平性总体较差,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特征,全省城市公交底线公平的整体空间分异与主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吻合;平均候车时间、公交站点覆盖率、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公交运营车辆人车比等指标是影响公交底线公平的关键指标。
- 戢晓峰姜莉姜莉
- 关键词:交通公平性底线公平城市公共交通
相关作者
- 景天魁

- 作品数:156被引量:1,459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底线公平 中国社会学 群学 社会学 社会保障
- 高和荣

- 作品数:132被引量:85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 研究主题:民生 社会保障制度 底线公平 社会保障 民生建设
- 毕天云

- 作品数:73被引量:61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 研究主题:福利文化 社会福利 福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社会福利体系
- 梅哲

- 作品数:16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保障 底线公平 科学发展观 按劳分配 列宁
- 王欢

- 作品数:9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底线 公平 全民医保 底线公平 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