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1篇“ 幽门肥厚性狭窄“的相关文章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治疗小儿幽门肥厚狭窄的回顾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治疗小儿幽门肥厚狭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3例幽门肥厚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开腹组(n=54)与腹腔镜组(n=79)。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全奶时间、住院时间、瘢痕大小、术后呕吐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9.37±2.08)min]和[(28.91±2.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相比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进全奶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和瘢痕变小,均有明显差异;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切口感染、切口疝和切口裂开,发生率分别为7.41%、3.70%、1.8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为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幽门螺旋穿孔和皮下气肿,发生率分别为7.59%、2.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师经验为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的术后呕吐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治疗小儿幽门肥厚狭窄临床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崔其军刘会春
关键词:开腹手术幽门肥厚性狭窄
单孔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幽门肥厚狭窄效果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幽门肥厚狭窄患者采取单孔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幽门肌切开术的113例幽门肥厚狭窄患儿,将2011-01—2014-12间行传统开腹手术的6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01—2016-12间行单孔腹腔镜手术48例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皆短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幽门肥厚狭窄,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操作时间基本相当,但可明显缩短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安全更高。
王有亮杨婷顾琦
关键词:幽门肥厚性狭窄单孔腹腔镜
有回声型超声造影在诊断婴儿幽门肥厚狭窄中的优势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并讨论有回声型超声造影剂在诊断婴儿幽门肥厚狭窄中的优势。本研究随机抽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疑诊IHPS的呕吐患儿,入选患儿均行超声造影、普通超声及X线造影检查。与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后的确诊结果相比,超声造影、普通超声检查和X线造影对IHPS患儿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50%、92.50%和92.50%,Youden指数分别为88.89%、82.44%和74.55%,Kappa值分别为0.925、0.805和0.776,超声造影检查对IHPS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超声检查和X线造影检查。由此得出结论,超声造影显示的幽门管结构层次较普通超声更加清晰,可以为外科手术提供更准确的参数测量值,避免术中切开深度过大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超声造影较X线无辐射,通过实践可以证实超声造影能够完全取代X线造影,可以作为诊断IHPS时普通超声检查的补充或者替代。
巴双于明王晋顾绍栋周国辉
关键词: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检查
腹腔镜与经脐部弧形切口治疗幽门肥厚狭窄37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经脐部弧形切口治疗幽门肥厚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74例幽门肥厚狭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与经脐部弧形切口治疗,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所需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和术后顺利进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发热、切口裂开及瘢痕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为幽门肥厚狭窄患儿实行手术治疗,能有效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且术中伤害较小,值得推广。
杜俊鹏
关键词:腹腔镜幽门肥厚性狭窄
B超诊断小儿先天幽门肥厚狭窄作用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B超在小儿先天幽门肥厚狭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可疑患有先天幽门肥厚狭窄的入院患儿共45例进行B超检查,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幽门形态结构,同时需要测量门管长径、直径及幽门肌厚度,并将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5例患儿超声检查测量各经线均达到了可以确诊为小儿先天幽门肥厚狭窄的指标,经B超术前检查所得结果与手术结果之间进行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诊断先天幽门肥厚狭窄特异较高,操作简单,并且无创,更易于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可作为诊断小儿先天幽门肥厚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李仙苗
关键词:B超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
新生儿食管闭锁合并先天幽门肥厚狭窄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儿男,2d。孕39周,因产前超声提示羊水浑浊,遂行剖宫产术,出生体重7.5kg,Apgar评分10分,无窒息抢救史,母健康。患儿出生后4h饮水出现呛咳,不能下咽,行胃管插管受阻,转入我科行食管碘油造影检查,发现胃管难以插入,并于口腔内迂曲,注入5m1造影剂,可见食管上段R水平呈盲端改变(图1),但腹部肠管积气,诊断为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GrossC型),当日于胸外科手术证实,术后情况可,症状好转,准予出院。
王亮沈钧康盛茂
关键词:新生儿食管闭锁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APGAR评分胃管插管食管气管瘘产前超声
超声诊断先天幽门肥厚狭窄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先天肥厚幽门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高频及低频超声对临床疑有先天肥厚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幽门的形态、结构并分别测量幽门肌层的厚度和长度及幽门管腔内径。结果以空腹后胃腔扩张,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为诊断肥厚幽门狭窄的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3~7d呕吐症状消失,病情痊愈。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先天肥厚幽门狭窄可为临床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手术依据,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手段。
王培忠张文波刘志辉
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检查
经脐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幽门肥厚狭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比较经脐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和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幽门肥厚狭窄,探讨适合基层医院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60例先天肥厚幽门狭窄患儿随机分为经脐开腹组、腹腔镜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美观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随访3个月家长对切口美观满意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儿术后分别有13例和17例出现呕吐,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均在出院前消失,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和经脐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幽门肥厚狭窄的临床效果及美观程度相近,经脐开腹这一术式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宁良树
关键词:幽门狭窄
腹腔镜治疗幽门肥厚狭窄被引量:9
2010年
幽门肥厚狭窄(HPS)是新生儿期或婴儿期较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手术效果很好,1911年,自从Ramstedt[1]术开展以来,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传统的开腹手术成为治疗HPS的经典手术.
严志龙洪莉胡明吴晔明
关键词:幽门肥厚性狭窄腹腔镜手术效果外科疾病新生儿期经典手术
先天幽门肥厚狭窄Ramstedt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先天幽门肥厚狭窄患儿术后幽门形态的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89例诊断为先天肥厚幽门狭窄的患儿采用Ramstedt幽门环肌切开术进行治疗,术后用B超追踪1年,测量指标为幽门肌厚度、幽门管直径和幽门管长度。结果:幽门肌厚度在术后4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幽门管直径及长度在术后2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幽门管长度术后恢复较快。结论:术后4个月幽门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幽门形态的恢复程度无明显关系。
林涵郑练
关键词: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超声

相关作者

于年海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成人 幽门梗阻 幽门肥厚性狭窄 高血压性脑出血 锥颅治疗
李龙
作品数:734被引量:2,850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小儿 儿童 胆道闭锁 治疗小儿
王垂杰
作品数:305被引量:2,298H指数:21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腹泻 胃溃疡 慢性萎缩性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
毛潇君
作品数:19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动态心电图 病例回顾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 病毒性
刘树立
作品数:187被引量:855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小儿 治疗小儿 胆道闭锁 儿童